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镇银行行业文献综述——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利息是多少

频道:保险知识 日期: 浏览:0

作者:许景旭

王世斌、解辞对本文亦有贡献

…………以下为正文…………

一、村镇银行发展历史

2006年2月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推出机制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参股。同年12月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提出: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建设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村镇银行在这个背景下诞生。

2007年1月,中国银监会印发《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两项文件,阐明了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制度、筹建开业流程、股东资格等。同年3月,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慧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开业,注册资金200万元。当月。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起的第一家村镇银行—甘肃平凉市泾川汇通村镇银行揭牌开业。当年3—5月全国首批村镇银行相继开业,根据上面批示,首批村镇银行试点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2007年6月由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陈立、张肖牵头发起了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

2008年3月首届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在京召开。同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文《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规定改造为村镇银行。

2009年3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明确: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

2010年4月中国银监会提出,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同年9月财政部下发《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惩资金管理办法》:奖励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2010年12月全国首家总分制村镇银行—湖南湘西长行村镇银行正式开业。

2012年5月,银监会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并把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

2014年3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指出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可享受补贴政策期限,分别为自该机构开业当年(含)起的3、4、5年内。2014年10月,全国第1000家村镇银行—甘肃兰州永登新华村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8月,江苏昆山鹿城村镇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挂牌“新三板”村镇银行。同年年末,全国村镇银行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

2016年12月《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在京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村镇银行十年发展历程的研究报告。

2017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转让15家村镇银行股权,累计挂牌价格接近11亿元。这标志着村镇银行进入到稳步发展和更加成熟的市场化阶段。2017年9月第十届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在浙江长兴召开。

二、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截止2016年全国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213个县市,县市覆盖率达67%,辽宁、湖北、贵州等10省份已全部实现省内全覆盖,资产规模已突破万亿,达123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21亿元,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合计6526亿元,占比93%,其中有92.98%的贷款用于满足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村镇银行在“支农之下”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村镇银行的发展之快,离不开其自身的优势。

(一)村镇银行竞争优势

1.地理优势

村镇银行的定位分别为满足农户的小额贷款需求同时服务当地小微企业。村镇银行设立在乡镇,更熟悉农村市场,更容易获得小微企业的信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对小微企业进行真实信用评价,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定制金融产品。

2.人缘优势

村镇银行会雇佣具有当地家庭背景的员工,具有深厚的人缘亲和力,拥有顾客信任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健全,但是村镇银行基于人缘优势,可更加熟悉当地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可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3.政策优势

国家为能够扶持村镇银行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村镇银行。此外,央行鼓励村镇银行积极发展支农贷款。

三、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相对狭窄,社会各界对村镇银行的认识不够充分

村镇银行存在市场后入劣势,虽然进行了大量宣传,但是仍然无法被当地人认可,认知度远远比不上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存款客户群体薄弱,业务单一,利率来源主要是存贷利差。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由于其操作便捷,客户群体广,受到市场认可和青睐,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造成冲击。

2.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不明确

村镇银行的目标群体是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但是在经营过程中,农户缺乏抵押担保品同时对资金的筹集速度要求较高。而村镇银行借款需要抵押担保且手续繁琐。所以一般农户不会向村镇银行借款。同时,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较小,农户单笔贷款金额受限,因而无法满足农户需求。

3.村镇银行的市场拓展能力较弱

村镇银行和其他银行进行竞争时处于劣势,这主要是由于村镇银行的服务网点较少、农户认知度低、贷款额度低等,导致村镇银行市场拓展能力较弱。

4.村镇银行外部监管过于严格

村镇银行规模小、业务少但并未降低监管要求,同时还要求村镇银行按季度编制报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5.村镇银行流动性不足,质量和结果亟待优化

村镇银行的负债规模较小,流动性管理总体较为简单,吸收存款的能力不够强。这主要是因为村镇银行内的存款多为短期存款为主,而贷款构成中多以中长期为主,导致流动性不足。同时,企业内部和外部政策制度的双重影响也导致资金流动性不强。

6.村镇银行管控能力不足,运营风险较大

村镇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完善、财务制度缺失,可能会通过造假账的方式获取贷款,信贷业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容易造成信贷业务上的风险。农村的信用制度缺失部分地区的大部分村镇银行未证实介入银行征信系统,容易造成信用风险。

四、金融监管的官员、学者对村镇银行未来的设想

学者杜晓山提出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投资管理行模式,其负责对象为股东、董事会负责,更加专业、更专注、更集约、更有效。村镇银行的发展应根据自身要求选择适合的方式和途径,切记不可以“一刀切”。

