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红色通缉犯在美被捕:操纵《叶问3》假票房,逃亡还高调行骗-快鹿集团下5家公司

频道:股票理财 日期: 浏览:0

红色通缉令,可以说是“通缉界”的扛把子,能上红色通缉令至少说明两件事:第一,有能力出逃国外;第二,即使逃亡国外,也要被跨国通缉。

因为红色通缉令是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的,由所在国籍方提请,向全球各国执法机构发出请求,要求找出并临时逮捕某个嫌疑人或确认的逃犯。

被跨国追捕,这也算在逃人员的“最高待遇”了吧。施建祥就“享受”到了这个待遇。

1.

但凡准备炒作,总是要蹭热度。施建祥深谙此道。施建祥为了把自己包装成影视大佬,在2012年,大手笔认了钟镇涛的三女儿为干女儿。生日会摆在了迪士尼,送了一摞6寸厚的一百万港元现金,整套黄金碗筷。

2014年,施建祥又瞄准了正当红的

崔永元。

2014年,快鹿旗下的集资平台“当天贷”上线,崔永元是上线仪式的主持人,后来又成为“当天贷”形象大使。

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的公开感谢名单,第四个就是施建祥。

崔永元曾经在东方卫视有一档专栏《东方眼》,邀请了施建祥做嘉宾。东方电视台的春晚,施建祥是总策划,崔永元是主持人。

施建祥的快鹿集团与崔永元文化工作室,曾经一度合作创办了很多公司,有频繁的商业合作。

2015年10月30日,上海崔永元文化传播工作室成立,股东为崔永元和他的助理穆雪峰。2016年1月12日,崔永元文化传播工作室与快鹿集团作为共同股东注册成立了“上海永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

2016年1月21日,施奇吟和崔永元助理穆雪峰注册永元影业(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全资股东是上海永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穆雪峰任执行董事,施奇吟任监事,注册资金5000万。次日,他们俩又注册了永元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股东和高管人员完全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施奇吟。在一篇广为流传,号称“代笔”的文章里,施建祥说施奇吟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在另一篇“律师专访”的文章里,施建祥说,他跟施奇吟年龄只差18岁,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儿子。

不管是不是儿子,施建祥和施奇吟关系密切,这个是不容置疑的。

崔永元配偶陈薇薇,与前快鹿集团董事监事周佳钰,在2017年2月合伙成立了“上海崔永元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崔永元100%控股,陈薇薇任法人,周佳钰任监事。

周佳钰,据传是施建祥儿子施奇吟的配偶。但是施建祥亲口否认了这个传言,他说自己只比施奇吟大18岁,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儿子。

来,重新梳理一下人物关系:

施奇吟:施建祥的儿子,大银幕(上海)电影投资有限公司法人;

周佳珏:前上海快鹿集团董事监事,施建祥的儿子施奇吟的配偶,代表快鹿集团出任多个合作企业的董事和监事;

陈薇薇:崔永元配偶;上海崔永元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法人;

穆雪峰:崔永元助理;霍尔果斯影视文化公司法人;上海永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法人。

2.

崔永元只是施建祥众多关系链中的一条。在施建祥众多的名人链条中,崔永元并不算是最有影响力的。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二人的“交情”,却牵扯出一系列后来对娱乐圈影响深远的事件。

施建祥与杨子、黄圣依夫妇还有很深的渊源,杨子旗下的“火传媒”,就负责给快鹿的电影项目做宣传。双方关系最好的时候,通过杨子的运作,施建祥带着黄圣依去奥斯卡走红毯,黄圣依在红毯上晕倒,快鹿的《大轰炸》就这么出名了。

2015年底,施建祥在好莱坞比弗利山庄庆祝《大轰炸》杀青,杨子大手笔邀请了国内外半个娱乐圈,索尼、派拉蒙等六大电影公司都到场了,《洛杉矶时报》甚至史无前例地刊发了跨页双整版报道。谁见了不惊呼一声“豪横”!

当年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施建祥还和崔永元共同阻止举办了“星梦行动”,崔永元还是《大轰炸》的艺术指导。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十分令人匪夷所思了。2018年10月,崔永元爆料(大轰炸)就是大欺诈,参加欺诈的目前已有一人受到处罚。

随后崔永元爆料的“一对演员夫妇7.5亿合同”,牵出了杨子、黄圣依。当记者问到,“7.5亿演员夫妇是不是杨子和黄圣依”的时候,崔永元竟然回复:“我揭露那堆卷走七亿五点演员夫妇,已经托人给我带话了,要废我”。随后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崔永元说,“那就说吧,杨子放话了,要杀我”。

听到风声的杨子也马上发了声明:

曾经以施建祥中心的合作伙伴,又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

3.

