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频道:保险知识 日期: 浏览:0

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更新时间:2010-12-14 7:15:49   ⊙记者 朱周良 吴琼 编辑 衡道庆  昨日,在上海举行的“2010中国经济论坛:面临转折的中国经济”上,多位专家把脉中国经济,普遍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均指出,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趋势。  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樊纲表示,尽管11月份中国CPI涨幅较大,但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恶性通胀和全面过热的趋势。不过,控制流动性过剩依然有必要。  美国已经启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备受全球关注,对此,樊纲认为,从绝对的量上来说,美国“二次量化”的6000亿美元规模并不算多,流到其他国家的钱也会相对有限,但其带来的心理预期上的影响却非常明显。比如对美元持续贬值的预期。尽管近期欧债危机等因素导致作为避险资产的美元出现反弹,但美元长期走贬的趋势已经形成。美元贬值带来的结果是,其他货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增大,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中国等其他国家带来输入型通胀的风险。  中国最近公布的CPI增幅达到5.1%,樊纲对此数据也表示有些“惊讶”。不过他指出,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全面过热的趋势,尤其是相比金融危机前的那几年“加速增长”时期。他认为,不管是从国内还是国际环境看,中国经济当前不具备加速增长的条件。他预计明年的增长可能在8%至9%,较今年进一步放缓;而且,当前的通胀仍远低于几年前高达6%至8%的水平。鉴于此,他认为,中国还看不到出现恶性通胀的趋势。  但中国的确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樊纲认为,这主要因为去年政策太过宽松,同时今年的贸易顺差有所增大,资本流入加大、加快。  流动性调控或以数量型工具为主  在政策应对方面,樊纲认为,首先,由于经济不会全面过热,所以不需要全面紧缩,但是需要针对流动性过剩加以控制。就具体方式而言,他表示,从过去几年的经验看,即便是在2006年至2008年通胀较高的时期,调控手段仍是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他对会否加息持谨慎看法。一方面,加息还需考虑到国际利率环境,需要考虑汇率因素;另外,加息对于流动性调整的精确程度也更加难以把握。  其次,在资本流入压力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可以考虑适当调整对资本管制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控流入、放流出”。  第三,可以考虑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以部分抵消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另外,考虑到明年很多地方政府将有新班子上任,所以防止投资过热也是决策者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谈及物价上涨时,范剑平指出,主因是农产品价格上涨。鉴于今年中国粮食已经连续七年增产,未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将提高,这有利于稳定物价。  在谈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时,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认为,中国香港、印度两个月来的外汇储备变化数据显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外汇流入量并不很大。但也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因为一旦美国的失业率继续向上攀升,美国可能采取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届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海外资金可能会大幅进入。  扩大内需将成转型关键  范剑平还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但发展之路充满变数。他认为,全球存在中等收入陷阱,很多低收入国家能成功地变成中等收入国家,但最终跃升为高收入国家的却不多。因为不少国家会过度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反而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范剑平称,未来经济增长方式应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消费、出口、投资“三驾马车”协调拉动。其中,扩大内需将成为成功转型的关键,只有巨大的内需才能支撑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一旦成功找到投资和消费的结合点,中国经济将进入平稳增长。上海社科院经济景气研究室主任刘熀松则建议,应加大对于需求方的补贴。  对于外界担心的外汇流入问题,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建议,“可以在管理资本流出上更加开放些,鼓励居民、企业使用外币、进行海外投资等;同时对资本流入进行一些管制,如仿效发达国家对于外资投资房地产进行限制等。”  作者:朱周良 吴琼 编辑 衡道庆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股市中午休息吗 股市现在多少点

司法解释的监督

股市资金查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