在村镇银行领域早就有投资管理行相似方式,例如中银富登,据中银富登的管理层介绍,主发起行——中国银行一直把中银富登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其管理的体系相对独立,中国银行在很多方面给予支持,但其完全按照符合村镇银行的管理方式运营。

但投资管理行模式不一定是村镇银行发展的唯一途径,村镇银行应该根据其发展的需求,选择更加适合的发展方式和途径,不能盲从。

中银富登董事长王晓明提出要坚守“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既是村镇银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更是村镇银行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批量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商业模式。村镇银行单点规模偏小,管理成本普遍较高,必须走适度规模化经营道路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坚持科技引领发展战略,信息科技的进步突破传统物理网点和渠道的限制,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坚守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两条底线。

发展村镇银行是我国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创新,经过十年的发展实践,整个行业已经初局规模,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应。

五、村镇银行典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尚未破题,需求方是贷款难、贷款贵,供给方是难贷款、高风险,如何培育适合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中国在发展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的农村金融之路上进行了长期探索和不断改革。

(一)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成绩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旗下富登控股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经历了从无到有,开发全新市场的过程。发展县城金融不是中国银行的长项。各地的中银富登设立之初,都不被当地的村民认可。面对“新领域,零客户”的难题,各地中银富登员工通过“接地气”和拼服务等多种方式打开当地市场,迅速开发客户。如,安徽省界首中银富登2013年开业,从2013年至2017年五年间,客户数增长2145%,储蓄存款占总存款之比高达86%以上。现在,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主要以淡马锡经营模式为主,少数银行实行股权多元化。中银富登每一家分行的银行资本约为3千万到5千万,资本最低的银行也达到了2千多万。银行的单笔贷款额度最高为300万元,平均贷款额度为21万元,放贷平均利率9%,资产负债率在1.7%-2.7%之间。2017年中银富登净利润达到6个亿,贷款总额为220亿。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立足县城,真正做到金融“支农支小”。中银富登坚守住了“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涉农和小微贷款占比较高。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整体贷存比为105%,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存比为53-60%,农商行贷存比为48%,这明显的反映出中银富登真正的立足县城,为当地农民服务。

中银富登探索出非抵押的放贷模式。众所周知农民贷款难主要是由于缺乏抵押物。为了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中银富登接受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产、大棚、猪舍、鸡舍作为“准抵押物”。这一创新信贷模式高度重视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软信息及违约成本。同时,中银富登高度重视此类业务风险,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在市场选择客户准入、押品评估、额度确定等各个方面做了全面、严格的规定。

中银富登总行强化对各个分行风险管控。中银富登实行直线型风险管控模式,由总行全权负责下属各个分行风险管控业务,为了防止分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事件发生,实行抽查制度,通过后台查看分行业务办理同时进行抽查,为银行进行打分,当分行得分过低,将对分行的管理人员进行调岗或离职的处罚。这样有效的防止了徇私舞弊不按规章办事的事件出现,大大降低了分行所承担的风险。

中银富登重视发展信息技术,核心系统全部为自主开发。中银富登已经与支付宝、农村信用合作开展移动支付。预计,今年10月份入驻微信平台。只有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才能发展。中银富登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银富登因地制宜为分行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根据业务成立的时间、规模大小、管理成熟度等方面将下设在各地方的银行分为1.0银行、2.0银行、3.0银行。对三者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1.0银行是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的银行;2.0银行是指成长时间较长、规模较大且管理成熟的银行;3.0银行是在2.0基础上的,管理权更加放开的村镇银行。1.0银行期间,银行内权限较小,主要是实行由总行垂直管理的管理方式,各部门业务条线平行操作,总部对行内各部门业务进行指导审批。2.0银行时期,行内风控副行长经总行授权可以对标准化的业务进行审批,并且行内的管理方式也趋于扁平化,在财务、人事、风险管理等部门实行以总部管理为主、行内管理为辅的双重管理方式。

(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特点(以青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例)

青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以贷款业务为主,行内没有理财、票据等业务并且中间业务发展缓慢。规模较小,因此贷款业务是村镇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导致了贷款业务产生的信用风险是村镇银行的主要风险。

1.贷款业务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

虽然青州市农业发展模式较为成熟,产业化水平高,但农业受自然因素和行业波动影响仍然较大,农业弱质性的基本性质没有改变。此外,银行贷款大部分是小额贷款,贷款较为分散,业务办理和管理成本较高,这影响了村镇银行的收益。

