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债券投资群体

频道:保险知识 日期: 浏览:0

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债券投资群体

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债券投资群体 更新时间:2010-11-27 8:30:41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特别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历史性的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齐备的债务品种体系、比较多的投资者群体和可观的交易规模。主要的债务品种有国债、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公司债、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衍生产品等,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9800多家,债券托管面值已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上一年度债券市场累计投资交易量超过100万亿元,今年1~10月债券市场每个交易日日均交易量达8000亿元。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放松行政管制。与发达金融市场国家比较我国债券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市场规模看,我国债券市场不足美国的20%;就发行体和投资者群体类型以及数量看,我国对债务发行主体和债务品种的管理仍然以行政审批式的管理为主,而且准入偏严,能够获准发债的企业依旧是少数。我国个人债券投资者参与交易所市场和柜台市场的数量与规模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个人债券投资者投资额约占1%左右。虽然我国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多,契合了国际金融市场上债券市场的投资者普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特征,但我国债券市场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机构为主,这三类机构的债券托管量占比超过85%,其中尤以商业银行占了70%。我认为,在当前后危机时代,各国普遍面临从拯救危机时期的货币超投放到逐渐转入常态化的经济金融运行后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流动性回收课题。宏观上有着强劲的拓展和引导投资的需要,也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新的机遇。当前应该进一步放松发行管制,与此同时,应加快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债券市场投资者群体,增加投资者数量,推进完善投资者结构,推动不同市场的统一互连,在充分信息披露的基础上让投资者自主决策,按需参与各市场、产品的投资交易活动,通过交易主体、交易品种、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实现价格发现以及提高应对和防范各种投资风险的能力,“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参与债券市场,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继续坚持发展债券市场以场外市场为主,主要面向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定位。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债券品种多,多数债券名义收益率较低,债券投资和交易获利是通过名义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的变动实现的,一般单笔交易规模较大,投资债券产品需要相对更多的资金;债券市场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品种结构复杂多样,特别是信用类债券,每只债券的信用风险不同、交易标的和要素多,多数不适合以标准化和竞价撮合交易为特征的交易所式场内交易,更适宜资金集约型的机构投资者进行大宗询价式的场外交易;国际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变迁的历程也清晰说明了这一点。美国、欧洲、日本等机制成熟、规模庞大的债券市场,场外市场都是债券市场的主导组成部分。据统计,美国场外市场占比95%,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都在90%左右。场外市场主导是国际规律,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发展债券市场要鼓励创新,应该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快债券市场化改革。过去几年中,债券市场从制度创新角度看,出现了注册制;从产品创新角度看,出现了中期票据、美元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信用衍生产品等。今后还可以继续在产品、发行方式、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推进创新。目前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不足间接融资的10%,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很多满足内需和扩大就业的中小型企业仍在苦苦寻找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一方面,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投资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部分投资者已初步具备较好的风险识别、分析和定价能力。可在监管制度和准入机制上予以区别对待,通过制度与产品创新有选择、有序地允许部分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参与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投资、交易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培育高风险偏好的投资机构的成长。同时,在产品创新领域同步鼓励个性化结构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以配合投资者结构的完善,从而形成债券市场向更深更广范围发展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个人债券投资者风险教育,健全个人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的各项机制,健全投资高收益债券的制度与各项配套措施,吸引更多的个人投资者进入信用债券市场。

应充分发挥市场化约束的作用。市场化约束是实现市场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应进一步完善包括业务指引,从业机构、人员、行为的自律管理,健全和完善评级、法律、会计、税收,交易标准化、信息汇集、信息披露机制,扩大市场化手段在风险控制和市场行为约束中的作用,让投资者在保证获得充分信息披露的前提下充分自主地判断市场风险。进一步发挥自律组织优势,采用相对于政府监管对市场冲击力较小的柔性市场约束和管理方式。

坑你妹游戏攻略

虚拟货币bm

6月5日股市预测

抱前腿标准动作

刑法司法解释139条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156

清华912复试名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