逾百份年报亮相 六路主力动向曝光
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陆续公布,截至2月27日,沪深两市已有逾百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从这些年报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数据中,我们可以一窥社保基金、私募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牛散、险资、券商等市场的各路主力机构的最新动向。
总体来看,社保基金较为青睐绩优小盘股,现身创业板和中小板个股比例较大。另外,社保基金成功布局涨价主题,其持有的花园生物、牧原股份、佰利联等今年以来股价逆市上涨。私募基金则大力布局医药生物板块,同时私募基金押重组的能力也较为突出,现身的多只个股目前处于停牌状态;与私募基金类似,牛散押重组的能力也不俗。部分私募、险资还偏好重仓看好的个股,如中融人寿。行业布局方面,医药生物较受各类主力的青睐。
社保基金追捧中小创
截至2月27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社保基金现身逾4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总体来看,社保基金较为青睐小盘股,上述40余家上市公司中,有近30家为中小板或创业板公司,占比约七成;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占比较大,这也是造成截至目前社保基金持有小盘股比例较大的原因之一。若按市值算,社保基金现身的个股中,仅同花顺最新市值为300亿元出头,其余个股最新市值均低于300亿元。行业方面,社保基金的布局侧重于化工、电子、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其中化工、电子行业的持股数量均有6只。
业绩方面,社保基金仍然较为青睐绩优股,现身的大部分个股2015年业绩较上年正增长,其中,同花顺的增幅达到1483%,牧原股份增幅超过6倍,东方日升增幅超过3倍,九鼎投资、宝德股份等增幅均超过两倍;先导智能、国旅联合、新文化等的增幅超过1倍。
从今年以来的股价表现来看,社保基金青睐的个股表现出现分化,接近一半个股跑赢同期沪指走势。从大幅跑赢沪指的个股来看,与涨价相关的个股较为抢眼,例如与维生素涨价相关的花园生物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两成,而同期沪指累计跌幅接近22%;另外,与猪肉涨价相关的牧原股份今年累计涨幅超过一成。花园生物与牧原股份上市时间不长,均为2014年上市。另外,佰利联今年累计涨幅为6%,其股价逆市走强也与A股市场对钛白粉涨价主题的追捧有关。其他个股中,易事特、先导智能等今年股价也逆市上涨,两者分别具有充电桩、锂电池概念,属于2015年表现优异的概念板块,均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
另外,逾20只个股在去年四季度有社保基金产品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含去年第三季度已有社保基金现身且四季度继续有社保基金产品新进的个股),这些个股中,按单只社保基金产品持有的数量来看,社保基金持有深天马A的数量较大,超过2000万股;皖维高新、顺络电子、春兴精工等被社保基金持有的数量均超过1000万股。
私募基金独爱医药板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7日,私募基金现身2015年年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上市公司也超过40家;与社保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现身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比例略有下降,约为六成;另外,与社保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现身的沪市公司数量大为增加。
行业方面,私募基金现身的个股中,医药生物行业数量占比一家独大,超过两成;花园生物、三诺生物、金城医药、精华制药、海翔药业、山东药玻、山大华特、广誉远、天目药业、哈药股份等一大批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私募基金的身影。其他行业中,机械设备、化工、电子、电气设备、农林牧渔等行业被私募基金持有的个股也相对较多。
按地区来看,私募基金现身的个股中,广东省、山东省的个股数量较其他地区明显多一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基金现身的上述个股中,有近10只个股截至上周五仍然处于停牌状态,而停牌的原因也多为重大资产重组,包括清水源、武汉控股、达意隆、栋梁新材等,由此可以看出私募基金押注重组的能力较为出色。
今年以来的股价方面,私募基金现身的个股中,财信发展、花园生物、保龄宝、牧原股份、冀凯股份、先导智能等均逆市上涨,其中,财信发展、花园生物均涨逾两成;这些个股中,花园生物、牧原股份、先导智能同时也被社保基金持有。
知名私募的持股中,歌尔声学被淡水泉旗下淡水泉精选1期、投资精英之淡水泉、淡水泉成长基金1期等多只产品持有;展博则现身花园生物,新价值现身冀凯股份。另外,一些个股被私募重仓持有,除了上述歌尔声学被淡水泉重仓持有,新华百货则被上海宝银创赢最具巴菲特潜力对冲基金1期、3期、16期持有,武汉控股被北京宏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乐道成长优选1号、2号、3号、4号基金抱团持有;广誉远、哈药股份、华映科技、启源装备、三诺生物等情况类似。
险资投资较为分散