2016年2月底,《叶问3》上映的时候,神开股份、十方控股、巨力索具三家公告购买《叶问3》的票房收益权。

巨力索具,就是杨子家族集团企业。十方控股,实际控制人是施建祥。

(杨子和他的两个双胞胎哥哥)

其中,施建祥控制的十方控股以1.1亿买下了内地票房收益低55%,这个消息一出来,十方控股的股价从2015年10月0.425港元涨到了2016年2月的3.75港元。

随着股价大涨,施建祥开始逐步减持,趁着高点又大赚了一笔。这期间,他持续对《叶问3》的票房进行“运作”,票房炒起来,吸引更多真正的观众买票入场,等到实际的票房回流,再把老百姓买的理财产品结算掉,整个电影闭环就完成了。

发行方与制片方谈好票房保底价,如果最终的票房收益低于谈好的保底价,就由发行方承担风险;如果票房收益高于保底,大部分收益归发行方。这就是影视圈的“保底发行”。

保底发行已经成为很多制片方的首选,对制片方来说,是风险最小的运作,因为保底发行至少可以保证制片方收回成本且小有盈余。

签订了保底发行,风险就转移到了发行方,这时候发行方会组个局,成立一支基金,拉更多投资人共同出钱,风险共担。基金可以加杠杆,再打包成理财产品,卖给老百姓。还可以自家公司买自家票房,然后去股市变现。

这就是影视圈的资本运作链条。

施建祥的每一部电影,都配备着一套完整的理财产品。《叶问3》也不例外。只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轻车熟路的票房造假,到了他这里,就变成了“事件”。

4.

2016年2月27日,崔永元应邀赴美,和施建祥一起参加奥斯卡快鹿之夜的活动。二人一起捧起“小金人”,就像捧起了二人共同的梦想。

如果《叶问3》大卖,施建祥的资本运作链条没有断裂,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崔永元还会继续做电影“艺术指导”,也许二人的奥斯卡小金人梦想真的能够实现。

可惜,没有如果。

2016年2月29日,《叶问3》在上海点映。

上海SFC上影(上海影城店)当天票房出现异常。当天《叶问3》的票房是《美人鱼》的3倍,达到了9.6万元。

有人做过计算,上海影城店共有2095个座位,一场电影算入场和清场平均耗时2小时,影院从上午10点营业到晚上12点,一个厅最多放7场电影。

也就是说,上海影城店一天最多可以接纳2098*7,大约15000人。

2月29日当天,《叶问3》电影排片率是2%,就算场场爆满,15000*2%=300,产出了9.6万票房。结论就是,点映当天的票价达到了320元!

320元的票价,你听说过吗?

反正我没听说过。

到了3月3号,正式上映,上海影城以及3个金华的影院,打败了诸多北上广深影院,齐齐进入全国票房前十。

接下来的几天,全国票房前十里,除了铁打的“上海影城店”,还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影院,比如南宁民族影城、盐城大地影院等。

其中盐城大地影院,更是出现了3月4日单日票房上涨2048.1%倍,从日均3万左右,一下涨到了51万。不出意料,贡献最大的,就是《叶问3》。

上映4天,《叶问3》就拿下了5亿票房。终于到了3月6日,广电总局电影局严正表态,7日,《叶问3》的相关参与方被广电总局电影局约谈。当晚,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通知,称将对3月4日以来电影市场出现的严重的票房异常波动进行严肃排查,并要求相关发行方提交与《叶问3》发行方签署的发行合同。

经过排查发现,快鹿集团在影片发行中,与大量影院签订了“包场”协议,大量的“幽灵场”“冥币票价”相继被曝光。

部分院线愿意配合,是因为3月本来就是电影的淡季,“送上门的钱不要白不要”。所以即使是看起来非常明显的“票房舞弊”,在全国仍然畅通无阻,并未遭遇太大抵制,除了万达院线等大型院线之外,各地中小院线都有参与其中。

