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金证顾问货币政策不会过度紧缩

频道:股票理财 日期: 浏览:0

刘力金证顾问:货币政策不会过度紧缩

刘力金证顾问:货币政策不会过度紧缩 更新时间:2010-11-23 7:39:32   两市股指今日低开后小幅走高,全天维持窄幅震荡的格局。上证指数最终微跌4.2点,收于2884.37点,收盘站上5日均线,深成指最终微涨7.69点,收于12303.5点,两市成交3312亿,较上一交易日温和放大。

国际市场方面,针对近期引发全球关注和广泛批评的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多次为这一政策进行高调辩护,伯南克称本次出台增强美国经济的政策是支撑美元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美国经济加快复苏、降低失业率的必要手段,而且美联储无意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操控美元。显然,伯南克的表态表明了美国将继续坚持推行其量化宽松政策,并不会因为外界的质疑和反对而改变原有计划。这对于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无疑将起到正面作用,也将提振国内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国内市场方面,我国央行继续出台流动性紧缩政策,在距离上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9天之后,央行于上周五再度宣布自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央行本月内连续第二次全面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也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全面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8.5%至19%的历史高位。

央行连续出台流动性紧缩政策表明了管理层控制通胀继续恶化的决心和魄力,这使得短期市场对政策面的利空心有余悸。我们认为,投资者对于未来央行的调控不必过于担忧,首先,央行近期采取连续性紧缩政策是一种策略性的宏观调控,即在通胀上行初期通过“下猛药”以稳定市场的预期,同时,力争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达到较好的调控效果;第二,在央行紧缩流动性和管理层行政干预的高压态势之下,调控效果将会很快显现,未来一两个月之后国内通胀水平有望出现高位回落,届时央行很有可能将减缓出台紧缩政策的频率;第三,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过度紧缩对于转型的顺利进展是十分不利的,另外,处于持续性高压调控态势中的房地产市场亦无法承受过度紧缩之重;第四,目前央行采取的调控策略从性质上来讲属于被动式的调控,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热钱的流入规模,对整体市场流动性充裕格局影响并不大,而且基于看好人民币升值,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热钱盯住的依然是国内的投资性资产如股票、房产、矿产、农产品等,这些投资性资产依然具备强劲的流动性支撑。因此,投资者对于紧缩调控不必过于担忧。目前来看,在连续性的“暴风骤雨”般的调控之后,市场信心受到了较大的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盘面来看,两市上涨个股占多数,虽然权重板块走势低迷,但整体市场做多热情较上周出现明显回升,局部市场做多热情可谓高涨,其中,新兴产业类的板块和个股最受追捧,而金融、煤炭、钢铁、地产等权重板块整体走势较弱。

基于良好的政策面预期,未来新兴产业概念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热点之一,隶属于七大新兴产业的板块和个股有望轮番活跃。前有高端装备类的机械板块受到市场热炒,涌现出一批大牛股,如中核科技、潍柴动力、徐工机械、厦工股份等个股均走出连续性上涨行情,而近期电子信息、物联网、三网融合、3G概念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类的板块和个股又成为场内资金热烈追逐的焦点,在大盘调整的过程中,这类个股相对抗跌,而一旦大盘企稳,这类个股就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冒出。另外,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其他新兴产业类的板块和个股也在“静悄悄的盛开”。

我们认为,新兴产业在已被确立为下一个五年规划中重点发展产业的背景下,后续政策支持和具体行业发展规划的陆续出台值得期待,同时,涉足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其未来成长性也将十分突出,而这些将成为场内资金做多新兴产业类个股的重要理由,预计后市新兴产业类个股有望反复活跃、轮番活跃,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不过,在具体操作上,投资者不宜追涨前期涨幅巨大的品种,而应关注那些基本面和技术面良好,且没有经过大幅炒作的个股机会,且应保持波段操作的思维。

技术上来看,两市股指今日低开高走,均收复5日均线,成交量温和放大,MACD指标绿柱有缩短趋势,短线市场或将维持强势震荡的格局。具体操作来看,由于流动性紧缩预期仍然存在,权重板块难以出现类似10月份的趋势性行情,但经历前期大幅调整后,进一步调整的空间也有限,而由于央行调控利空出尽,短期市场对政策面并无担忧,题材概念股有望相对活跃。因此,操作上投资者应规避大盘股,而适当关注那些具备实质性题材概念的个股和中小盘个股的机会。

股市流出资金去哪了

股市暴涨是哪一年

喀斯特人工智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