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中央去中国建筑股份公司

频道:常见问题 日期: 浏览:0

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

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简称四冶)是国家一级大型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基地位于江西省贵溪市建设大道。

1964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快三线建设”的指示,冶金工业部成立了西北建设指挥部,并在甘肃省兰州市河口地区成立了“第十冶金建设公司甘青指挥部”,为西北炭素制品厂(代号205厂)、西北铝加工厂(代号113厂)、西北特殊钢厂(代号56厂)建设做准备。1965年1965年 4-l'月,十冶甘青指挥部按照冶金部的方案,开始从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抽调基建队伍到西北。3月10日,冶金部西北建设指挥部同意十冶甘青指挥部的办公机构由河口迁到兰州市内。4月26日,冶金部决定将原在安徽省马鞍山的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划分为两个建设公司,甘青指挥部所属部分命名为“第十冶金建设公司”,马鞍山地区部分命名为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新的隶属关系从5月1日正式开始实行。1965年5月 日,新的第十冶金建设公司正式在兰州成立。

随着205厂和113厂相继开工,已有七千多人集结西北,主要有马鞍山原十冶2200人,北京石景山钢铁公司建筑工程公司1000)人,参加过包钢建设的吉林红旗岭矿五公司2000人,黑龙江富拉尔基有色金属安装公司600人,吉林有色局部分职工800人等。当时国家实行甲乙方合并的建设体制,十冶是对甘青地区冶金工业建设全面负责到底的建设公司,实行战区指挥部管理形式,职工队伍集结到兰州市海石湾承担205厂建设2860人,集结到甘肃陇西承担113厂建设3629人,集结到河口地区承担生产基地建设1171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施工队伍。在吃住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工程建设全面展开。随着1200名职工到青海西宁承担56厂工程建设,到1969年,全公司职工已近万人。

1969年3月2日,冶金部“为了适应冶金工业今后发展的建设需要,更充分地发挥现有建。设队伍的潜力,便于集中力量打歼天战,决定将第八冶金建设公司与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合并为一个建设公司,更名为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并明确:"392厂、306厂、886厂,陇西冶金机械修造工程统一由合并后的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委会负责,实行一元化领导,即从选厂、设计、施工、投产前的生产准备,直到建成投产,全面负责到底。"10月,合并后的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正式在兰州办公,并迅速组织几个厂的工程建设。1971年4月 日,国家建委批示:为了加快金川镍矿的建设,实行生产和建设的统一领导,同意将第四冶金建设公司的一部分力量(即原第八冶金建设公司)划归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领导,八冶正式分出后,四冶重新调整补充力量组织施工(其中886厂任务仍划归八冶)。这期间,于1973年5月 日,冶金部决定将金

川有色公司第二井巷公司及其所属全部设备,成建制调到白银市承担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露天矿山深部建设任务,第二井巷公司划归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建制,隶属四冶领导,8月办理接收手续,正式改为“第四冶金建设公司井巷工程公司。”经过搬迁组建准备,这支队伍迅速投人施工。1975年,0银深部开采工程推进700米//1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514万元(计划350万元)1975年2月8日,冶金部通知将第四冶金建设公司井巷工程公司划归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代管。1976年元月1日,四冶井巷工程公司1875人正式划给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1976年5月9日,冶金部根据国家对酒钢(即酒泉钢铁厂)建设的要求和四冶所承担8个工厂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决定调四冶进嘉峪关市承包酒钢“八、五、三”炼、轧钢工程建设任务。

该公司在对已完工程办理移交和未完工程抓紧建设的同时,迅即向嘉峪关调集队伍,并成立了“第四冶金建设公司酒钢建设指挥部”,一边建设生产、生活基地,一边筹备正式工程。

四冶原计划将基地搬到酒钢,但因投资有限,正式工程未能展开。1978年3月,冶金部要求四冶包建酒钢“八、五、三”工程;10月基建投资由2800万元追加到3300万元;12月,撤销原决定由四冶包建酒钢的通知,改由按合同承包酒钢建设工程。在向酒钢集结队伍的过程中,1978年10月1日,冶金部决定在四冶西宁的700名职工及相应的施工设备划归青海省冶金局。

