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和PPI数据,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陷入通缩的最重要指标。我们的CPI和PPI数据一直下滑,只有五一的时候有了小幅度的反弹,此后又开始大范围下跌。6月份,PPI降幅继续扩大,CPI数据虽然还不是负数,但是0%代表已经到了悬崖边。中国陷入通缩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最近,网上开始出现一种中国会不会像日本当年那样,进入失去的三十年。陷入长期的发展停滞。我们今天就比较一下当年日本陷入通缩的成因,跟我们今天有什么不同,来看一下我们未来到底走向哪里!
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本失去了三十年?为什么说广场协议和房价泡沫破裂这些固有认知都不是根本原因?
很多人觉得,我们今天的中国,跟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时非常相似。因为我们面临的危机,也是资产价格泡沫太严重。中国的民众其实大多数也对目前的高房价不满,因为房价限制了大家的消费和生育意愿。目前的经济数据已经出现了通缩的局面,所以大家觉得,现在的中国,特别像九十年代的日本,很可能也会因为滑入通缩而进入漫长的滞胀时期。
但是这种相似,实际上是大家的一个错觉。失业率上升,不敢生育,躺平,通缩等词汇只是表面上比较相似而已。实际上中国形成今天这个局面的成因,跟当年日本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通过研究当年日本陷入通缩的成因,就可以分辨为什么我们跟当年的日本有本质的区别了。
大家对于日本为什么失去三十年,将原因归咎于日本的高房价和广场协议。实际上不论以上哪种原因,都只是日本陷入通缩的表面原因。高房价导致的泡沫,确实跟广场协议有关系,但是导致日本陷入衰退的,却是错误的货币政策。接下来我们从为什么签署广场协议,为大家讲述一下日本陷入衰退的过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美联储采取了非常激进的货币政策。从1979年开始一年的时间内,就将利息提升到了20%。现在大家看到美国仅仅加息到5%,全世界已经非常痛苦了,当年美国为了抑制通胀,将利息提升到了现在的四倍,可以想象加息有多狠。这个利息水平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因为这意味着你存银行一百块钱,一年以后就可以收获20元的利息,这个收益要超过股神巴菲特的年均收益。
这种激进的加息政策自然成功的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但是这带来了另外一个非常严重的个问题。那就是美元的大幅度升值。货币的价格是用利率标定的,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假设现在我们的贷款利率是4%,美国的存款利率是5.25%。这个时候谁有能力贷出人民币,并将其换成美元存进美国的银行,就可以获得不菲的回报。所以当年美元过高的利息推高美元的币值是可以肯定的。
1978年的时候,美元和日元的兑换比例是1:177,但是到美元加息后的1982年,一美元可以兑换的日元数字变成了277元。广场协议签订前夕,一美元还可以兑换251日元。美元从加息开始,到广场协议签订之前,币值涨了50%以上。
这种迅速的升值,对于当时几个主要的经济体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先来看美国,美元升值导致美国出口商品完全失去竞争力,出口遭遇到重挫。而看似日元贬值对日本的出口很有利,但是日本其实也饱受折磨。原因是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商品的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外面意味着日本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原材料,虽然出口价格便宜了,但是日本出口产品的利润也大幅度下滑了,就比如说当时占据日本出口商品大头的钢铁产业吧,他们的铁矿石主要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用美元交易对贬值的日元来说意味着高昂的原材料价格,这让当时的日本钢铁产业苦不堪言。所以,日本也期望自己的货币币值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至少不要承受那么昂贵的原材料价格。
于是,包括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就坐下来讨论,签署了大名鼎鼎的《广场协议》。现在大家将这份协议看作是美国打压日本制造业的阴谋,实际上根据当时日本高层的反应来看,日本对于签署广场协议是最积极的。广场协议签署之后,日元开始大幅度升值,三年之后,日元升值幅度达到了一倍之多,从一美元兑换250日元,变成了一美元兑换125日元。
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极大的提升了日元的购买力的同时,限制了日本的出口,因为有好处必然有坏处。当时日本高估了货币升值带来的出口危机,于是大幅度的开始降低利率以刺激市场的活力。这就等于日本在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因为日本高层害怕出口下降导致消费不振,进而陷入通缩风险,所以大规模超发货币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这个问题。
当年日本的超发货币,超发在了日元升值的窗口期。按道理说超发货币应该导致日元贬值的情况没有出现。日元还因为广场协议持续的升值。这导致日本民众的购买力,没有因为超发货币出现下降,反而大幅度提升。这等于日元升值的那几年,日本人什么也没干,财富凭空就增加了很多。
因此,在几年时间内,日本的消费大幅度提升,日本在全球到处买买买的情况出现。就像我们前几年是一样的。日本的过度消费,推高了日本的房价和股价,形成了一个本不该属于那个时期的繁荣。比如1985年的时候,日本人均GDP只有1.1万美元,比美国的1.8万美元低点。但是到了1995年十年之后,日本的GDP就上升到了4.1万美元,而美国的人均GDP则只有2.8万美元。十年时间里,日本的人均产值翻了四倍。大家觉得这个现实吗?日本是获得了外星黑科技还是都是学霸?这个数据用后脚跟都能想明白,日本人获得了不该属于他们的繁荣。
既然不属于你的繁荣被日本人提前享受了,意味着日本经济发展出现了泡沫。泡沫代表资产的价格虚高,账面财富代表不了实际财富。如果任由泡沫发展下去,只会形成巨大的危机。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政府主动刺破了泡沫,日本开始进入所谓失去的三十年。为了消除泡沫的影响,日本人进入了漫长的还债时期。
泡沫破裂之后,日本进入了一个所谓经济衰退的痛苦时期。日本的经济总量开始不升反降,来来回回拉扯很多年有时候还不及当年的水平。人均GDP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而美国则从广超协议之后,人均GDP达到了7万美元的高位,可见日本确实因为经济泡沫,陷入了一个严重的通胀滞胀时期,甚至今天也没有走出来。1985年后的十年,日本本不该拥有的繁荣,通过货币升值的国际协议提前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所以日本此后几十年,不过是还当时那十年欠下的债,所以才会因此停滞不前的。
日本陷入通缩的根本,是日本错误的货币政策,外加提前享受到了他们本不该得到的经济繁荣。跟中国相比,有本质的区别。之所以陷入衰退,是因为拿了不该拿的,而错误的货币政策,只是将问题提前暴露出来罢了!
