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粮油市场2018年7月分析报告(二)-中国食用油要缺口多少吨

频道:理财产品 日期: 浏览:0

食用油:年内低点已现豆油领涨市场

7月份,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见年内新低,下半月开始小幅向上,其中豆油强于菜油和棕榈油,菜豆价差由5月底的1200元/吨左右缩小至700元/吨以下。

豆油:价格底部已现

7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在见年内新低后止跌回升,整体表现为先抑后扬。此外,从技术和时间周期来看,7月份的底部是全年最低点的概率较大。8月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将展开月线级别的震荡向上行情,期货操作上逢回调可买多;现货逢低适量囤货。

利空因素:一是预计在10月底之前国内大豆供给充裕,国内豆油库存将继续保持在历史高位水平;二是短期国内外植物油供给充裕,抑制行情向上空间和速度。利多因素:一是四季度国内豆油将处于去库存状态,从规律来看,上游企业被动去库存时,往往伴随着价格持续上涨行情;二是长线看,国内豆油供给增速将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国内豆油有望进入大周期上升通道。

菜油:继续震荡筑底

7月份,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见年内新低,虽然下旬在豆油带动下止跌并小幅回升,但表现仍弱于豆油和棕榈油。8月份,预计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震荡筑底,为长线向上行情蓄力。期货操作上建议逢低买多,注意控制仓位和止盈;现货建议随用随购。

利空因素:一是当前处于菜油消费淡季,8月份现货供给压力也将继续存在;二是当前国内进口菜籽无论是盘面还是现货,压榨利润仍为正,油厂进口菜籽和开工积极性仍较高。利多因素:一是下一年度国内菜油供给缺口高达百万,长线看涨的观点不变;二是国际新季菜籽产量或下降,加之人民币持续贬值,预计后期进口菜籽和进口菜油到港成本将易升难降。

棕油:谨慎看多行情

7月份,受马盘走势带动,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在见年内新低后展开反弹,整体呈V型形态,价格重心下移。8月份,预计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震荡向上,不过盘中调整风险加大。期货操作上不可追涨,逢回调可买多;现货仍随用随购。

利空因素:一是预计下半年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将维持在200万吨以上,超过历史平均水平;二是市场继续消化印度和欧盟利空措施的影响。利多因素:一是印尼出台扶持政策,长线利多棕榈油;二是近期令吉汇率疲软,7月份印度提高了除棕榈油以外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关税,对未来几个月棕榈油需求也将有所提振。

棉花:国内谨慎看多储备销售延期

7月份,天气因素影响新棉产量,国际棉价止跌回涨;国内市场受国际棉价上涨的带动,现货价格谨慎上扬;储备棉轮出销售时间延期,市场供应保障稳定。

国际棉价止跌回涨

7月国际棉花先跌后涨。月初中美贸易摩擦措施纷纷落地,国际棉价持续下跌。待市场将利空消化后,由于USDA报告预计全球棉花产量调减,国际棉价止跌回涨。

7月31日,纽约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87.61美分/磅,较上月同期上涨2.95美分/磅,涨幅3.94%;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为97.94美分/磅,折合人民币15647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436元/吨,涨幅2.87%。内外棉价差538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557元/吨。国内棉市弱势反弹

现货方面,因国际市场预测新棉产量下降,加上国内储备棉轮出预期接近尾声市场供应将进入缺口期等因素,现货价格谨慎上扬。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7月31日,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销售均价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16201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36元/吨,涨幅0.22%。

期货方面,7月下旬市场焦点转向基本面,储备棉库存下降,叠加后期棉花种植期天气炒作事件,支撑国内棉价上移。7月31日郑棉主力1901合约结算价1713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7.6%。调查显示,新疆棉区受前期低温天气影响,新棉上市期或将推迟7~10天,这将利于9月交割期CF1809合约仓单流出,即使整体移仓CF1901合约,后期产需缺口预期也将使仓单资源抢手。

储备棉轮出期延长

7月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储备棉轮出挂牌量66万吨,较上月增加6万吨,实际成交37.3万吨,成交率56.5%,较上月上涨7个百分点,成交均价14841.55元/吨,下降1078.45元/吨。

据最新公告,2017/2018年度储备棉轮出销售截止时间为9月30日。储备棉竞价销售的延期,一方面由于目前储备棉销售价格较低,可以为市场货源提供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受贸易争端影响,加工企业对市场的不确定心理较强,延长储备棉销售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白糖:内外走势分化政策影响有限

国际原糖延续弱势行情,而国内期现货价格先跌后涨,1809合约最低跌至4752元/吨。8月进口食糖冲击有望减小,将在一定程度上给糖价提供支撑。

全球食糖供需过剩

巴西方面,7月上旬中南部累计入榨甘蔗4487.9万吨,同比下降6.5%;产糖238.9万吨,同比下降23.3%;制糖比仅为38.4%,同比下降12.01个百分点。泰国方面,2017/2018榨季甘蔗入榨量为1.349亿吨,产糖1468万吨,同比增加46%。印度方面,2017/2018榨季食糖增产超过1000万吨,总产量将近3200万吨,同比增长约50%。

整体而言,全球食糖供需过剩量由年初的400万吨上调至目前的1000万吨,主要是印度和泰国的产量增幅超过预期。仅巴西减产并不能改变全球过剩的格局,而且巴西国内乙醇折糖价已跌破13美分/磅,加之雷亚尔后期仍存在贬值压力,巴西方面能提供的利多题材相对有限。如果全球不出现极端天气,短期原糖继续低位震荡测试10.5美分支撑和11.5美分压力突破。

利好政策提振有限

进入7月期现货价格均大幅下跌。主要是受国际食糖走低、市场甘蔗直补传言、走私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另外现货市场6月份的销量较差,加上现货市场中下游及中间贸易商采购积极性不高,新增工业库存依然维持高位,广西产区后期库存消化压力尤其大,均打压市场价格。

后市,利好因素:从8月1日起,我国将对所有配额外食糖进口统一适用保障措施,这在短期内支撑国内糖价上涨,不过仍需关注国际糖市动态以及7月份现货购销量的配合程度;双节消费旺季越来越近,关注现货端能否有所回暖,带动产区加快去库存,进而带动盘面释放仓单压力。

利空影响主要来自甘蔗种植将进行直补的市场传言,直补则意味着生产成本断崖式下跌500~1000元/吨。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

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中国粮食行业惟一公开发行的报纸

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粮食经济

新媒体业务电话:0371-68103765

ogp官网

轴类测量机

光学测试仪

光学影像测量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