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遭遇重挫的B股,引发市场久违的关注。与A股日内反弹的“V”型走势不同,国证B股指昨日单边下跌一度近6%,创近7年来最低点位,10余只股票跌停,与大盘走势产生明显分歧。盘中关于QFII额度放开导致外资通道切换,新《证券法》个人账户不得出借,B股较多退市风险,甚至“抛售中国资产”传言等利空喧嚣尘上,那么昨日B股暴跌的主因到底为何?收盘新低又传递何种信号?
注:国证B指数衡量深沪两市除ST、ST*全体B股,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05-12
久违关注的B股市场
1992年诞生的B股,正式名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即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2001年前仅限外国投资者买卖,此后又对国内个人投资者开放,一度被视作外资对A股的“先行指标”。但时过境迁,目前B股市场仅有96只股票,其中上证B股50只,深证B股46只,2001年后已无新增发行,85%的个股市值小于100亿,
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额仅为10亿人民币左右,与A股较高的成长性和估值性价比而言,日益边缘化已是不争事实。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05-12
B股暴跌的主因仍是流动性不足
从昨日B股大跌的细节来看,总体市值偏小的上证B股(美元结算)跌幅领先于深证B股(港币结算),尤其今年跌幅相对较大的中小市值品种抛压更甚,
因此B股暴跌主因仍在于个股流动性低迷造成股价剧烈反应,消息面上第一只面值退市的纯B股也使投资情绪“雪上加霜”。
实际上,自2019年7月以来A股和B股走势同步性便不断下降,一方面陆股通逐步成为外资主流投资渠道,叠加QFII额度放开,B股投资者数量逐步减少;另一方面,注册制提速同时相应的退市制度强力推进,导致改革停滞的B股“鸡肋”预期提高,配置价值也被大幅稀释。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05-12
注:B股成交额=上证B股成交额*当日美元兑人民汇率收盘价+深证B股成交额*当日港币兑人民汇率收盘价
A股无惧重挫,价值回归是大趋势
整体而言,B股受挫对A股影响相对有限。与B股流动性症结不同,目前A股日均成交额是B股七百多倍,对外开放进程也在不断加大。继前期 QFII放开限额落地,MSCI最新公布的半年度审议结果,新增56只成分股新贵,后续即将迎来的6月富时罗素指数评估及扩容,也有望进一步吸引各类长线资金入市。这也是使得A股价值回归成为大趋势,精选基本面优质的中国资产,依旧是全球“低利率”时代下制胜的不二选择。
数据来源:富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