与社保基金和私募基金相比,险资现身的个股数量相对较少,截至2月27日,仅有20余只个股。同时,与社保基金和私募基金相比,险资现身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比例进一步下降,仅五成多;其中,险资现身的创业板个股数量明显减少,仅有汤臣倍健、佳士科技、新文化、易事特、三鑫医疗等数只个股。险资对创业板的热情不算太高,这并不奇怪,在创业板设立后的数年里,险资曾被限制投资创业板股票,直到2014年1月份,这一限制才被放开。
行业方面,险资现身的个股较为分散,医药生物行业略多,有三鑫医疗、东诚药业、精华制药、山东药玻等,其他险资现身个股数量有三只或两只的行业有,电子、传媒、电气设备、国防军工、交通运输、汽车、有色金属等。
在险资中,中融人寿表现较为抢眼,其重仓押注两只个股。去年才上市的次新股龙韵股份被中融人寿旗下四只产品持有;同样是去年上市的次新股三鑫医疗也被中融人寿旗下三只产品持有,上述三只产品均为去年第四季度新进。另外,中融人寿还现身重庆路桥、*ST兴业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融人寿此前因举牌天孚通信等多只个股而受到市场关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保监会在2月25日发布公告,鉴于中融人寿2015年三季度末和四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15.95%和74.62%,属于偿付能力不足类公司,责令中融人寿不得增加股票投资,并采取有效应对和控制措施,切实防范投资风险。中融人寿在偿付能力符合监管规定后,需向保监会请示,经同意后方可开展新增股票投资业务。
其他险资中,“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华泰组合”现身重庆路桥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与上期相同。前海人寿此前因举牌万科A等受到市场关注。
QFII现身个股较少
目前QFII现身的个股数量并不多,远比社保基金、私募等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7日,约有10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QFII的身影。与险资不同,QFII现身的创业板公司比例也还不低,有阳谷华泰、汤臣倍健、花园生物、先导智能等多只个股,占比约四成;另外,QFII还现身楚江新材、歌尔声学、红旗连锁等3只中小板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
行业方面,QFII现身的这些个股广泛分散于有色金属、医药生物、食品饮料、机械设备、化工、非银金融、电子、电气设备等行业。业绩方面,QFII现身的上述个股中,绝大部分个股2015年业绩实现正增长,其中,先导智能、西藏旅游增幅均超过一倍。
具体来看,“挪威中央银行-自有资金”表现较为突出,现身花园生物、平高电气、歌尔声学等3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澳门金融管理局-自有资金”也现身陕国投A、楚江新材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按持股数量来看,“挪威中央银行-自有资金”持有歌尔声学数量较多,达到1456万股。另外,多数个股是QFII在去年第四季度新进的,包括,陕国投A、西藏旅游、红旗连锁、楚江新材、花园生物、先导智能等。
券商自营盘青睐沪市个股
截至2月27日,券商自营盘至少现身20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与前述几类机构不同,券商自营盘持有的沪市个股较多,占比近五成;另外,券商自营盘对创业板个股的持有数量很少,对中小板个股的持有数量则较多,其仅现身同花顺、英唐智控两只创业板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
与前述四类机构相比,券商自营盘的另一特点是不持有次新股,所现身的个股上市最早的也是2012年上市的红旗连锁,由招商证券持有。
行业方面,券商自营盘较为青睐医药生物行业,持有山东药玻、山大华特、人民同泰、哈药股份等多只个股,综合前述几类机构的持股来看,医药生物行业均较受青睐;从以往经验来看,在市场弱势之时,医药行业个股因防御属性强会受到市场追捧。其他行业中,券商自营盘现身化工行业的个股也相对较多,有万润股份、佰利联、宝硕股份等。
个股方面,山大华特被中泰证券与招商证券持有,中泰证券为去年第四季度新进,招商证券持股数量较上期减少2.27万股。其他个股中,齐心集团被长城证券、国信证券持有,红豆股份被中信证券、太平洋证券持有。券商自营盘在去年第四季度新进多只个股,包括豫光金铅、万润股份、山东药玻、山大华特、人民同泰、精功科技、光大证券等。
牛散偏爱小市值个股
现身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的牛散并不少,不过市场较为熟知的牛散不多;据不完全统计,活跃牛散现身的个股也超过10只;与券商自营盘类似,上述牛散持有的创业板个股数量也较少,仅有宝德股份等。牛散持有的个股在行业分布上也较为分散,包括建筑材料、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行业。另外,牛散现身的这些个股市值较小,除安信信托最新市值超过200亿元外,其余个股都在百亿元以下。而与私募基金类似,牛散对重组个股的把握能力也较强,截至上周五,牛散现身的个股中,奥维通信、东北电气、京蓝科技、三圣特材等均停牌,且均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从具体的持股情况来看,牛散徐开东现身东北电气、京蓝科技、ST宜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赵建平现身宝德股份的第二大流通股东,已持有六个季度;另外,董文艺现身三圣特材与三峡水利的前十大流通股东。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联合公报:提振全球增长 避免竞争性贬值