在部分正式工程刚刚展开之际,国家调整国民经济,酒钢炼轧钢工程缓建。

1979年5月5日,冶金部决定,为适应江西铜基地的建设,四冶全建制搬迁江西贵溪。

“四冶是一支好的冶金建设队伍,多年来为西北冶金工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希望公司党委进一步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这次搬迁,成为一支开得动、站得住、打得好的过硬队伍”。四冶没有辜负上级的要求,党委明确提出:“决心要大、行动要快,思想工作要做细,搬迁工作要搞好。”到10月份,已进人江西1830人,运走了大批机具,12月份各工程公司和建设公司机关都搬到贵溪、德兴施工现场,创造了4000人的吃住条件。次年4月,到江西已达7000多人。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边建生产、生活基地,边建正式工程。1980年月,江西铜基地根据国家调整方针,决定分期分批进行建设,先干贵溪电厂和德兴500(〕吨/日挖革改工程(电厂1980年开工,1981年缓建,1982年经过调整二次上马)1981年1月,四冶划归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事业单位,隶属关系改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总局。由于当时铜基地任务不能安排全部进赣职工,建设公司开始从社会上承揽工程任务,樟树面粉厂和厦门地砖厂就是1981年月到1982年月先后承建的。1983年41983年12月,国务院批准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总局改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2月4日,有色总公司决定,1984年元月1日起,冶金工业部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更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第四建设公司。”随着建筑业改革的深人发展,公司在完成江西铜基地工程任务的同时,进一步走向市场、承揽工程。1992年4-' 7月日,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决定,并报请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核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第四建设公司更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四冶金建设公司”。

1992年,四冶确定了转换机制、走向市场的目标和“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现场”的经营战略,不断拓宽经营领域,施工生产形势越来越好。原有9省0个施工点中的大部分得到巩固发展,信誉提高,同时新开了12个新的施工点,全年新承揽工程39项,1.7亿元,使在手任务达2.335亿元。全年完成企业总产值1.7330亿元,建筑业总产值1.6029亿元,其中施工产值1.5618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这年10月,四冶得悉跟踪多年的首钢齐鲁钢厂工程要上马,并且首钢(即首都钢铁总公司)要以成建制划人的形式引进施工队伍,经慎重研究,权衡利弊,在有色总公司的支持下,10月0日同首钢领导进行了正式商谈,初步达成了关于有色四冶改变隶属关系,成建制划人首钢,承担齐鲁钢厂建设任务的协议。再经公司领导班子认真讨论和职代会主席团扩大会议形成决议,10月1日首钢总公司和四冶正式签订了《关于有色四冶划人首钢总公司的协议》011月,有色四冶即更名为“首钢第四建设总公司”(简称四建总)。按照当时国家给首钢的承包政策,首钢的管理模式是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集权管理。四冶划人首钢后,企业职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具有法人资格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而是首钢下属的分支机构;不再是参与建筑市场竞争、开展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而是执行指令性任务的现场公司;不再以追求利润为重要目标,而是要保质保量完成指定的施工生产任务,核算施工成本。

为了适应这一重大变化,建设公司决定辞退一部分在手工程,队伍向齐鲁钢厂工程集结。

到1992年年底,已正式退掉正在洽谈的任务3.4亿元,并已陆续退掉在手工程上亿元,对收尾工程和不能退的工程抓紧组织施工。1993年初,正当公司全力以赴备战齐鲁钢厂工程之际,4月6日,得知齐鲁工程缓建,4月3日,首钢决定四建(即四冶)承担首钢二炼钢大修工程的施工,从山东充州撤出施工队伍。6月 日,首钢柳州工程指挥部决定四建派一部分队伍承担柳钢改建工程任务。公司集中4000多人的队伍,一年多内基本完成了首钢二炼钢工程任务,但柳钢工程落空。1993年1"12月初,公司领导分析面临的严竣形势,研究办法,随即召开工作会议,提出“在积极准备和干好首钢工程的前提下,大力承揽社会工程任务”,“两个市场,两手准备”,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形势依然非常严竣。1994年9月日,首钢栖云山会议提出“增产节约,艰苦奋斗上齐鲁”,但国家未能批准立项,而且随后对首钢总公司的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取消了承包制,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使首钢也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

1994年1月 日,四建总撤出北京,大批职工处于窝工状态。11月9日,该公司提出坚持承包,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实施意见。为了重新开拓市场,1995年月四冶开始重新办理企业资质和营业执照。在各方面支持下,8月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局通知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变更名称为“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纳人了冶金部的行业管理。5月 日,首钢总公司将“首钢第四建设总公司”改为“首钢第四建设公司”首钢总公司为适应集团化改革的需要,经研究决定,并根据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核准,将首钢第四建设公司更名为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首钢集团第四建设公司),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1月日,首钢集团正式成立,四冶属首钢集团全资子公司。

