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汽车经销商路在何方

频道:保险知识 日期: 浏览:0

十问汽车经销商:路在何方?

4S店,这种商业模式,自1999年广州本田首开先河,至今已在中国发展了21年,已经成为中国汽车流通最重要的销售渠道。

如今,约占90%的新车都是在4S店售出,4S店在汽车流通领域的主体地位无人能撼动。不仅如此,在新车质保期内,超过90%的售后服务都是在4S店做的。

但是,尽管体量如此之大,眼下,大部分汽车经销商依然亏损,经济压力和市场形势,也还在增加经销商的生存环境挑战。未来,经销商何去何从,4S店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带着诸多问题,《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以下是采访实录。

“产能释放过度与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以及经销商经营服务能力弱,是目前经销商大部分亏损的主要原因。”

《财经国家周刊》: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当前经销商大面积亏损?

沈进军:产能释放过度与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同时,经销商经营服务能力不足,是造成经销商大部分亏损的主要原因。

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至今,按经销商整体盈利状况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以前,市场供不应求,经销商躺着赚钱。2010年至2011年,市场供求平衡,经销商盈利状况良好。2012年开始,市场供过于求,经销商经营压力逐年加大,盈利能力大幅递减。

2010年以前,中国汽车市场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这个时期,汽车供不应求,经销商只要拿到主机厂授权开店,光靠卖车就能获得丰厚盈利,真正的躺着赚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国家迅速出台包括汽车在内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因此,从2009年开始,各个主机厂纷纷扩大产能,提高产量。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一下突破了1300万辆,增幅达到46%。

这一变化直接导致汽车消费市场的供求关系在2010年发生了转变,从过去供不应求,进入了供求平衡。

到了2012年,这种供求平衡随着各主机厂产量逐年提升被打破,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已经跟不上汽车产量增长速度,市场供过于求。

也是在2012年,经销商的销售利润大幅下滑。52%的进口车经销商亏损,30%的合资品牌经销商亏损,42%的自主品牌经销商亏损。换句话说,2012年出现了经销商大面积亏损的现象。

其实,经销商的亏损暴露出的问题,不只是主机厂产能释放过度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经销商库存压力和销售压力大增,同时也暴露出经销商长期过分依赖卖车赚钱,单腿走路,对用户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及在售后、二手车等业务上的经营能力,也十分欠缺。

“高库存是‘万恶之源’,主机厂应该改变生产方式,从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

《财经国家周刊》:你认为哪种情况最易使经销商的经营陷入不利境况?

沈进军:高库存。我一直认为,高库存是“万恶之源”。

经销商最怕主机厂压库存,经销商需要先向主机厂支付购车款,才能提车销售。高库存意味着经销商需要大量的资金去运转,一家奔驰4S店一个月的库存资金就需要上亿元。钱不够哪里来?只能去融资去贷款。所以说,库存一高,经销商就在潜在亏损,再降价卖车,就是明显亏损。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近公布了2020年5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5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5,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

按照行业国际惯例,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是一个合理范围;当库存指数高于1.5,达到了预警水平;当库存系数接近2.5时,经销商无论是面临的经营压力还是经营风险都非常大。如果主机厂再不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必然造成经销商大批“阵亡”。

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是以销定产。市场有多大的消费能力,供应端生产多少。我们的主机厂是以自己的产能制订年度生产计划,再依据计划安排生产。这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我觉得这种汽车的产销体制需要改变。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从高速增长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期。相应地,汽车的生产方式也应该改变。我们呼吁主机厂把目光放到市场一端,重视4S店的信息反馈,转变以产能制定生产计划的生产方式,以销定产。

“回归服务用户,提升服务水平和经营能力,经销商才有出路。”

《财经国家周刊》:现在经销商亏损那么严重,你认为未来经销商怎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沈进军:就是做好服务。目前我们正经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好服务,抓住消费者,盘活汽车存量市场,都是生存下去的关键。

另外,适者生存,一些不受市场欢迎的品牌势必会被淘汰,一些做不好服务的经销商也会被淘汰。

但是,中国的汽车市场依旧是全球最好的市场之一,就看你怎么去做。特别是经销商,做好服务,留住客户,他就拥有了生存之本。

我们也呼吁经销商,去开拓挖掘需求相对不足的那部分市场。重视服务,从重产品回归重客户价值体现。从过去的服务好主机厂,转变为服务好用户。

4S店的核心业务是销售,而售后是其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不管是销售还是售后,都应该以用户价值为导向,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现在,市场早已供过于求,经销商库存压力大增。同时主机厂以产定销的生产方式依旧,更增加了经销商的现金压力和库存压力。如何释放压力,就在于经销商如何把握住用户。如何把握住用户,除了做好服务,没有其他方法。