为期两天的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7日在上海闭幕,会后发表了联合公报。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继续复苏但并不均衡,下行风险和脆弱性加大。与会各方同意需要采取更多行动,以实现提振全球增长的共同目标,并将继续密切监测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
会议期间,与会各方主要就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国际金融架构、金融部门改革、国际税收合作、反恐融资、绿色金融及气候资金等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了广泛共识。会议认为,近期市场波动的程度并未反映全球经济基本面,预计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将继续温和扩张,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将保持强劲。但考虑到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和脆弱性加大,与会各方同意需要采取更多行动,以实现提振全球增长的共同目标。各方正在采取行动增强信心,维护和增进复苏。各方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来实现这些目标。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活动,保持价格稳定,与中央银行的职责保持一致,但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财政战略的目标是提振经济,各方将灵活实施财政政策,以促进增长、创造就业和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增强经济韧性,并确保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可持续水平。各方也将尽可能采取增长友好型的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包括将支出优先用于支持高质量的投资。
楼继伟表示,参加了多次G20财长会议,没有一次像这次如此关注结构性改革。公报中也多次提及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如“重申发挥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相辅相成的作用”、“加快结构性改革将提升中期潜在增长”等。投资和贸易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其中,在投资方面,G20将启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
针对此前外界最为关注的“新广场协议”,此次G20会议并未达成。汇率问题方面,只是重申了“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会影响经济和金融稳定,各方将就外汇市场密切讨论沟通,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和不以竞争性目的来钉住汇率”。
国泰君安分析师徐寒飞认为,“新广场协议”未达成,主要是当前的汇率环境与30多年前存在着以下几点差别:一是当前矛盾的焦点由实体经济转移至金融市场,而此前主要经济体之间矛盾的核心在于实体经济的“失衡”,金融市场的运行相对平稳。二是当前美国对于修正美元汇率没那么主动。三是中国取代当时日本的角色,成为政治博弈中的重要一环,中美虽与当年日美在经济关系上有一定类似之处,但从政治关系上恐怕大相径庭。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G20从来没有过出台类似协议的计划。与签署广场协议时不同,当前各方对汇率走势并没有一致的看法,而且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广场协议时代也有很大差距,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G20在此次会议上决定就外汇市场进行密切沟通讨论,其实是一种更加灵活的协调方式,对于消除外汇市场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将发挥积极作用。
兴业银行兼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此次会议没有达成“新广场协议”也不至于那么悲观,毕竟今年还有多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目前参与各方应该都还处在摸底、了解的阶段。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首提险资举牌:风险总体可控
近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直面保险资金举牌的问题。他表示,经过仔细测算,当前保险资金风险总体可控。
保险资金的动向被A股市场紧盯,有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可配置的保险资金规模预计4.5万亿左右,按照当前10%到15%的配置水平,理论上有4500亿~6000亿左右的增量资金进入股市。
保险资金风险总体可控
保险资金举牌潮后,受到各方关注。今年年初股市的大跌,一些在二级市场举牌的保险资金被套入其中。保险资金举牌的风险到底怎样?如果在二级市场上亏损增加,相关部门会干预吗?
