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国际(600500)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9年全球经济低迷,化工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盈利大幅下降。面对极其严峻的外部环境,全体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持续创新、攻坚克难,主营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1、化工新材料业务
高性能材料及中间体业务: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安全环保核心能力建设,持续进行精益生产、精准营销,加速推进重点项目进程,加速技术融合创新,提升核心业务
经营绩效水平。
聚合物添加剂业务:灵活调整定价策略,发挥核心竞争能力,弥补行业低迷及贸易战关税不利影响,平稳推进战略项目,持续保持行业的核心优势。
2、农用化学品业务
进一步强化核心品种竞争优势,协同内部资源,主要指标增速均优于对标企业平均水平;项目按计划顺利投产,形成效益,优嘉三期通过多方努力完成环评批复,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3、其他业务
医药健康业务坚持保健品、医疗器械和医药贸易三大战略方向不动摇,扎实推进重点战略事项,稳健高效经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天然橡胶业务方面,天胶市场受2019年全球轮胎需求下降等不利环境影响,天胶销量同比下滑,价格持续低位震荡,尽管通过套期保值等策略抵御价格波动风险,盈利仍不及预期;贸易业务在主营商品市场延续下行态势的不利市场环境下,加强内部业务协同与上下游业务开发,完成经营预算目标。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高性能材料及中间体行业
1.1行业格局
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的成熟,全球高性能材料及精细化工中间体行业已经形成了以陶氏杜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三菱、帝人、东丽等欧美日世界级跨国化工企业为第一梯队,以中石化、中国化工、中国中化、万华化学(600309)、卫星石化(002648)以及印度ARRTI等新兴企业为代表的第二、第三梯队的竞争格局,中国生产商凭借技术、质量、规模及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地与跨国企业形成直接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部分企业和产品在在全球细分市场已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1.2行业趋势
作为精细化工中最为重要的子行业之一,中间体行业未来5年依然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细分的中间体产品将有较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中间体产业已形成从科研开发到生产销售一套较完整的体系,可以生产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等36个大类、4万多种中间体。我国每年中间体的出口量超过5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中间体生产和出口国。
在我国高性能材料产业中,市场需求量较大、自给率较低、最急需发展的领域是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和电子化学品等化工产品,国内自给率不足60%。“十三五”期间,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等高性能材料将取得进一步发展,带动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由2014年的大约60%提高到2020年的80%以上,其中,工程塑料的自给率将从47%提升到76%,高性能纤维从76%到92%,电子化学品从50%到66%。
伴随城镇化、人口增长及智能化带来的电子电气及家电等行业的增长,ABS塑料行业的近年来维持着较好的发展速度。全球市场的供需状况将逐渐发生变化,下游市场对于ABS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中国ABS市场已占据全球消费量最大的份额,且伴随着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汽车材料的需求日渐增加,车用ABS塑料的使用量将继续增长,具备国内汽车主机厂认证的本土企业将拥有更佳的市场机遇。近年来我国ABS塑料行业的自给率大约维持在65%左右,伴随着北美、欧洲一些传统资深ABS塑料生产企业的兼并整合、业务剥离甚至关停,本土生产企业的市场空间仍然广阔,尤其是中高端市场亟待新的供应商参与竞争,拥有创新技术、产品品类齐全的企业将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高性能纤维领域,电子通信、国防军工、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等下游应用行业需求的发展带动国内对位芳纶市场需求以年均15%的速度快速增长,未来在户外、运动等民用领域应用广泛,市场可期。对位芳纶国产化产品生产技术日趋成熟,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产量逐步放大。
中美贸易战加速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塑,国与国之间产业竞争加剧,但中国市场已经积累了巨大的需求容量、坚实的产业厚度,与此同时,消费升级加快、供给侧改革加深,为高性能材料及中间体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聚合物添加剂行业
2.1行业格局
聚合物添加剂领域,橡胶化学品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壁垒,橡胶防老剂是最重要的橡胶化学品种类。PPDs(对苯二胺类)在全球橡胶防老剂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圣奥化学、美国伊士曼化工是全球领先的橡胶防老剂6PPD的生产企业;关键中间体RT培司先进工艺技术是防老剂6PPD市场的关键竞争要素,其生产工艺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圣奥化学拥有高价值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019年,圣奥化学6PPD的国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海外市场份额也稳步提高。
2.2行业趋势
全球轮胎行业的稳步发展为橡胶化学品需求增长提供保障支撑。绝大多数的防老剂PPD用于轮胎工业,因此防老剂PPD的发展与轮胎工业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平稳增长,特别是载重汽车全钢轮胎的替换需求,为轮胎行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拉动作为橡胶加工重要辅助材料的橡胶化学品需求。
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橡胶化学品需求重要增长区域。作为轮胎加工的重要辅助材料,橡胶化学品行业随着全球轮胎市场的发展而不断东移,亚洲已占全球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未来份额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同时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橡胶化学品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加速橡胶化学品本土化进程。
