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农业投资缺钱多部委筹备融资新政

频道:信用卡知识 日期: 浏览:0

中企海外农业投资缺钱多部委筹备融资新政

中企海外农业投资缺钱多部委筹备融资新政 更新时间:2011-5-8 10:34:41   中国企业对海外农业的投资终于开始走出被政策遗忘的角落。

本报获悉,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等多个相关部委正在研究制定推进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策略,并开始逐步推出包括财政、金融、税收和保险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4月下旬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11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国家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走出去”企业可通过直接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方式获得最高30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境外农、林、渔和矿业的合作”将受到重点支持。

农业部人士透露,《通知》下发前后,该部门已派出多个工作小组深入新疆、黑龙江等地,召集当地在境外农业投资的企业家,开展农业“走出去”重点区域投资合作工作调研。

拟出融资新政

农业投资在近十年平均年增长30%以上的中国境外投资大盘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

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2457.5亿美元,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只有20.3亿美元,约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0.8%;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565.3亿美元,农业对外直接投资3.4亿美元,也只占0.6%。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境外农业投资绝大部分是企业投资,而中国农业企业普遍资金实力薄弱,农企“走出去”最大的困难是融资难。

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南亚、俄罗斯、非洲和中南美洲等国家都有农业资源开发合作,但投资规模都不大。以重庆粮食集团在巴西投资建设大豆基地为例,作为中国粮油业海外最大规模的一笔投资,该集团确认在巴西的投资数字是25.03亿元,约合3.75亿美元。

为筹集到3.75亿美元的投资资金,重粮集团颇费周折。

2010年8月,该投资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和商务部境外投资批复,但重粮集团能拿出的资金非常有限,后经协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评审承诺给予支持2.34亿美元。如此大笔贷款需要在未来几年内偿还,这对重粮集团形成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知情人士还表示,重粮集团能顺利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大笔贷款支持,一方面是由于该集团是重庆市国资委颇为看重的地方大型国有粮食企业;另一方面,则是受2010年下半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中央政府层面加快了境外农业投资的政策推进步伐。其中后者最为关键。

据了解,2010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农业部频繁派出调查组深入很多省区,开展农业“走出去”重点区域投资合作工作调研,并着手编制《农业国际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农业部还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合作,开始筹备出台有关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的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上述人士称,按照政府对“十二五”农业国际合作的规划,未来中国农业主要是侧重于在“境外农、林、渔等方面的合作”,这几方面的境外投资将重点受到政府大力的金融支持。

今年2月,农业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签署“规划合作备忘录”;4月下旬,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上述《通知》出台。

重点支持粮食基地

据悉,中国实施多年农业“走出去”战略以来,已跻身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列,不过,在境外发展大豆、玉米等粮食基地却进展缓慢。因此,“十二五”期间,有关方面对此最为期待。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尤其是进口大豆数量增长最为迅猛。2010年进口大豆5480万吨,相比2009年4255万吨的大豆进口量增加了1000多万吨,接近全球大豆出口量的60%。目前中国大豆自给率仅仅为1/4左右,由于自给率低,政府调控效果也明显有限。

大豆之外,中国还依靠进口植物油来满足国内需求。去年国内生产植物油大约1000万吨,而消费需求高达2500万吨,植物油自给率也还不足40%。如果再加上去年进口猛增的玉米,中国粮食进口比重已经超过国内自身消费的10%。

中国历来都强调保障粮食基本自给,1996年就提出了保持基本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虽然目前大米、小麦、玉米等三大主粮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实际上官方是将进口大豆也统计为粮食的。由于近几年大量进口大豆,去年进口玉米量也猛增,因此目前中国实际的粮食自给率已经不足90%。

自2004年经历大豆价格风波之后,一些中国农企就在巴西、阿根廷和俄罗斯等国种植大豆以确保国内油籽供应,但从实际进展来看,规模和效益都未成气候。

本报上周从重庆方面了解到,重粮集团正在筹划与当地9家国企“联姻”,共同投资162.5亿元在巴西开发300万亩大豆种植基地,此外还将上马一系列相关配套设施项目。

而在玉米方面,据本报了解,前些年中国企业主要把菲律宾作为理想投资国家,一度广受关注的是2007年吉林富华集团与菲律宾官方签订了投资49亿美元租赁100万公顷土地的协议备忘录,但之后由于菲律宾官方原因,该合作协议于2008年终止。

目前,中国部分企业在俄罗斯、巴西以及非洲一些国家也有玉米生产基地,但规模都很小。

知情人士称,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目前乃至未来几年,中国在巴西发展大豆基地较为理想,“其他地区效率不足,经济上也不通”。而玉米方面,由于耕地、气候等原因,巴西也是比较理想的投资之地。

巴西驻华大使胡格内曾表示,目前中国在巴西的农业投资还相当少,巴西市场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开放的,“我们也曾经鼓励中粮、中石油这样的中国公司来巴西投资乙醇生产、生物柴油项目”。

种植模式受阻

目前中国在境外投资农业的主要来自民营企业,在大豆、玉米等农业基地进展缓慢的原因,一方面是遭遇融资难题,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国际资本的潜在阻力。

据了解,汇福粮油集团是最早在巴西、阿根廷投资建设大豆生产基地的民营企业之一。该集团负责人石克荣称,目前在巴西控制大豆产业的主要是大型跨国粮商。上世纪90年代,巴西政府的农业信贷收紧,造成巴西农民缺乏足够的生产资金,农资投入主要靠融资来解决。来自美国、法国的跨国粮商乘虚而入,向农户和合作社提供优惠贷款,并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作为部分贷款,条件是农户必须把大豆卖给他们。

从种植环节入手,跨国粮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步控制了巴西大豆的购销环节,甚至控制了港口和码头,还拥有超强的运输船队。不过有一点,这些跨国粮商们并不买地、种地,而是以订单农业的模式向巴西农民采购大豆,并不承担种植方面的风险,这样既给了巴西农民生存空间,也基本控制了整个大豆的购销环节。

据知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基本全是采用置地投资,国内缺乏海外投资风险评估机构,企业难以有效地判断投资的风险,政府也没有开展针对“非常风险”的农业对外投资保险,再加之民营企业投资又很高调,这样综合发展下来的结果是,企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力。

这种投资模式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情况很相似。日本企业当时在东南亚国家置地发展种植业,之后屡屡发生土地争端,由于当地社会法制薄弱,加之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不稳定,投资者的产权得不到保护,日本企业的土地投资几乎损失殆尽。

因此,在美国、法国的跨国粮商控制巴西大豆基地之后,日本只能以“曲线救国”方式与之合作。2006年,日本三井物产与美国的CHS、巴西的PMG贸易公司,联合成立了一家名叫Multigrain的合资公司,并逐步渗透至控制巴西大豆生产的各个环节。

国内粮油央企的一位高层告诉本报,由于重粮集团在巴西投资过分高调,巴西国土资源局2010年曾召集律师起草法案,准备向议会提案,形成限制境外资本购买巴西农田的法律。本报从中粮集团方面也了解到,中粮也曾打算在巴西发展大豆基地,但由于跨国粮商联合游说巴西政府,中粮在巴西的大豆基地发展计划最终搁浅。

事实上,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曾表示去巴西种植大豆最为理想,不过他认为,“在供给来源这个问题上,应该从一个买家或物流服务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从种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财经

疾病健康

商业保险百科

肉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