近期,项俊波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5年前我刚上任时,险资投资渠道狭窄,社会对保险资金运用的争议很大,觉得保监会管得太死。如今险资松绑后,保险资金运用又因二级市场举牌再度成为市场热点。”
项俊波表示,保监会做了反复测算,保险资金的整体风险总体可控,对于部分中小保险公司,也在不断进行压力测试,基本没有问题。他还表示,曾经在审计署和商业银行的工作经验,使得风险意识一直绷得很紧。
据媒体报道,当时有18家符合条件的公司进行了上述压力测试,大多数都通过了;针对个别存在风险隐患公司,保监会将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近日,中融人寿被保监会暂停买入股票。
虽然保险资金总体风险可控,但并不意味着保监会鼓励举牌。对于举牌背后的风险,保监会从未放松过警惕。
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曾于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市场化自然会有差异,总会出现一些风险偏好不同的公司。
对于一些风险偏好大的公司,其实保监会对其采取监管措施的频度、力度要远高于其他公司。
举牌背后是股权之争
保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险资金举牌是未来的趋势,甚至目前还只是一个开始。在资产荒、固收类产品收益下降的当下,权益类资产只要出现符合现金流要求或者价格到了买点的投资标的,都应该买。
一家保险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成员说,“我们买着买着就过了5%了。”
其实,保险资金的股权之争不仅在二级市场,在一级市场也是如此。
近日,一家上市券商旗下直投子公司的一位董事表示,当年券商直投子公司获批的时候,在券商和私募股权投资(PE)界掀起了一股巨浪,但券商直投子公司在股权投资上的规模也就几百亿到一千亿的量;去年,保险资金被允许设立私募股权基金,这才是PE界真正的地震,因为保险资金在股权投资上的规模将有1.2万亿。
险资今年须配置4.5万亿
由于保险大类资产配置的相对长期性,存量资产的大幅度变化基本不大可能,保险资金的运用,更多来自于新业务增量和原有大类资产到期后的重新配置需求。
一位保险行业高管对保险业2016年可运用资金的增量和存量变化做了一个大致的估算,他表示,2016年保险行业整体配置规模预计在4.5万亿左右。其中,可运用资金的增量按照以往的年均增长20%左右,2015年为11.2万亿,2016年新增投资资产将超过13万亿,今年新增保险业务带来可运用资产的增加量大约2万。
协议存款到期的重新配置预计接近5000亿。2011年5年期协议存款利率在5.5%左右,2016年将到期。
非标资产到期的重新配置,预计2万亿左右。2013年非标资产才开始配置,以2年期信托产品为主,利率在7%~8%以上,目前很多公司非标投资到期或者达到上限。
上述的4.5万亿资金预计有10%~15%左右,也就是4500亿~6000亿的资金进入到股市,并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保险资金投资比例和指数同周期变化的特征,在阶段性底部上升趋势尚未呈现的时候,保险资金很少会积极入市,在股市上涨30%以后,保险资金入市将会加速,这在2015年上半年的行情中得到体现。
影视公司年报有看头 向泛娱乐领域开疆拓土
受益于国内影视产业的持续发展,A股影视类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有看头”:截至2月28日晚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录百纳、新文化、万达院线、乐视网、奥飞动漫等影视制作、院线公司相继发布2015年年度业绩快报或年度报告,均呈现业绩增长态势。
业绩整体向好
公告显示,新文化、华录百纳、乐视网和万达院线业绩增幅居前。其中,《美人鱼》出品方之一的新文化2015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65.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104.52%。
华录百纳发布业绩快报称,公司2015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18.75亿元,同比增长146.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71.09%。除了影视、综艺业务继续贡献核心利润,华录百纳2015年在体育产业方面实现突破,并开始贡献收益。
乐视网的业绩高增长主要归功于网络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子公司并表效应。乐视网2月28日晚间披露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5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30.17亿元,同比增长9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9亿元,同比增长近六成。相较上年同期,公司智能终端产品销售发力,“乐视 TV·超级电视”销售成绩优异,顺利完成了300万台的年度销售目标;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东阳市乐视花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业绩突出,增厚了公司业绩。