“买票房”,一方面是为了给电影造势,希望能拉动真正的票房;另一方面,在电影造势的过程中,通过P2P吸纳更多的资金。

将理财产品中的用户,转化为《叶问3》的观众;把观众转化为理财产品的用户,这就是快鹿的理想模式。快鹿还专门开发了一款购票软件“火票务”,可惜没能做起来。

但是这个理想模式忽略了两点:1.电影的主流观众都是80后和90后,跟购买理财产品的人重合度不高;2.购买理财产品的人也不会为了帮忙拉高票房,专门去买票看电影。

施建祥的电影行业“金融创新”,说到底,是在打很多擦边球。比如设立多个融资壳公司、涉嫌超额担保、针对单个电影项目重复募集资金、将电影票房收入多次重复抵押筹集资金等等。

票房成了“资产证券化”的兜底,一部票房预期10亿的电影,甚至可能会撬动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的资金。

如果电影能够达到票房预期,相关的金融产品对赌协议都会实现;

但如果影片票房达不到预期,相关担保公司又因为资金问题而出现违约,那么可能整条资金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

说白了,这种给资产注水、用吹出的泡沫掩盖资产的中空,这与赌桌上出千、作弊无异。

《叶问3》就出问题了。

5.

在疯狂的票房造假之下,《叶问3》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10亿保底目标。

因为真的太假了,假到圈内圈外的人都看不下去了。16小时破亿,34小时破2亿,3天破4.8亿,打破多项票房纪录,10亿目标价近在咫尺。

甚至有发行方的人表态,“发完《叶问3》之后,我得赶紧离开这个地方,太可怕了!”

以前票房造假,还需要消费者亲自买票,到了《叶问3》,直接是想要多少票房,就自己上手拿钱砸,简单粗暴。

广电总局给出了调查结果:

《叶问3》确实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

同时,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

票房造假事件越炒越凶猛,施建祥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不是行业惯例么?怎么到了他这里就不灵了呢?《美人鱼》不也是通过基金募资吗?借助上市公司玩炒作,徐峥的“囧系列”玩儿得那么六,不是没事儿吗?

施建祥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凭着多年混迹江湖的经验,他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于是,在《叶问3》上映的第三天,施建祥跑了。

《叶问3》的崩盘引发了连锁反应,快鹿集团旗下金融平台金鹿财行出现兑付困难,停止兑付,兑付可能延后3个月。金鹿财行已经筹集30亿资金,并催促快鹿集团兑付。

《叶问3》票房造假背后牵扯到超过20家公司,其中9家为发行和制作公司,它们共同为这起闹剧推波助澜。

6.

施建祥虽然跑了,但是他不是“净身出户”,他很从容地带着巨额资产,即使跑到了国外,依然过得纸醉金迷。

闲下来之后,他开始思索,到底是谁下这么大的狠手,要把他弄出局?

《基督山伯爵》里,年轻的爱德蒙·唐泰斯莫名其妙被丢进死牢,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法利亚神父帮他分析遭遇,告诉他:

欲知谁想害你,想想你的被害对谁有利。

这么一想,施建祥终于想通了。

公司秘密被曝光,证据都晒在网上,这明显就是被内部人捅刀子了,要不然谁能知道的这么清楚?自己跑了,经手某人的钱,就可以被截胡了。

这个经手人,和捅刀子的人,几乎就可以认定是同一个了。

举报票房造假的,据传是“华谊”。因为施建祥来势汹汹,崛起迅猛,乱拳打死老师傅,眼看就要搅乱影视圈。

另外,还有要个很重要的利益点,《叶问3》的崩塌,直接影响了《大轰炸》,施建祥跑了,《大轰炸》最终被与华谊一向交好的中影坐收渔利。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深层原因。快鹿系盘踞在黄浦江长宁区,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纠葛。逼走了施建祥,就可以清算资产。

真是一盘细思极恐的大棋。

7.

携巨款逃往海外的日子里,施建祥终于想通了一切。

终于到了2018年的5月,小崔应邀去了一趟美国。没有人知道具体行程。但是回来以后,小崔就拿着一抽屉的合同开炮了。

后来有律师采访施建祥,问他,崔永元手里的合同是不是他给的?

施建祥回答:也许小崔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呢?

这是一场恶战。但是小崔永远是那个勇敢的斗士,他没有辜负那些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合同”,他把这些合同变成了一把把利剑,横扫千军,半个娱乐圈都闻风丧胆。

《大轰炸》最终也没能在国内如愿上映,《手机2》也遭遇突变,华谊兄弟穷途末路,到2021年5月,被强行标的执行3亿元。

可惜的是,施建祥也没能笑到最后。11月1日,还是在大洋彼岸被捕了。

围观群众,见证了一场比电影还精彩跌宕的大片,以及,一段感人至深的友谊。

光学系统测试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