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第一个水力采煤的矿井——开滦煤矿-吕家坨矿精煤公司

频道:信用卡知识 日期: 浏览:0

近日,作者收藏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笔记本,其内页插图36幅,全部选用新华社发表的新闻图片,重点反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内发生的大事和工农业生产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有武汉长江大桥,有鞍钢、武钢的生产情景,而最醒目的,是开滦唐家庄矿的水力机械化采煤场景,这也是开滦煤矿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项目。

笔记本长6.8厘米、宽5厘米,封皮为赤褐色,硬精装,上有众人舞龙庆贺的彩色图案和“1949—1959”字样,脊上印有“庆祝建国十周年”“1949—1959”字样。插图中反映开滦的彩色图片排在第13位,画面为一名水采枪手采煤场景:他聚精会神地操作水枪,眼睛注视着水枪喷出水流的落点和煤层垮落情况,脚边煤流滚滚,侧面是已被水淋湿的柱子。新华社的配文为:“我国第一个水力采煤的矿井,已于五八年七月在开滦煤矿唐家庄矿建成投入生产。这是采煤工人用水枪里喷射出来的强大高压水流,象利箭一样,削断了煤层,将煤采下来。”

1959年10月1日,唐家庄矿在唐家庄小山广场举行庆祝国庆十周年大会,目的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会议总结了唐家庄矿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肯定了水力采煤在开滦煤炭生产上的促进作用、在开滦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提高上的重大意义,并以游行、放焰火、武术表演、篮球比赛、戏剧演出等形式,庆祝中国第一个水力化矿井的诞生。

水力采煤技术,1935年由原苏联创立,主要应用于不稳定煤层、急倾斜煤层、复采煤层以及煤层赋存不规则的区域或块段,是通过高压水射流直接破碎煤体,并借助水力介质来完成运输、分级、提升等工序的水力机械化开采工艺,由于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工艺简单、装备灵活,较易于自动化,这项工艺生产效率高,采面空气含尘量低,生产比较安全可靠,事故率和伤亡率较当年旱采矿井低,一度被广泛推广,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滦和萍乡煤矿都进行过试用。

开滦的水力采煤,始于1956年8月,林西矿在七道巷二石门的7282工作面开始工业性试验,1957年6月正式投入生产。7282工作面成为开滦第一个水力化回采工作面,也是我国最早的水力采煤区之一。

1958年7月1日,唐山煤炭科学研究院设计的第一座年产90万吨的水力化矿井在唐家庄矿建成,这也是我国第一座水力采煤矿井。7月30日,在矿井工地举行了正式投产典礼,时任煤炭部部长张霖之把两面印有火箭的奖旗分别授予唐山煤炭科学研究院和唐家庄矿。

开滦的水力采煤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硐室漏斗式,适用于倾斜、缓倾斜中厚煤层和厚煤层;另一种是短臂小阶段方法,适用于薄煤层。随着唐家庄矿投入生产,水采工艺又逐步推广到马家沟矿、赵各庄矿、唐山矿等,最多发展到11个水力化提升系统、20多个水采工作面。1960年,开滦水采产量为3643248吨,占当年开滦总回采产量的24.73%。

开滦的水力采煤有着辉煌的历史,唐家庄水采矿井建成后,煤炭部在开滦先后召开全国煤炭工业技术革命大会,全国水采、掘经验交流会,号召大力发展水力采煤,并把水力采煤作为当时我国煤矿的发展方向。会上,代表们参观了开滦的技术革新展览和水力采煤的具体情况。

两个月之后,林西矿7194水采工作面创出了日产1101吨、直接工效率168.5吨、全员效率56.16吨的新纪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外高级专家代表团都曾来开滦考察,原苏联水力采煤权威、水力采煤研究设计院院长穆其尼克博士考察唐家庄矿水力采煤技术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来,开滦因有些煤层赋存条件不适合水采,加之有的技术问题没有过关、回采率低等原因,1964年9月,各矿水力采煤技术停止使用,开滦矿区水力采煤全部结束。1968年,吕家坨矿建成投产,又使用了水力化采煤,如今也都改为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

如今,我们再次翻看笔记本的插图,水力采煤留给开滦矿工的,已经是永久的回忆。

(文/耿福利)

来源:开滦博物馆

上海仪器测量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

OGP影像测量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