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南机械上天下海背后的质造密码

频道:信用卡知识 日期: 浏览:0

上周,佛山市中南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机械”)又迎来了一个主动找上门的项目。来自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专门跑到佛山,希望把两个机器人项目落户中南机械。

类似这样主动找上门的项目,中南机械常务副总经理毛卫东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看重中南机械二十多年来对标国际高质量的生产经验。”毛卫东说。他的身后放置的一条长达数米的“狭长管”,正是装载于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上的共轨单元。在国内,目前仅有中南机械能够生产。

自1993年成立起,中南机械一直致力于大中型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对于中南机械来说,每一款产品的诞生,都是成功攀登品质金字塔的成果。

数据显示,目前在柴油机共轨单元、中高压输配电开关、电梯链轮等过万款机械零部件上,中南机械都实现了国产化。这样的成果,既源于中南机械在研发上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更离不开中南机械注重高标准生产、敢于让员工试错的科学精神。

攻坚零部件国产化

自主研发“大国重器”核心零部件

“中南机械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向高质量发起挑战。”毛卫东说。在他身后,中南机械的生产车间内,摆放着电梯链轮、共轨单元等机械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生产完成后将被安装进瓦锡兰、日立、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中。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珠三角经济腾飞,但电力供应却跟不上,各地纷纷建起使用柴油发电机的发电厂,由于发电机都是国外进口的,每年还要花费十几亿美元购买损坏的关键零部件。

日后成为中南机械创始人的许冠此时还在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正好是零部件的国产化。看到了市场的潜力,许冠带着十几人的团队来到南海,开始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攻坚。

“柴油机对零部件的质量要求很高,要实现国产化,就必须达到与进口产品同样的质量标准,甚至是超越,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毛卫东说,虽然满腔热血,但创业团队一开始就遇到了大难题――没有合格的原材料,当时国内生产的钢材普遍质量较差,远达不到生产要求。

必须提高原材料的质量,否则替代进口就是空中楼阁。为此,许冠从德国购进了一台光谱仪,通过光谱仪可以迅速得到进口零部件的钢材金属配比。“我们将得出的配比交给特钢厂,指导他们生产达到要求的钢材。”毛卫东说。

在此之后,许冠带着团队在生产车间反复试验和改进了足足半年时间,使得关键零部件在使用寿命和能耗上均达到了进口产品水平,最终成功实现柴油机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由于当时发电厂用的是万吨油轮用的发电机,中南机械这一突破,直接敲开了中船重工的大门,“以前中船重工也是要进口这些零部件,我们能生产之后,就直接找我们了。”毛卫东说。

每一个实现国产化的产品背后都是一场关于质量的“硬仗”。如今,中南机械设计、生产的油泵油嘴、缸套刮碳环、活塞顶、排气阀等产品已完全国产化。

允许员工“试错”

4张卡纸打通质造“任督二脉”

“大胆先去试试,不行的话大不了换个思路重来。”一位曾参与共轨单元研发的技术人员这样形容当年的状态。这是中南机械在对待技术研发上的一个缩影――允许员工“试错”。

由于中南机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产化,遇上技术封锁是常事,没有参考和指导的情况下,团队只能反复试验摸索,直至成功。长久下来,在企业内就形成了允许“试错”的意识。

“失败乃成功之母。”毛卫东用一句俗语来解释“试错”的意义,员工在试验的过程中,曾出现过搞坏材料和机器的例子,领导层对此一般很宽容,只要不是人为故意破坏的,一般都不会批评他们。

在鼓励员工试错创新的同时,中南机械也不断将成熟的生产工艺标准化,在生产车间,每一批产品都会有4张卡贯穿整个生产流程,分别是产品零件流动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工序卡,以及不合格处理单。

这4张卡片犹如“出世纸”,将产品的每个生产环节、检测结果、处理结果都记录下来,使得工序之间的连接更加顺畅明了,问题产品也不易遗漏。

“我们的标准化也是在不断探索完善的,”毛卫东说,以喷油嘴的生产为例,这是一种对表面光洁度要求极高的零部件,“一点毛刺都不能有,否则就会在工作时卡死。”

但是早期中南机械生产的喷油嘴总是不可避免地有毛刺,经追溯,发现问题不是出现在生产环节,而是在放置的环节,放置时的小摩擦导致了毛刺的产生。

为此,中南机械将标准化延伸至放置和安装环节,“包括工人需要穿特制的衣服,放置的时候要有毛毯,安装的环境要防尘等。”

建孵化器留人

培育高端人才带动品质飞跃

“人还是最重要的精髓。”许冠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强调对人的重视,在人才培养上,许冠一直坚持,自己的人才要自己培养。

今年,中南机械与南海技术学院合作,挑选了一批毕业生进行培训,“我们专挑高中毕业以后才读技校的,然后对他们进行三个月有针对性的培训,再从中挑了表现优秀的,送到北京去跟项目。”毛卫东说,这种针对性培训效果明显,这些人在工作中的表现颇受肯定。

邝贵仁是中南机械3d打印方面的技术骨干人才,4年前,他从技校毕业,来到中南机械,“当时就进入3d打印的研发队伍,队伍里很多都是硕士博士,研究人员主要是负责理论、设计方面的,我则是技术操作方面的。”邝贵仁回忆,由于参与了研发,他对整套设备更为熟悉,在技术操作上也更为熟练。

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研发在中南机械是常态,不少像邝仁贵这样的技校毕业生刚进企业就与研发人才一起工作,“这样的协作不仅有利于产品的落地生产,同时对技术人员来说,学习和进步机会也是让他们留在企业的最大吸引力之一。”毛卫东说。

技术骨干人才是企业打造品质大厦的地基,高端研发人才则是品质飞跃的保障。2016年中南机械组建了“中南机械智能装备孵化中心”,通过“企业产业化平台+创新创业团队+政府政策支持+持股孵化”的商业模式,吸引高端人才入驻。

“目前,孵化中心已经聚集了20个研发团队,博导、教授和专家10多人,博士、博士后科研人员50多人。”毛卫东说,这些科研团队为中南机械提供了研发支持,反过来,中南机械在精密机械加工、数控装备整机研发和制造以及供应链服务方面的优势,使得研发团队的科研成果能够快速产品化、商业化。

■记者手记

昨日苦心钻研 今日享誉国内外

中南机械董事长许冠的经历与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人都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都是搞技术出身,擅长质量管理和技术开发。

受此影响,中南机械和格力集团的成长史也有颇多相同的地方,如果当年没有朱江洪对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重视,格力可能难以从松下、夏普等进口空调中突围而出;同样的,如果许冠当年没有对标高质量,并克服重重困难潜心研发,中南机械也难以在进口零部件里闯出一片天。

替代进口的高标准决定了中南机械以质量起家,以质量取信于客户,以质量维系企业的发展。2013年,广东有一台日立电梯的链轮出现故障,中南机械被邀请过去维修,“结果我们修好之后,他们发现我们修的质量比原来工厂造的还要好。”毛卫东说,“从那以后,日立电梯的链轮全部都由我们生产了。”

20年前,一群人埋首车间苦心钻研替代进口;20年后,不费口舌,中南机械以过硬的质量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惯性动捕

虚拟制作

无线动作捕捉技术

真人动作捕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