轮胎产量仍将稳步增长,子午化和绿色轮胎促进橡胶化学品的需求与升级。从行业角度,轮胎行业的整合已经开始,轮胎行业的健康发展势必为其原材料市场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从产品角度,全钢轮胎的子午化和半钢轮胎绿色化进程,同时也是轮胎材料的升级进程,将带动橡胶化学品行业量及质的提升。
3、农用化学品行业
3.1行业格局
国际方面,全球农化市场价值据第三方机构统计与上年基本持平,北美市场价值受极端天气和贸易战影响下滑、巴西市场持续恢复,跨国公司持续重组整合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国内方面,江苏响水安全突发事件导致多家农化企业停产整顿,安全环保督查持续高压一方面为有环保优势、上下游配套完善的企业带来了业绩增长红利,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国内农业的整合进程。无论国际与国内,整合集中资源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清洁安全生产已成为目前农化行业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3.2行业趋势
2020年农化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在全球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中美贸易战长期态势仍不明朗,国内环保安全治理力度将持续不减,安全、清洁、高质的企业整合过程将受到更多关注,农药产品结构向高效、低毒、低残留方向发展优化,符合规模化生产、有助降低农本和提质增效的农药成品与技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4、新能源锂电及锂电池材料行业
4.1行业格局
全球锂电产业呈现中日韩三足鼎立局面,近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带动本土动力电池产量激增,使中国成为世界动力电池第一生产国,以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话语权愈加增强,中国企业与松下、LG化学、三星等电池巨头的竞争愈发白热化,国内企业也加速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同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洗牌正在加速。未来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国内企业技术实力的提升,国内企业与日韩企业之间将会形成相互战略合作和完全市场竞争的关系。
4.2行业趋势
随着中国补贴退坡的影响逐步降低和锂电池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全球大型车企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锂电池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市场份额将向规模化、技术领先企业集中。
客户对动力电池安全性能提升要求突出,使得“车规级”电池产品将成为企业在未来竞争的重要方向。
5、反渗透膜行业
5.1行业格局
近年来中国RO膜市场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工业污水和工业超纯水用膜增长迅速,但是目前中国的工业用反渗透膜仍然以进口为主,国外反渗透膜企业占有主导地位。我国反渗透膜在国内主要应用于中低端市场,在实际使用中其性能和质量与国际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
5.2行业趋势
反渗透膜作为反渗透技术的核心组件,可以应用在、海水淡化和水处理等多个领域。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反渗透膜产品消费国,近年来,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膜技术进步导致的成本下降,中国反渗透膜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政府对膜产业高度重视,持续出台政策推动膜产业发展,中国反渗透膜市场规模过去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反渗透技术是海水淡化最有效的手段,随着海水淡化工程的规模化运营和技术进步,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海水淡化水成本持续降低,反渗透膜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水处理领域,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提升,导致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不断上升。作为水处理的重要手段,中国反渗透膜行业有望持续快速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愿景:精细化学,绿色生活。公司拥有共同打造中国领先的创新型精细化工企业的梦想,矢志不渝地推动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以履行安全环保健康的社会责任为己任。
公司使命:成为扎根中国、全球运营的创新型的精细化工领先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提供创新、优质、绿色的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与股东、员工和客户共享成长。
公司战略:落实中化“科学至上”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打造新能源汽车的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中国农药标杆企业为战略主线,依托现有精细化工业务基础,以材料科学为引领,以汽车用材料为重点,优化升级高性能材料及中间体、聚合物添加剂、轻量化材料业务,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其它化工新材料业务,大力发展锂电池、锂电池材料(含资源)等新能源业务,优化升级农化业务,打造创新型的精细化工领先企业。
管控战略:从产业战略制定与执行能力、并购整合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卓越运营能力、快速市场响应能力、职能支持能力六大能力建设出发,以组织架构承载能力落地,实施管控模式优化与变革。
(三)经营计划
聚焦核心战略,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绿色发展和深化改革,以科技创新、业务协同为驱动,瞄准重点产品和业务,集中资源实现主营业务增长和重点战略事项突破,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践行绿色发展:杜邦安全管理体系向新并购、新建企业全面复制延伸,深入推动标杆学习、五星工厂建设;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考核机制,推动全员参与HSE管理;将绿色发展作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将商业实践与社会价值共融,追求可持续发展;根据重大风险辨识,细化应对方案,夯实推动管控措施落地。