这就需要经销商一方面要做好蓄客销售,一方面要留住3年或10万公里质保期内的用户到店维保。对用户始终做好销售和质保期留存,就能使4S店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循环的良性经营状态。

同时,压力再大也不可急功近利,不可违规收费。所有服务产生的费用,应该明码标价,以合理合法、用户接受为前提。所有交易项目都应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以合同形式约束双方权益和责任,不可强买强卖。

“汽车降价既因为主机厂以产定销,也因为主机厂定价虚高。”

《财经国家周刊》:现在大部分经销商降价卖车,对此你怎么看?

沈进军:坦率地说,降价对于消费者是好事,消费者受益。但对经销商就意味着价格倒挂,卖一辆亏一辆。

价格是两方面原因决定的。一个是主机厂根据成本、品牌、竞品来定价,另一个就是供求关系。

零售端车价现在跌得厉害,供过于求是一方面,主机厂定价偏高也是一方面。汽车定价一直都是偏高的,我个人不认可这个定价,它偏离了市场。

你会发现日系品牌的价格波动较小,经销商的盈利状况也很好,经销商的满意度也较高。为什么?因为日系品牌对生产的节奏把握比较好。他能够快速接受市场的反应,来调节它的生产节奏。

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变,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主机厂不可能一下子以销定产。但是今年非常特殊,经济下行叠加全球疫情蔓延,我们看到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定GDP目标,汽车企业是不是也应该在这个时候转变生产方式?这是主机厂应该思考的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你对于用户普遍反映的4S店售后服务太贵有什么看法?

沈进军:大家都说4S店的售后服务是暴利。我个人也认为4S店售后太贵。

售后服务的暴利从哪里来?配件。4S店的配件必须原厂采购,不许外采。这就造成了配件的垄断,垄断就会造成定价高。

另外,配件不是直接从供应商到4S店,它经由主机厂一道手,主机厂要赚差价,无形之中又抬高一次价格。最后到4S店的配件价格,与它的成本价相比,最低50%的利润,高者能达到300%。

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建议用户到4S店做售后服务。4S店的配件是厂家授权质保的,到授权体系做售后,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质量。不过,厂家确实不该在配件上牟取暴利,这对用户、对经销商,都是不公平的。

交通运输部曾提出售后三包可以不去4S店,符合资质的修理厂也可以。我认为,质保期之内应该到授权体系去做维修。

“4S店是销售渠道,更是汽车的‘三甲医院’。”

《财经国家周刊》:你认为卖车和售后,哪个更重要?

沈进军:发展了100多年的美国汽车经销商有一个经营理念,不在于能够在店头卖多少车,在于留住多少客户。

4S店有他的特殊性,既是销售渠道,也是售后渠道。国内经销商长期忽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这是不对的。4S店不仅卖车,还是汽车的“三甲医院”,是主机厂认证的,必须能够向用户提供有质量保障的维修保养,做不到,主机厂是要罚的。

如果客户在4S店得不到好的服务,买完车就再也不回4S店,对客户和4S店都是损失。一方面是客户的车辆得不到专业的有品质保障的服务,车主有损失。对4S店来说,你流失了一位客户,就失去了后续赚钱的机会。

所以,4S店不能只注重把车卖出去,更应该注重如何把客户服务好,维系好客户,增加客户粘性。

一直以来,很多人质疑4S店销售加售后服务的商业模式太重。2014年,以易车和汽车之家为代表的重销售轻售后的汽车电商涌现出来,令经销商很恐慌,害怕电商取代4S店。

结果呢,汽车电商无法取代4S店,到今天约90%的新车还是从4S店销售的。原因就在于4S店的维修体系。4S店的维修体系相当于汽车的三甲医院,从汽车售出到车辆需要维修,4S店具备一整套完善的有品质保障的服务链。这一点,汽车电商无法比拟。

所以说,谁能够将客户自进店到销售到售后到置换,全环节留住他,谁就真正理解了4S店的商业模式的精髓。这是4S店独一无二的特点,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没有。

“主机厂和经销商更应该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不应该是一方掌控另一方。”

《财经国家周刊》:大家都说经销商在主机厂面前没有话语权,你怎么看他们之间的关系?