36年来,四冶一直保持着完整配套、相对稳定的施工力量,下辖的工程公司和实体单位有:第一、四、五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西北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兰州建业公司、第一、二机电安装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路桥工程公司、实业公司以及设备公司、物资公司、大型设备租赁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宏源工业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性公司,并在厦门、西安、青岛、宁波、铜陵、马鞍山、九江、南昌等地设立了分公司。

劳动情况:职工9684人,管理人员1834人,持证上岗人员158人;有本科以上学历98人,大专学历424人,中专学历556人;有职称人员1653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6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79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048人;项目经理227人(其中一级42人,二级155人,三级30人)。

资金情况:资产总值3.2820亿元,所有者权益5387万元,负债总额2.7433亿元,资产负债率83%,资本保值增值率60%。企业资本金7248万元(国家资本金)。固定资产原值2.3672亿元,净值1.7028亿元,生产经营固定资产原值1.3406亿元,净值8164万元。

施工机械:机械设备848台(件),机械设备总功率2355.81千瓦;机械设备原值4914万元,净值1009万元;动力装备率3.55千瓦/人,技术装备率1519元/人。主要的大型施工机械有:日本产50吨履带式起重机,80吨、60吨塔式起重机,80吨液压轮胎式起重机,日本产23立方米特大型铲运机,日本产PH410马力推土ffl,砼泵车,砼搅拌运输车,单斗容量106-2立方米液压挖掘机,15吨自卸载重汽车、20吨振动式压路机等。

四冶具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总承包的综合能力,能承担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及设备、线路、管道、电器、仪表与其整体生产装置的安装和调试;非标准钢构件的制作与安装;烟囱、水塔及工业窑炉的施工;高速公路、铁路及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各类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高层建筑、高级装潢工程的施工;大型土石方工程及堤坝的施工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四冶根据!I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探索新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方法。从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到普遍实行项目法施工;从深化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到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从贯彻党委、行政、职代会三个条例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到减轻企业所承担的医疗、教育、职工福利等社会职能,不断增强了企业内部活力。与此同时,公司上下集中精力抓经营、抓管理。1991年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了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了建设公司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使公司的产品标准和工作标准的覆盖率达到100%,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并在工作中认真按这些标准实施,使各项管理工作走上了标准化道路,经过江西省标准化局考核验收,达到了省级先进标准。1991年1月29日,在企业达标升级活动中,四冶取得江西省经委颁发的《江西省省级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合格证》。1987年计量管理进人国家二级,1991年月,在江西省召开的计量工作会上,四冶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1988年档案管理进入省级先进企业,1989年经江西省档案局评审进人国家二级。1988年2月,有色四建获有色系统施工单位统计工作先进集体。1994年1月5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吸收四冶为第一批直属会员单位。

1995年4月,四冶获江西省颁发的地籍测量先进单位。为了进一步全面加强管理工作,四冶十分重视贯标认证工作。1999年1A29日,经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专家审核,四冶顺利通过了GB/T19002- 1994; ISO9002:1994标准质量体系标准认证。2000年9月14日,中质协质保中心再次监督审核,符合标准要求。

1973年7月,四冶在全冶金系统28个基建单位中半年完成工作量和劳动生产率排列第二,受通报表扬。

1973年月,甘肃省劳动局转发四冶劳资组调查的《关于四冶加工修理厂狠抓内部劳动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近一倍的报告》,要求各地各部门学习。1984年四冶获有色系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第二名,得银牌奖;并荣获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先进单位光荣称号。1985年获江西省“三二一”竞赛的“振兴江西杯”。1986年全国计生委授予四冶“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冶“严打”先进单位。1993年四冶获1992年度江西省“三创”劳动竞赛优胜企业。1998年、1999年荣获鹰潭市先进企业称号,被江西省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誉”企业称号。1989年获鹰潭市文明单位称号。四冶各基层单位有一大批获省、部以上奖励的集体和个人。

1999年四冶改革教育处体制,撤销教育处,成立四冶学校和四冶培训中心。2000年,该公司按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方向,对学校进行了改制,实行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减少补贴、自我生存的政策,促使其由服务型向经营型转变,由内部向社会发展。四冶学校走公助民办的路子,全面进行内部改革,自筹资金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教学、生活设施,同时扩大宣传,树立“四冶学校”品牌,成为当地具有一流设施的学校,地方学生慕名来校求学,2000年暑期扩招新生500名。学校改制后,每年减少该公司补贴68万元。