主营业务增长:推进SES2.0卓越运营体系,深化可持续供应链建设,继续提高产能,降低物耗能耗,保障各生产企业生产稳定运营,维持较高产能利用率,能耗物耗控制在同期较好水平;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各业务单元不断优化销售策略,努力提高各经营单元的盈利水平。
科技创新驱动:持续推进研发平台建设,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大力引进核心科技人才;持续加大研发攻关力度,严格落实研发项目门径式管理体系,推进落实重点研发项目进一步取得突破,奠定产业化基础。
对标先进,突破自我:持续开展全面对标工作,重点聚焦公司层面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全面对标为业务长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核心业务市场地位突出,产业一体化、经营国际化的化工产业运营商
公司的农化业务拥有研产销一体化的资源配置与一体化的运营能力,业务涵盖研发、生产、分销、出口贸易等领域,整体产业规模国内领先。产品方面,原药产品在产数十种,其中包含多种创制产品,其核心产品在市场地位、技术、产能和盈利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拥有宝卓、9080、农达等知名品牌;创制产品潜力高且呈增长态势,具有构建差异化解决方案的基础。研发方面,具有中国领先的农药研发基础与资源,具备国内农药研发专业门类最为齐备/完善的研发体系,创制能力国内领先,仿制原药工程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生产方面,具有生产制造端的核心优势,产业基础扎实,工程技术与产业转化能力国际一流,环保治理与质量安全水平国内领先,核心品种关键中间体与农药配套完备,原药与制剂生产供应一体化。营销方面,中国市场分销网络覆盖除港澳台/西藏外所有省市,兼具创制/仿制产品的营销推广能力、过硬的植保服务/作物管理能力,营销效率领先。在“扎根中国”战略指导下,自主品牌销售快速增长,整体制剂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在泰国、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等亚太主要农药市场拥有属地化全资子公司负责当地分销业务,持续发挥对上游产品资源的协同贡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国际化、属地化团队的公司。此外,公司贸易业务覆盖全球,拥有丰富客户资源与登记资源。
公司2012年通过收购扬农集团并成为控股股东,获得了雄厚的化工产业基础和产业运营经验,2018年,公司与关联方中化浙江以不超过61亿元的价格通过增资和收购方式共同投资扬农集团,进一步增强了对扬农集团盈利资产的控制力。扬农集团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工程转化能力,并拥有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全流程的专业化人员。扬农集团拥有以氯碱为基础,氯碱-中间体-农药及新材料的完整的化工产业链和丰富的产品线,拥有配套齐全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生物法环氧氯丙烷和环氧树脂等一体化产业链循环经济水平和技术经济竞争力行业领先,诸多化工中间体和精细化工产品都在国内乃至于全球居于主导领先地位,拥有向下游延伸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产业基础和成长空间。
公司通过收购圣奥化学进军橡胶化学品业务,已成为全球市场领先和最具竞争力的橡胶防老剂供应商之一。圣奥化学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攻关,掌握橡胶防老剂6PPD、中间体RT培司的关键技术并拥有部分专利,并且通过不断的技术和工艺创新,生产工艺技术和成本水平全球领先。借助中化国际的营销平台,橡胶化学品业务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深化与国际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优化海外物流体系,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公司产品获得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多家跨国轮胎制造商的认证,并与其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合作关系。
2、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提升
秉承“科学至上”核心价值理念,2019年中化国际通过构建职责明确、内外协同的研发构架和紧密长效的开放式创新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创新发展源动力、加快研发成果落地生根。
2019年,中化国际全年科技研发投入9.68亿元,科技人员1,844人,其中研发人员997人,在研项目71个。通过搭建平台、重点攻关等一系列举措,在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橡胶硫化促进
剂清洁工艺等多个创新项目上取得了突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二十余项。其中,扬农集团“绿色催化选择性加氢共性技术及其在芳香烃系列产品工业化应用”项目获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农化事业部“新型杀菌剂丁香菌酯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高性能材料事业部“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关键技术开发及规模化生产”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中化国际强化成果保护意识,通过培训及专题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组织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针对重点项目进行防侵权检索分析工作(FTO,FreedomtoOperate),2019年共申请专利278件,其中发明专利214件。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中化国际积极优化科技创新路径,广泛获取外部科技资源,建立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
所的常态化联系,在关键技术攻关、前瞻性技术研究及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在微
通道连续化反应、高效催化剂等领域已与天津大学形成具体合作项目。
在管理体系上,继续完善中央研究院及各板块专业研发平台互补的二级研发组织架构,营造开放创新,保证长期可持续发展。平台建设方面,宁夏锂电建设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安徽圣奥成
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圣奥建成聚合物添加剂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同时还新增宁夏瑞泰为高
新技术企业,为中化国际持续的业绩增长提供保障。为建立创新创业的机制和氛围、吸引、激励
和保留核心人才,中化国际建立了覆盖研发和产业化全周期的创新激励机制,进行分级管理和激