沈进军:主机厂和经销商,最合理的关系应该是大家彼此把对方看做是一个合作伙伴,和谐共赢。

但是,到目前为止,彼此还不是合作伙伴。现在,经销商遇到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主机厂的生产方式应该随着市场发生改变了,毕竟,市场供求关系跟这摆着呢。

另外,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也在促进双方向平等合作的方向发展。2014年开始,国家反垄断机关开始关注汽车行业,自此,不少主机厂因限定其经销商转售价格,先后受到了处罚。

还有2014年发生的若干品牌经销商抗议主机厂的事件,从某种意义上,也能促进主机厂和经销商朝着平等合作方向发展。

“铁打的4S店,流水的经销商。”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的4S店全世界最多,会不会过于饱和?当前市场形势下,4S店会不会批量倒闭?

沈进军:2017年时,我国4S店就达到29580家,比当时美国汽车4S店多出近1.6万家,现在已经超过了3万家。4S店体量确实是世界最大。

不过,中国汽车品牌之多,也是全世界罕见。所以,我认为网点密与汽车品牌多有一定关系。

主机厂在做网点规划的时候,他一定会考虑将来他的产能一旦扩建到一定规模,他的渠道是否能匹配,这里有一个配比值。这个配比值就是4S店的服务半径。

在美国,4S店的服务半径是8英里。主机厂认为,一旦超出8英里的服务半径,就不能很好地服务客户。

因此我们国家的4S店体量大、网点密,也是和各个品牌的服务半径规划密切相关的。

很多人单纯地认为网点密,就预测未来有多少4S店关闭,我认为这是不懂这个行业的说法。4S店未来会不会关,不取决于4S店,取决于汽车品牌。

品牌不倒,他的4S店就不会关闭,这个店的经营者可能经营得不好,他转让给别人了,这个店改名字了,但是这个店不会没有。为什么?因为这个服务半径内,主机厂是不允许消费者无法获得服务的。

如果品牌没有了,4S店可能关闭,也可能转让给其他品牌,成为其他品牌的4S店。

还有两种情况,假如一个品牌在某个区域分布得过密,小于他的服务半径,则其中一定会有店关闭,或转让给其他品牌。如果某个区域的4S店分布不足,达不到服务半径要求,那么不仅不会关店,还会增加。

所以说4S店的数量和存亡,是根据与他合作的品牌和品牌的服务半径规划决定的,不是4S店自身决定的。

“客户是用来维护的,不是用来欺负的。”

《财经国家周刊》:2019年西安奔驰事件,以及今年也有很多4S店违规收费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对此你怎么看?

沈进军:首先不可否认,4S店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同时,社会监管机制也需回归正常地位,监管作用需得到有效发挥,不能再充当马后炮。

店客矛盾是最损4S店口碑和经营的事,我们反复提倡,一定要维护好客户,服务好客户。

奔驰事件后来发展成一个社会公共事件,影响很大。最消极的影响就是经销商的口碑、品牌的口碑,那一时期都很受损害,到现在都还有影响。当然,这个损害是品牌和经销商自己造成的。

今天,我们协会在制定一些行规和服务公约,约束一些不合理的行为。问题不可能不再出现,但我们希望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机制。

坦率地讲,经销商过去躺着赚钱的时候,他什么费都不收,挣进销差价就可以了。现在他卖车不挣钱,还亏钱,他就会千方百计想在消费者身上赚钱。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是有天然矛盾的,这是卖家和买家的天然矛盾,一个想多挣钱,一个想少花钱。

我还是坚持认为,第一,不要违规收费。第二,收费要明示,消费者接受OK,不接受你就不可以强制。

“只要燃油车还在,4S店就不会消亡。”

《财经国家周刊》:你如何看待蔚来、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模式?4S店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沈进军: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我认为新能源车会有不同于4S店的渠道业态产生,但是,对燃油车的销售业态影响不大,燃油车还是会在4S店出售。

这是为什么?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发动机,变速箱都没有了,他不像燃油车需要那么多维修,也就不太依赖4S店这么沉的售后服务。