四冶职工总医院是鹰潭地区四家二级甲等医院之一(1997年5月8日江西省卫生厅授予) ,占地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床位120张,年门诊量1.9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960余人次。

四冶总医院设有外科、儿科、妇产科、小针刀、疼痛、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性病科、中医科、按摩科、专家门诊等临床科室和检验、病理、布氏镜检查、放射、CT室、B超、脑电图、内窥镜等辅助医疗科室和药剂科;住院部设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传染科四个大型临床科室。

全院在岗职工110人(大中专以上学历102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98人,其中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为6人、30人、2人。硬件有美国CE公司生产的CT机等百余台(件),价值600余万元。总医院本着发展特色专科的思路,开办了烧伤治疗中心,消化及心血管专科、传染专科和布氏镜检查。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1979年9月3日,四冶首届科技大会召开,总结安排工作,交流科技工作经验和重要科技成果,表彰了一批先进科技工作集体和个人。此后于19841-" 4月8-10日召开了第二次科技大会;1985年2月-7日召开了第三次科技大会,并正式成立了“四冶科协”组织;1986年8月8日,有色四建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成立;1987年2月6一 27日召开第四次科技大会;1989年1月7 - 28日召开第五次科技大会;1991年2月7-28日召开第六次科技大会;19%年3月3-24日召开第七次科技大会。这几次科技大会表彰了一大批先进科技工作集体和个人。

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的20年间,四冶都制订了科技工作规划,按照确定的目标,开发了一批新技术产品及新的施工能力,研究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机具,研制并推广应用了大量新材料,大量地运用微机进行现代化管理。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交流,科协组织编辑了六期四冶技术刊物《建筑安装技术》。在该公司的统一组织下,“七五”期间编制了有色施工企业《建筑施工操作规范》中的建筑工程、工业厂房钢筋砼结构安装、砼外加剂应用工艺、大模扳、机械喷涂抹灰部分。为了巩固推广科技成果,把实践中已经成熟的技术编写为工法,其中国家级工法1个,省部级工法(二级工法)3个,三级工法6个。1992年月,由一总工程师主持编写了《简明施工技术资料手册》,成为工程技术人员重要的工具。科技情报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与四冶建立情报交流关系的单位255个,并以((四建情报与信息》形式供内部参改。

1988年2月9日,该公司召开多种经营工作会议,决定当年投资300万元搞多种经营。

安排富裕人员500人。1988年月,四冶机电公司开办乙炔气厂,固定资产48万,年生产19340瓶,逐步打开了销路。1988年1A12日,该公司决定在原机动处基础上成立设备公司,在物资处基础上组建物资公司。设备公司此后与有色总公司海外一部合作,开辟了一条新的经营渠道。1988年,全公司人均收入为1739元,比1987年的1620元/人年提高了119元。

1989年,该公司把开发多种经营作为产业调整战略措施,当年开发了3个项目:一是铜城工商开发公司与地方联营,投资326.58万元建设硫酸铝厂,年生产出合格的硫酸铝产品1850吨,曾一度出口新加坡;二是物资处开发景光艺术瓷厂,形成了配套线,年产花兰瓶2.5万支,此后经营多年,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三是机动处开办电子厂,生产印刷线路板、声控电子玩具和电子门铃。1990年开办了贵溪开关厂,生产配电屏、配电柜、开关箱等。多种经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1年2月8日,该公司决定成立多种经营办公室,统管这项工作。4月20日,召开了多种经营工作会议,全公司各种经营项目已达59个,固定资产599.75万元。

1990年完成产值557.22万元。从业人员1070人(职工707人)、上缴税金18万元。

进入90年代,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四冶也把多种经营的目光投向外地。1992年5月28日,有色总公司同意四冶在青岛购地9亩,搞经营开发。四冶青岛工程总指挥部在胶南市灵山卫镇薛辛庄征用土地10亩,建设一处小型施工生产、生活基地。7月5日,该公司同意青岛总指挥部成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冶工程承包公司”。

该公司在青岛市黄岛经济开发区开展房地产开发业务,并成立了青岛四冶有色金属经销公司。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对多种经营企业的管理,1992年3月2日,铜城工商开发公司更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第四建设公司实业公司”90年代初四冶职工的收人情况:1990年平均2090元/人年,1991年人均收人2167元。19924-1' 10月起,经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人均增资21元,同时开始兑现岗位结构工资。