我们今天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一旦滑入通缩,未来有多可怕?
我们再将视角看向国内。咱们目前肯定也是有泡沫的,但是跟当年的日本却明显不同。首先第一点,泡沫的成因不一样,日本的泡沫是错误的货币政策,原本想的是刺激出口,结果却刺激了消费,导致消费过剩。整个社会资产的价格都在上升,房价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
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这些年消费并没有大规模的提升,只有房价在狂飙突进。如果说日本的泡沫,是因为错误的货币政策刺激了过度消费行为的话,导致了虚假的繁荣,是一种决策错误所导致的。而中国的泡沫,主要是地产泡沫,并且地方政府在其中大量的推动泡沫的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大量卖地外加各种城投债去借钱,这搞来的钱,投入了所谓的大基建。从而通过基建拉动GDP,GDP拉动之后,再去拉高房价,就可以卖更多地,搞更多的基建。
中国的泡沫,主要集中在地产上,这也导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也远远不是当年日本可以比的。我们经常听到日本巅峰时期,卖掉东京的地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这些传闻。但是日本巅峰时期,日本的房价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巅峰时期的日本房价是什么样的呢?1990年时期,东京房价是日本年收入的18倍,其他的城市则没有那么多。
中国大部分城市城市的房价,有多少是平均年收入的十几倍就可以买下的呢?咱们的北京房价更是达到了平均年收入的35倍,这意味着在北京买房,要不吃不喝工作三十五年多的时间才可以。这些数据,相当于日本房价泡沫的两倍左右。日本早早就意识到了泡沫的问题,选择主动刺破泡沫。
从根本上说,现在的我们跟九十年代陷入衰退之前的日本,只是各种表现上比较类似,而真正导致陷入通缩的原因却有根本的区别。虽然都是以通缩和泡沫表现出来的,但是我们的泡沫程度更大,所以相对来说,我们可能比当年的日本更加危险。
经济陷入通缩之后,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失业率上升。这个问题在当时的日本并不严重,日本存在大量的终身雇佣制度,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对保障就业是有好处的。经济泡沫被刺破的时候,失业率也仅仅达到了2%多一点的水平。日本后来,伴随着终身雇佣制度的改革,以及经济的下行,最高峰的时候,失业率只有10.1%。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中国的青年失业率已经达到了20.4%,而且这还不是尽头,可能仅仅是刚刚开始。
失业率飙升带来的问题,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大规模的额外死亡将会发生,治安问题层出不穷。这是因为经济下行,地方财政紧缺,减少维持治安上的花费,收入下降,公务员的效率下降。随后影响到整个的社会治安。
失业率下降,自杀和恶性案件将会频繁出现。日本深陷经济衰退的时候,自杀率也存在飙升的现象,失业率带来的自杀风险还跟社会福利有关系。社会福利越健全的地方,伴随失业带来的自杀就越少。大家应该是清楚我们的福利水平的,未来自杀率会飙升到什么程度,这个根本不用过度描述吧?
除了自杀,社会的恶性事件也会激增。当然,并没所有人都会走向极端,只是每个人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不一样,当自己无法承受生活的高压,并且看到有跟自己相同的遭遇的恶性案件的时候,本能的就会产生一种跟随效应,这是未来我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社会恶性案件的发生将会接踵而至。我们现在互联网上经常出现的恶性案件的报道,实际上就是这种经济现象的影响之一。
上面的两个问题,都是感知比较明显的,还有一些比较隐性的问题。比如失业导致的贫穷,看不起病等造成的死亡。他们往往会更多。根据上世纪美国的统计,美国每损失1个百分点的就业,就要额外多死亡四万人,而伴随着美国人口的上升,根据美国耶鲁的研究,这个数据已经飙升到了7.7万人。
福利好的北欧,加拿大,因为失业造成的额外死亡数字则最少。而福利政策较差的美国,死亡人数则要高得多。假设中国和美国的福利制度是一样的,意味着我们每损失1%的就业,额外死亡的人口将高达30万人。
以上一系列的问题,都会随着经济衰退接踵而至。我国可能因为我们国民特别的忍耐力,或许会好一点,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当未来没有预期,生活没有希望的时候,什么事情会出现就变成了不可预知的了。在这方面我们跟其他国家的人都一样,人家会有的,我们也会有。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
总结:中国的经济数据的每次下滑,都意味着我们向着通缩的方向继续前进。我们目前只能算是处于通缩的悬崖边上,不能算彻底的陷入通缩之中。而且过去我们也曾两次短暂的陷入通缩,但是都通过正确的货币政策走出来了。当前我们能不能避免陷入通缩,未来会怎样,这个我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看法吧?欢迎将您的看法留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