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价格变动导致高通胀发生
刚性价格变动导致高通胀发生 更新时间:2010-11-13 6:56:27 中国10月份CPI达到了104.4%,创25个月来新高,这一数据引起社会高度警觉,而若从分类指数的表现来看,则更加惊人。
目前食品分类指数已经达到了110.1%,因为非食品类商品的价格上涨为1.6%,如果设X为食品分类指数的权重,则104.4%=110.1%X + 101.6%,由此可得X=33%,略低于中国目前恩格尔系数的数值。
由于较低收入阶层的恩格尔系数比一般水平更高,食品价格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更大,因此很多人认为4.4%这个指数没有真实反映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其实是我们的价格水平变化和结构变化给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造成了双重冲击。
众所周知,改善民生是当前中国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把它作为当前和“十二五”时期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因此当CPI的变动尤其是食品价格的变动对人民生活产生明显影响时,必然引起决策层担忧。虽然政府已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遏制通胀加剧,虽然短期政策当然是必要的,但长期措施却更加重要,需求政策应和供给政策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标本兼治。
由于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保增长重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央行不得不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等措施刺激经济和重振市场信心,这些都是必要的,但也存在着隐忧:在总量矛盾缓解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在恶化,所以当时在刺激经济的同时,曾反复强调要避免通胀预期的增加。
但这种预期终于转化为现实。前一阶段的房价上涨和现阶段的食品价格上涨,实际上是为前一阶段的经济增长重新付出的代价,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问题在于,全球金融危机现在已经成为过去,当时为了应对危机而采取的措施就应该逐步退出,如当时采取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已经退出,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但是利率水平还没有恢复常态。
在很多人看来,利率就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工具,这个观点其实是本末倒置的。利息是银行对人们牺牲当前消费的一种补偿,这在讨论货币时间价值时是一个基本常识。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来干预经济发展,但不能长期地采用负利率政策。这不但造成流动性泛滥,也影响老百姓金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国际环境是影响中国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近些年来,谈论外部环境的人越来越多了。比方说这一次美国的6000亿美元量化宽松政策,中国政府旗帜鲜明地表明了立场,这当然是正确的。但美国的量化宽松对中国的通胀到底有多大影响,我认为还应做客观分析。
美元贬值影响了中国外汇储备、影响了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价格并导致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这是客观存在的。但美国经济政策主要是针对其国内而不是中国,中国的问题主要出在自身而不是国际上,要不然就不能解释为什么人家发生了那么大的危机股市才掉了那么一点,而我们的股市却从6000点掉到1600点,房价也在过去短短一年里发生那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应该注意到,在中国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中,供给因素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作用。本世纪以来三次较大的CPI上涨,其主要影响因素都是食品价格。2004年主要是粮食价格、2007年主要是猪肉价格,而这一次主要是蔬菜价格,这些价格变动都是刚性的,即使货币供应量得到了控制,这些商品的价格也还是要涨。
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收入提高,主要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必然低于非农产业,因此这一产业要提高收入,就要通过价格水平的稳步上涨来实现。即使如此,仍然赶不上非农产业。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长期不注重这一领域的价格调整,那么等这一类产品暴涨时,幅度就会很大,不但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冲击,还会因连锁反应而最终影响到生产者自己的生活。如2007年猪肉上涨的好处,养猪户得到的只是有限的,而蔬菜价格的上涨,又把他们当年得到的好处给拿回去了。
这一类问题的出现,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有直接关系。如果各种商品市场价格不是平稳变动而是剧烈波动的,那么大量的GDP就会在这种波动中成为无效产品,经济增长也就失去了效率。
相关文章:
国际板一两年内推出没问题受印花税上调等传闻拖累A股暴跌5.16%美联储的翅膀大宗商品暴涨暴跌上游企业现买现卖没胆量囤货价格一天一变中游贸易商被迫“短线操作”“三座大山”压身外贸企业接单谨小慎微吴晓求:资本市场做QE2“池子”应有前提吴晓求:资本市场做QE2“池子”应有前提伊梅尔特和索罗斯的“中国攻略”历经4个月激烈博弈中美重归G2协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