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巨头首吃罚单央行敲警钟(图)

频道:理财规划 日期: 浏览:0
第三方支付巨头首吃罚单央行敲警钟(图)

  在查处第三方支付机构方面,央行已由中小机构向巨头身上转移。5月10日,央行上海总部公布了对支付宝的处罚决定,因违反相关支付规定,被处罚3万元。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首次对第三方支付巨头企业处罚,警示意味大于实质动作。同日,央行深圳支行也对第二大移动支付巨头财付通处罚同等金额。

  与账户实名制有关

  5月10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了央行上海分行第134期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处罚信息显示,支付宝(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央行上海分行要求限期改正,处以罚款3万元。

  同一日,央行深圳支行也公布了对财付通的处罚信息,处罚信息显示,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未严格落实《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罚款3万元。

  对于支付宝、财付通首次遭央行处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移动支付市场现在是“双寡头”垄断的格局,支付宝、财付通两家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央行各对两家机构罚款3万元,警示的意味大于实质的动作。他认为,央行此次处罚传递的信号是,“支付机构的巨头,要带头落实好相关规定,为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做好表率。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央行由此传递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上海商报记者5月10日就被罚原因询问支付宝及财付通,支付宝方面称,“为贯彻落实《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支付宝在去年初就启动了相关的系统升级和改造工作,并通过各种方式让广大用户理解、认可账户实名制给大家带来的帮助和价值,完成相关的认证工作”。支付宝还表态,“目前,支付宝已按照要求完成相关落实工作,之后将更加严格执行规定要求”。

  财付通回应道,“自《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发布后,财付通第一时间全面启动了落实支付账户实名制的相关工作。我们一直通过产品引导、用户教育等多种形式,争取妥善、到位地推进实名制的落地工作”。

  支付宝、财付通方面虽未明确回复被处罚的原因,但均提到账户实名制的问题。业内人士也指出,双方被罚可能涉及账户实名制。

  央行于2015年底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已于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按照规定,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机构应该对客户进行实名制管理、对账户实行分类管理。去年,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曾两次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支付结算协会举报微信支付涉嫌违规,举报内容和支付账户实名制有关。对此,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中心回复称,其举报属实,将对其给予3000元奖励。

  年内超10家支付公司吃罚单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监管的处罚频率和力度明显加强,第三方支付公司频吃罚单。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近50家支付公司被处罚。仅2017年初到现在,央行已经对超过10家支付机构开出罚单。

  除了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已两次遭央行处罚,今年4月,因为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相关规定等原因,央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对宁波市银联商务公司处以罚款共计54万元,对相关责任人处以罚款共计4万元。去年7月25日,央行官网发布公告,宣布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联支付和银联商务存在严重违规现象,两者分别被罚款1110万元和2653.7万元,创下了当时罚款金额新纪录。

  根据央行处罚信息,处罚原因多出现违反反洗钱规定、违反银行卡收单规定以及违规使用客户备付金等。自今年4月17日起,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指出,经过连续几年的集中整治,一方面是严厉的市场处罚,另一方面则是从制度和机制方面正本清源,可以讲,目前第三方支付领域风险高发的难题已经得到根本缓解。当然,在任何行业,风险都不可能被彻底根治,第三方支付行业也是如此。结合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反洗钱、用户实名制认定、用户信息保护、数据使用等方面,都是潜在的风险高发区。

  自去年以来,监管层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实施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监管制度、建立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确立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机制等,此外,监管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支付市场违规乱象。艾瑞咨询分析师李哲峰分析,央行的监管从细分来看,其实是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祭出不同的监管措施,方法更加灵活。央行之前的处罚是针对比较混乱的预付卡和收单业务,但是针对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些放宽,央行的态度是认为这个业务总体上没有问题,但是要有“监管红线”。

  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存在的风险,董希淼也补充道,第三方支付未严格保护客户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此前在2016年第五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我国支付产业依然处于发展的机遇期和红利期,但暴露出的风险和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账户实名制有待进一步落实;再如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问题,已经出现相关风险案例;部分机构为抢占市场降低了管理标准,系统中断、数据丢失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双寡头”格局难改

  在移动支付领域,仍然呈现支付宝、财付通“双寡头”格局,在分析人士看来,在监管加强的态势下,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洗牌会加速,正进入存量洗牌期,行业内出现逆袭的概率已经不大,“双寡头”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数据显示,阿里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一直占据移动支付的绝对地位。第三方机构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巨头的市场份额已超九成,达91.12%,剩下的企业只能争抢不到10%的份额。

  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显示,因注销、主动申请注销、不予续展和续展合并等因素,270家支付机构在去年减少了15家,缩减至255家,行业渐剩寡头。在4月25日举办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法律政策宣传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庞任平指出,目前除了少数排位比较靠前、口碑较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实现盈利,其他大部分支付公司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随着央行监管趋于严格,第三方支付正进入存量洗牌期。薛洪言认为,第三方支付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费、固定电话支付和电视支付等几类业态,不同业态面临的行业环境差别很大。具体来讲,在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领域,支付企业的发展依旧要沿着用户、场景两条主线展开;在银行卡收单领域,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实现盈利)仍是重要挑战;对于其他业态而言,主要涉及的是小范围市场内的合规经营问题。整体上看,行业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市场格局也已初步明朗,除非出现新的革命性技术,行业内出现逆袭的概率已经不大。(上海商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