作为A股唯一的院线标的公司,直接行业红利的万达院线业绩亮眼。万达院线28日晚间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2015年,万达院线营业总收入与净利润均同比增长近五成。其中,公司实现总营收80.01亿元,净利润达11.86亿元。万达院线称,2015年公司采取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实施“会员+”战略,积极打造电影生态圈,实现业绩快速增长;期内新增及收购国内影城、澳洲HOYTS院线及慕威时尚等公司,拓展了市场。
积极加码泛娱乐
业绩向好的背后是转型驱动。2015年,各大影视上市公司积极加码泛娱乐生态、进行全产业布局,并通过涉足VR、体育、综艺、音乐等热门领域,多维度寻求突破。
2015年,华谊兄弟旗下影视娱乐、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三大板块齐头并进。在新业务领域方面,公司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尽管所占比重较小,但项目稳步推进,截至2015年末,累计签约项目已达13个;互联网娱乐板块通过强强联合,在娱乐元素与用户之间进行了有效链接,公司旗下北京华谊兄弟创星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
华策影视则在全网剧、综艺、电影三大内容上发力。华策影视表示,2015年度,公司传统全网剧库存已基本消耗完毕,2016年公司将围绕超级IP剧产品矩阵的一揽子营运模式,主推超级IP+超级明星+超级制作三要素构成的核心产品。在综艺方面,公司推出的《挑战者联盟》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公司2016年还将制作“中国首档VR综艺节目” 《谁是大歌神》。
奥飞动漫2015年围绕“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生态系统”战略,实施“内容为王、国际化、互联网化”的布局。期内公司陆续公布重大投资项目。譬如,2015年5月,公司拟2亿元参股顺荣三七,与后者合作构建泛娱乐生态系统;2015年8月,奥飞动漫以9.04亿元的价格揽下“有妖气”母公司四月星空100%股权,将自身IP矩阵体系延伸至互联网平台动漫版权业务;2015年11月,公司宣布以B轮领投方式,对从事动作捕捉相关技术开发及应用的诺亦腾公司进行投资,丰富IP与虚拟现实相结合。
最高8.8元最低5.14元 16家基金公司估值金亚科技差异大
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周旭辉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存在暂停上市风险的金亚科技仍未复牌,基金公司围绕该股的估值调整已经开始。2月20日以来,先后有16家基金公司宣布对金亚科技进行估值调整。
不过,基金公司对于金亚科技给出的估值价格差异巨大:最高的估值为8.8元,对应13个跌停,而最低的只给出了5.14元的价格,对应的跌停板数量达到18个,如此之大的差异也反映出基金公司对该股基本面的判断分歧严重。
2月20日,旗下有多只基金重仓金亚科技的广发基金率先调整金亚科技估值至8.67元。上周,公告调整金亚科技估值的基金公司达到14家之多。这15家基金公司给出的估值价格虽然有所不同,但基本在8.67元左右,如最低的汇丰晋信基金给出8.51元估值价,最高估价则是富国基金给出的8.8元。也有不少基金公司和广发基金保持一致,给出了8.67元估值。
随着今日中金基金的一纸公告,基金公司们在金亚科技上近乎一致的估值被彻底打破。中金基金今日发布的《关于调整旗下基金所持金亚科技(300028)估值方法的公告》称,决定自2016年2月26日起对公司旗下中金绝对收益策略基金持有的金亚科技股票进行估值调整,调整后估值价格为5.14元,这一价格比上周15家基金公司平均8.63元的估值价低了整整40%,而金亚科技停牌前的价格为34.51元,相当于金亚科技复牌连续18个跌停,而上周基金公司8.63元的估值均价相当于13个跌停。
从上周普遍按13个跌停估值到今日中金基金公告按18个跌停估值,反映出基金公司对当前金亚科技基本面变化的巨大分歧。统计显示,在金亚科技去年6月10日停牌前,有接近100只公募基金投资金亚科技,而截至目前,仍有一些持有该股数量较多的基金公司继续按照行业指数收益法估值,没有进行进一步的估值调整。
从停牌至上周五,金亚科技所在的中基协(AMAC)信息行业指数累计下跌57.53%,按照行业指数收益法估算,金亚科技估值价约为14.66元,中金基金给出的5.14元估值比该行业指数估值价调低了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