我认为市场还是以燃油车为主体时,售后服务不可以不做,4S店不会消失,想要销售和售后服务分离,几乎不可能。

汽车城市展厅这种形式,不是新鲜事物,燃油车品牌以前做过。譬如,蔚来在北京东单的展厅,以前是奥迪的。一个因为太烧钱,再一个因为品牌知名度做上来了,所以奥迪不做了,转让给了蔚来。

销售和售后分离的城市展厅,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有可能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还有一个趋势也是可能的,就是价格比较低的车,可能会形成综合卖场多品牌销售。

不管是城市展厅,还是综合卖场,售后服务肯定是独立的。售后服务也应该是各个品牌各自独立的,因为有不同的核心技术,修理厂很难把各个品牌不同的技术都掌握,但是销售是可以综合的。

还有一种模式就是直营。我认为主机厂直营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直营和授权都需要做渠道,直营是主机厂自己掏钱建渠道,授权是经销商掏钱建渠道,渠道没有区别,都是为了做服务,但是直营需要主机厂自己掏钱。如果主机厂坚持做直营,只能说明他有钱。

未来的销售模式,传统燃油车还是会以4S店为主体。以目前2.6亿辆的机动车保有量来看,绝大多数为燃油车,而且,每年2000万辆的增量,其中燃油车依然占据绝大多数,燃油车退出市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只要燃油车不退出市场,4S店就不会消失,若强行消失,对市场对消费者是不负责任的。

但是,未来汽车销售模式和售后服务模式会怎样发展?我相信一定会有新事物出现。譬如,今年疫情期间,4S店积极自救,利用抖音平台进行线上销售。

这种情况和2014年的易车和汽车之家卖车不一样,易车和汽车之家是要自己卖车,干掉4S店,而今年抖音没有做主角,他做了一个配角,帮助4S店线上卖车。我个人很赞同这个角色定位。

说来说去就是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业的人去做,互联网平台想要自己做电商卖汽车,不顾售后,让消费者自己解决售后问题,到今天为止是不可能的。

“二手车业务是经销商不可错失的良机。”

《财经国家周刊》:除了做好销售和服务,经销商还有没有其他业务增长点?

沈进军:经销商还应该大力发展二手车业务。

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这么大的存量市场,必然有很大的商机。国家已经注意到盘活二手车就是盘活整个汽车行业,对新车销售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现在,二手车利好政策陆续出台,譬如2019年正式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2020年5月1日调低二手车增值税,由2%减至0.5%。

4S店可以借此机会,发挥自身销售和售后俱备的优势,尽快实现新车和二手车两条腿走路。借鉴美国经销商新车和二手车销量比6:4,而利润额4:6的成功经验,二手车业务将有望成为4S店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财经国家周刊》:4S店经营二手车业务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应该如何做好二手车业务?

沈进军:可以参考美国最成功的二手车商Manheim。

Manheim成立于1950年,提供网络拍卖和场地拍卖等转售服务,除此之外还有检测、金融信贷、整备质保等增值服务。它是B2B模式,上游车源来自第一手B端的处理车辆,再转售给下游的二手B端。

Manheim的主营业务中单车收益在800 美元左右,单车收益率中拍卖佣金为6%左右,还有4%-9%是附加值收入。

Manheim一年要拍卖一千万辆,这对目前中国所有二手车拍卖平台来说都是天文数字。但是中国有2.6亿辆汽车,真的具备这个体量。

中国的二手车拍卖平台做不到这个量是有原因的。问题出在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二手车不需要售后,于是这些平台都是用互联网的基因来做二手车,面对的下游又是消费者。

结果一旦沾上消费者,业务不可避免地变得非常沉重,于是越做越沉,越做越难。其实,二手车跟新车都是车,只是质保的内容不一样,二手车的消费者也是需要售后服务的。

4S店最大的特点就是销售和售后都有,效率还高。为什么这些年汽车电商打不进新车的销售体系?因为从厂家的销售公司批发到4S店,再到用户的销售路径最短,厂家通过4S店直达消费者,不需要中间再多一道电商的程序。

对于二手车业务,4S店也有同样的优势。二手车收进来,4S店可以做批发,做零售,售后服务也有。

4S店还可以解决二手车的诚信问题。消费者与二手车拍卖平台或二手车商的信息不对等,如果4S店来做二手车业务,会大大改观消费者对二手车的认知。

http://www.jingxigui.com/n/80456.html

http://www.jingxigui.com/n/80400.html

http://www.jingxigui.com/n/803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