1992年0月四冶划归首钢后,按照统一的管理模式,办理了工资纳标和津贴补贴调整,全公司有10570人纳人了首钢1992年十六级制工资标准,有219名业绩突出的职工高核一级工资。全公司人均增标准工资10.54元/月。2626名大集体职工通过考试和工作业绩考核,办理了大集体转全民合同制职工,又招收了253名全民合同工,解决了部分职工子女就业问题。

对于特困职工,该公司从19%年起,连续5年开展较大范围的送温暖活动:19%年145户1.6万元;1997年450户,3.8万元;1998年537户,5.4万元;1999年480户,3.1万元;2000年356户,4.26万元。2000年,经四冶工会调查上报,贵溪市民政局抽查审核批准,56户特困家庭,132人争取到了相对稳定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低保金6.6万元。

对于约5000名待岗职工,该公司成立了人才交流中心,制定了规章制度,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工程公司建立实体型的劳务公司,适应内外两个劳务市场,既组织待岗职工参加项目施工,又组织对外劳务输出,切实把待岗职工管理起来。对于已经长期在外就业的人员,确实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劳动合同的,劝其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愿脱离原单位的,则按规定收取费用,不交费用的,按规定解除与原单位签订的劳务合同。

参加住房制度改革是职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四冶按照贵溪市房改办的要求,19%年6月1日开始第一批试点售房,1997年出售公有住房58栋,1651户(海石湾地区还售房372户)。

1997年到2000年,还通过筹资与集资相结合的办法和全额集资的办法,新建住房16栋,630户。2000年全面完成了贵溪地区房改工作,2343户职工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证。

2000年,四冶稳步推进改制工作。按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负担的方向,对医院、学校、物业公司、水电公司进行了改制,促其走向社会,开展经营。按照优化结构、精干主业、剥离辅助的目标,对具有经营管理职能的附属机构和第三产业的小企业进行了改制,其中物资公司、技术开发公司、培训中心等实行风险抵押承包经营,开关厂、印刷厂实行租赁经营,乙炔厂、设备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制,成立了贵溪宏源工业气体有限责任公司和日照方舟四冶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房地产公司进一步规范了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按照优化重组、分块搞活的目标,对部分工程公司进行了改制试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职工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新的企业制度和合同制的用工制度逐步适应。

1979年4月,四冶党委召开思想理论学习座谈会,学习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座谈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1983年7月 日,根据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该公司制定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1985年8月5日,四冶党委在1985年中国有色总公司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端正业务工作指导思想,思想政治工作为施工生产和经济改革服务》的经验,对从1982年以来,四建在江西铜基地建设中,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3年迈出三大步的做法和体会进行了汇报。1990年,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有色四建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使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规范化。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开展“一个主题、三项教育”活动,即以建设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为主题,坚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更新观念教育和企业形象教育。为了使职工了解企业的大事,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总结安排工作,集中进行形势教育,统一职工的思想,平时则通过各种会议、四冶电视新闻等形式沟通思想。

1985年月,该公司制订了文明单位建设规划,并以各基层公司、独立处室为主体,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围绕开展以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学雷锋为内容的“三优一学”活动。在创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活动中,先后评出文明小区1个,文明楼院7个,文明市民2名,五好家庭565户,文明家庭139户。到1991年,全公司9个单位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个获县级文明单位称号。

1972月,在海石湾召开大会,授予冒着生命危险在铁路桥附近从急驶的列车前抢救出2名小孩的五公司青年教师赵英杰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授予深夜同两名窃贼搏斗、身负重伤、保护了国家财产的机电公司食堂保管员刘永红为“优秀共产党员”,并晋升一级浮动工资。1990年,机电公司青年工人曲波在陕西洛阳施工时抢救落水儿童,四冶团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4年月,共青团江西省委授予深夜与歹徒搏斗,保护国家财产的煤气站职工郭爱民为“见义勇为青年英雄”。

1972年6月6日,四冶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由一名行政领导专门负责。1983年3月25日,《四冶计划生育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共20条,此后又多次修订。把计划生育列入各单位经理(厂长、处长)任期目标责任之中,作为评选先进条件的否决指标。1989年四冶被贵溪县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6年1986 年3月被全国计生委评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上海影像测量仪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海医疗光学测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