励。同时还对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政策资源获取等活动进行激励。2019年中化国际积极推进股权激励、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兑现2018年创新激励基金、支持创新激励方案的落地。设立了创新激励基金,通过风险抵押金、项目分红等方式,为正极材料、芳纶等创新项目匹配了激励方案。
体系建设方面,2019年中化国际继续深化“闸门式”管理模式,优化“闸门式”管理工具,建立了引进技术和投资项目的技术评价“66模型”,控制技术风险。优化科技情报系统,扩大全情报服务,完善情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情报服务体系。开展以IP保护为核心的保密体系建设,构建IP/保密管理体系。
3、打造HSE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的HSE工作以“履行健康安全环保的社会责任为己任,打造HSE核心竞争力,成为创新型精细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典范”为使命,坚持“健康安全,预防为主;绿色环保,履行责任;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共享成长,持续发展”的HSE管理方针,致力于构建“精细化学绿色生活”的公司愿景,成为社会、用户、员工信赖的精细化工企业。
公司在长期推行杜邦安全改善项目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发展安全生产标准化、ISO45001、ISO14001体系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具有中化特色的HSE24要素管理体系。不仅为HSE管理工作提供系统化理论指导,还进行了标准化、模块化,通过三标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活动、标准化作业),使每个要素都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稳固化、可复制的良好实践。在多年推行体系的过程中着力发展、培养各级安全管理师,形成了涵盖HSE24要素、层次分明的杜邦安全管理师队伍,将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在企业实践化。推行24要素管理体系,始终坚持“有感领导、直线职责、属地管理、全员参与”,真信真学真用,总部开展大咖讲堂培训,工厂总经理等带头授课,公司上下各级员工HSE意识和能力有了质的飞跃,HSE文化日渐浓厚。通过“三标管理”、“五星工厂”创建等形式推动企业在HSE硬件上狠抓投入,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共有10家企业通过“五星工厂”验收,带动和促进了下属企业HSE管理全面提升。HSE不仅保护价值,实现了公司HSE绩效的持续改善,百万工时可记录事故伤害率TRCF(TotalRecordableCaseFrequency)连年改善;还充分挖掘出价值,下属多家企业被工信部、省级政府、石化联合会等单位评为绿色工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安全文化先进单位;并不断创造价值,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助力开拓新市场、新产品,提高市场份额。
4、优秀的产业整合和业务组合优化能力,推动公司实现产业转型
自2000年上市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战略转型,中化国际已经由一家贸易业务为主的公司转型成为以精细化工为主业的国际化运营的企业集团。优秀的产业整合和业务组合优化能力是支撑中化国际持续转型发展的核心能力。
多年来,公司通过投资和并购获取了大量优质资产,包括并购控股圣奥化学、扬农集团、中化塑料、中化江苏、中化青岛、ElixPolymers、骏盛新能源等,为顺利实现产业化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公司实施产业整合战略,对主营业务所处行业,以及有延伸性协同性的行业、产品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发现战略机遇,针对重点项目组织专业评估、估值、财务模型分析及风险分析,并充分研究论证业务协同后推进并购整合。在推进产业整合的同时,公司坚持“既做加法、又做减法”的发展策略,对于不符合公司战略转型要求的业务和低价值项目实施了清理和退出,不仅回收了部分现金,实现了投资收益,而且推动了公司业务组合的持续优化。
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公司已经打造了涵盖战略研究、战略规划、兼并收购、产业整合、运营管理、绩效管理在内的完整的战略管理体系,形成了国内化工行业领先的产业整合能力和业务组
合优化能力,持续构造完整产业链,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5、管理层行业经验丰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
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才,工作经验大多在20年以上,并在专业领域拥有较强的知识和管理技能。与此同时,始终致力于企业价值与员工成长的共同提升,培养了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熟知本土市场、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专业化员工团队。
随着产业版图的不断扩张,公司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公司严格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指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加强了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在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的框架内,董事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是全面风险、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的最高决
策机构。公司财务管理部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和主管部门,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部门,具体
负责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开展全面风险辨识、评估和应对;针对重大风险,确定
管理计划,建立定期跟踪机制,并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汇报。公司纪检审计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和
内部审计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内控评价、内控自评和内部审计等监督形式,确保公司所有重点单
位、重要流程和主要风险点的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年度监督计划、工作进程和工作成果均需要定期向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做汇报。此外,作为A股上市公司,公司年度会披露由董事会签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同时接受外部机构的内部控制审计。近年来,公司内部控制未出现重要及重大缺陷,整体运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