2.信用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中银富登是中国银行旗下子公司,中国银行只作为中银富登股东,中国银行只承担中银富登的流动性风险和部分信息技术责任,其他风险由中银富登承担,其中也包括信用风险。中银富登与大型国有银行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只有6500万的注册资金,若出现区域内大规模受灾或大幅度行业波动,村镇银行无法承受大规模违约造成的信用风险损失。其次,2015年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存贷比到145%。虽然国务院在2015年10月1日取消了存贷比指标,但存贷比过高无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一旦发生客户大规模违约事件,信用风险所引起的连带反应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

(三)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面临的挑战

1.村镇银行经营成本高

村镇银行的借贷成本高的原因是因为贷款主体一般为三农和小微企业,他们的风险水平高,抗风险能力弱,而且单笔业务金额普遍较小,所以村镇银行的信贷成本高。根据银监会发布的的数据初步预测商业银行和中银富登信贷成本对比情况,同口径数据显示,中银富登成本远高于普通商业银行。同时村镇银行的监管程度高,一般性商业银行监管指标例如:流动性比例等都与村镇银行实际不符,显得过于严苛。

2.村镇银行获客和拓展业务更难

村镇银行的业务受限,既没有开展理财业务,也没有列入财政专户的准入名单,吸收对私和公存款的功能不足。虽然政策允许村镇银行实现市场利率,但当地监管机构不允许村镇银行“一浮到顶”,村镇银行自身也受净息差压力影响,不愿意一味靠上浮利率而竞争存款,这就迫使村镇银行坚持以储蓄为主的导向,坚持“不嫌少、不嫌散”的经营策略。

3.农村金融环境下信用信息缺失

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村镇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银行贷款中涉农贷款占比高达95%,此外村镇银行客户没有标准的财务信息,更没有成熟的信用评价机构对其进行合理评估。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比大型银行严重的多,村镇银行还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去调查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信用和财务信息,并且难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这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4.监管政策不完善

以青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监管部门在监管费用、不良贷款率、存款保证金比例等方面降低了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要求,但对银行的监管框架并没有发生改变。青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非现场监管方面有所欠缺,缺乏监管手段,没有对调整村镇银行资产结构制定村镇银行的经营策略等。从监管行为来看,监管当局对村镇银行的监管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无法对村镇银行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

5.招聘成本高

经过了解发现,中银富登的人员招聘成本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村镇银行开展业务一般采用人海战术,所以需要大量的员工。这些招聘的员工基本对金融方面零了解,公司需要对员工进行大量的前期培训。而一般的商业性银行招聘一般为由银行从业经历或金融专业出身,培训成本较小。同时中银富登员工的离职率相对较高,人员流动大,致使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招聘人员成本远远高过商业性银行。

(三)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未来发展动向

1.坚持科技引领

加快打造用户体验极致、场景生态丰富、线上线下协同、产品创新灵活、运营管理高效、风险控制智能的数字化银行。以手机银行为载体,打造综合金融移动门户,走遍全球,一机在手、共享所有。

2.坚持转型求实

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需要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科技数字化、业务全球化、服务综合化、资产轻型化、机构简约化,大力优化金融供给,积极服务“三大攻坚战”,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强大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3.坚持创新驱动

紧盯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加快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通过“颠覆”传统、打破常规的行动,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优质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平台连接的缔造者、数据价值的创造者和智能服务的先行者。

4.坚持为农村和县域地区提供专业产品与服务

在追求品质和服务不断进步的同时,追求自身成长和客户发展的同步协调,以实际行动帮助核心客户——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工薪阶层和农业客户——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县域环境,加速社区经济发展。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广开多家村镇银行与支行,将国际化的产品设计、客户服务与风险管理经验与本地社区的深入了解相结合,为更多社区带去繁荣和美好。

参考文献

[1]汪小亚.中银富登破解农村金融难题

[2]张宏斌. 杜晓山:优化村镇银行管理模式 不忘普惠初心

[3]孙菁菁,杨姣姣.村镇银行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农企的SWOT分析

[4]宝滢然,史有莲.学习十九大精神 展望村镇银行发展前景

[5]王晓明.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

[6]李江辉.试论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7]冉明明.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8]陆智强.基于机构观与功能观融合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制度分析——以辽宁省30家村镇银行的调查为例

[9]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公布年报: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80329191350862.html

[10]搜狐网.村镇银行十年最完整发展史http://www.sohu.com/a/139505667_571557

[11]刘涛. 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光学测试仪

影像测量仪器公司

影像测量仪器

影像式测量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