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行唱衰A股唱多H股 吸引资金流向香港市场
国际大行唱衰A股唱多H股 吸引资金流向香港市场 更新时间:2010-12-3 7:43:28 核心提示:国际大行此时唱衰A股、唱多H股,真实动机可能与小QFII处理审批有望提速有关。此时唱多H股的目的是吸引众多资金流向香港市场。
12月2日,隔夜大涨的华尔街未能激励中国A股劲升,稍作上攻便逐波回荡,全天波澜不惊。
所有人都在等待,期待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未来市场趋势做出明确方向性选择。
近日,《人民日报》接连发表评论,大声疾呼抑制通胀不能以牺牲股市为代价,公开主张中国股市应避免大起大落并令之成为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但耳目喉舌的正面引导并没有让饱受暴跌重创的股市明显恢复信心,绝大多数国内研究机构的投资策略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采取谨慎态度,保持灵活仓位。
值此市场信心匮乏、官方媒体努力为股市营造宽松环境之际,一些国际大行的经济学家却以中国通胀失控和流动性枯竭为由,联袂唱衰A股、力捧香港H股。
但其逻辑却与显著改善的中国宏观经济现实明显背离。粉墨登场的首席们有何动机呢?
国际大行唱衰A股
当下,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转向――流动性紧缩已成为做空中国A股的最大逻辑,对通胀失控和流动性阶段性短缺甚至枯竭的担忧,始终为市场动荡不宁的心魔。
近日,一些国际大行所谓首席经济学家对困扰中国股市稳定运行的上述问题大肆渲染,严重影响中国股市合理预期的潘多拉盒子正被悄悄打开。
11月27日,新财富第八届最佳分析师高峰论坛上,瑞士信贷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宣称,“中国通胀会面临半失控危机,通胀到明年6、7月份会接近6.3%左右。”
他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局面维持较好、未来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虽然A股暂不会出现大熊市,但H股的作为将比A股大。
基于中国经济增长局面较好可以对冲未来流动性收紧,陶冬对A股并非完全看空,瑞银中国区副主管张化桥则对A股趋势绝对悲观。
27日同一场合,张华桥语出惊人,“未来三五年投资美国的机会比中国的更大,中国股市的钱不够。”
进一步流动性紧缩政策虽未出笼,张化桥已认为中国股市很缺钱。
他强调,目前的中国股市和2000-2004年阶段走势非常相似。当时中国的宏观经济非常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24%-25%,所有条件都好,可A股下跌五年。根源在于当初的实体经济中通胀非常严重,远高于官方数据。
譬如,兖州煤矿2000年一号动力煤就卖110元-120元/吨,但2004年卖600元/吨,都是靠货币来润滑这笔实体经济的交易。原来只需要100元润滑,但后来需要600元润滑,货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润滑实体经济。
依据上述逻辑,他坚持认为,今天的情况跟彼时很相似,货币供应量28%-29%的增长不够,完全保持真实的货币供应量增长不变,则很可能需要百分之三四十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即使人民银行什么都不做,未来数年复合增长很可能出现一个问题:钱还是不够,届时如再紧缩,市场会雪上加霜。
不过,张陶两人有一个共同看法――由于中国大陆实行资本管制,热钱进入的政策风险和资金成本较高,导致流动性“洼地”的香港市场成为海外资金投资中国成长的替代品。
那么,中国通货膨胀到底会不会面临失控危机,流动性是否如2004年般出现阶段性衰竭,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状况呢?
中国经济现实
12月1日,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参加上海-巴黎欧洲金融市场论坛时表示,央行将进一步提高政策准对性和和灵活性,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向常态回归,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已初步显现。
同日,商务部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重点监测结果显示,今年11月22日至28日,我国食品和生产资料价格双双回落。
此外,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12月12日开始,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17大类药品。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19%。
12月2日,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房四海教授向记者表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目前中国CPI已达顶部,其峰值就在5%,高位持续时间或将在半年左右。”
房四海对中国政府抑制通胀的政策组合拳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通胀不会出现失控局面,更不会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
国泰君安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最新研报预测:根据食品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预计11月CPI为4.8%、PPI为5.1%,均比10月继续上升,但12月CPI将降至4.1%、PPI将降至4.2%,即通胀将在12月短期企稳。
不久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为5190.47亿元,为30个月来的单月新增之最,月度新增外汇占款与2008年4月出现的前一个历史高点5251亿元相差无几。
国际热钱涌入的现实与张化桥预测的中国货币供应短缺大相径庭。数千亿国际热钱持续流入中国,人民币外汇管制并没有取消。因此,张陶两人的香港市场为国际热钱流动性洼地之说难以成立。
耐人寻味的是,由瑞银经济学家汪涛、徐高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认为,中国经济并没有“过热”,中国政府不会大幅收紧信贷。截至目前,CPI通胀率仍由食品价格推动,主要受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同时,国内食品价格长期向上调整的趋势也是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没有明显迹象表明是货币超发和工资上涨推高通胀。与2007年不同,当前实体经济并没有“过热”,食品所受的供给面冲击也要小得多。
一家知名国际大行居然对中国经济发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其中暗含怎样玄机呢?
暧昧的唱衰
2日,国内某证券公司不愿透露身份的首席经济学家对国际投行的观点颇不以为然,“那些国际大行所谓经济学家根本不能称为经济学家,这些人很多时候扮演的角色是市场营销经理,通常是老板先定调子,尔后他们就出来到处宣讲。”
如果上述人士对国际大行所谓经济学家的认识客观真实,那么大行经济学家对外发布的观点则值得深思。因为其背后的老板是纯粹商人,一旦研究结论与内在的商业利益挂钩,则令投资者不得不深究其背后的真实动机。
有媒体报道,近日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率银行公会代表团访问京沪,中央政府表示,支持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希望通过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平台。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则承诺,将加快对“小QFII”的处理和审批。
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国际大行此时唱衰A股、唱多H股,真实动机可能与小QFII处理审批有望提速有关。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热钱纷纷从欧美撤离,大举流入包括香港市场在内的新兴市场,2009年以来,香港恒生指数的累计升幅远超A股。
上述业内人士强调,此时唱多H股的目的是吸引众多资金流向香港市场,包括内地资本。而唱衰A股,不仅可以加速内地资金流向香港市场,而且会令A股继续下跌,为小QFII低位建仓留下足够空间。
尽管业内人士的这一看法无可避免的带有阴谋论之嫌,但国际大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或位高权重人士,披着专业、独立客观的外衣,所发表的貌似公允的研究结论,完全忽视中国政府抑制通胀组合政策初见成效这一重大现实,不能不让国内投资者对其惊人言论的动机报以怀疑目光。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