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来了基金经理们奔私 明年将迎奔私潮

频道:理财产品 日期: 浏览:0
牛市来了基金经理们奔私 明年将迎奔私潮 <!--单图 end--><!-- publish_helper name='原始正文' p_id='31' t_id='1' d_id='21107550' f_id='45' -->

牛市来了,疯狂的不仅仅是股民,对于苦守公募许多年的基金经理来说,同样也是极大的诱惑。时值年底,基金业又迎来一波人事变动的高潮。据南都记者不 完全统计,今年共有199名基金经理离职。“现在整体形势这么好,诱惑太大了。”一位基金业内人士称,“虽然铁饭碗被打破了,但是收益和业绩挂钩了,还是 很吸引人的”。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纪录

中欧基金[微博][微博]12月16日发布了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宣布中欧信用增利债基基金经理姚文辉因个人原因离职。这已是中欧基金今年第四位离职的基金经理。

此外,金鹰基金[微博][微博]近期发布公告,基金经理张永东因个人原因离任。

根据同花顺(58.970, -1.07, -1.78%)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今年共有199名基金经理离职。这个数目超过了2012年和2013年全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2012年有111人离职,2013年有138人离职),也让今年成为历史上基金经理离职最为频繁的一年。

今年平均每月将近有17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任职五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共有35位离职,其中大部分已经处在投资总监或研究总监之职。

某基金公司的高层人士表示:“牛市来临了,基金经理很多都在考虑离职去私募赚钱,只是现在还没有集中爆发。由于时至年尾的考核时点,基金经理也许会等到年终奖落袋为安后再选择离开,估计明年将会迎来一波奔私潮。”

大多奔向私募怀抱

事实上,基金圈内一直陆续有明星基金经理投奔私募,剩下的新手继续在公募圈内练兵。

12月15日,原宝盈核心优势基金基金经理王茹远跳槽后的新产品正式启动认购。坊间有消息传出,王茹远旗下私募产品通过某券商一天内就募集了16亿元。离职不到两个月,就在资本市场大出风头,毫无疑问散发出强烈的示范效应,为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打下一针强心剂。

此外,这个月频频露面的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微博][微博]顺应“奔私”潮流,在上海开办了一家私募公司。该公司网罗了一批之前的公募明星基金经理,比如前中银基金的权益投资总监孙庆瑞。

基金公司对于基金经理的离职,公告时大多解释为“个人原因”。但今年出现基金经理离职高潮,业内人士认为,业绩不佳导致投研人员调整,以及总经 理变更、公司治理结构不佳、行业竞争加剧、私募政策放开等都是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此外,也有基金经理因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而被迫离职。

从好买基金发布的数据来看,离职基金经理主要有三大去向:第一是奔私,如王茹远自己设立了私募基金公司,而原华夏回报基金经理胡建平也自己创立 私募;第二是另谋高就,如农银汇理曹剑飞被中欧基金挖走,而国联安王忠波转投招商基金等;第三是去其他机构,如信诚基副总经理黄小坚转行到保险资管,还有 一些人则加盟券商。

好买基金曾令华表示,之所以80%的基金经理离职后会选择私募,一方面是因为公募行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排名,选择做私募更多觉得发展空间更广阔;另一方面,在私募行业内能够充分发挥基金经理的个性化投资,产品可以引入多种机制。

激励机制是否有效

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不少基金公司建立了长期有效的股权激励约束机制。如中欧、天弘、前海开源等一批基金公司在业内率先实施了股权激励,目前 看这些措施确实减少了基金经理的人员流动。据了解,采取股权激励及基金经理绩效激励的前海开源,已将多名从其他基金公司跳槽而至的基金经理收入门下,目前 该公司投研团队人数已达30人,其中基金经理人数近20人。

然而并非所有试图解决人才难题的基金公司都如前海开源一般幸运。今年实施股权激励或者推行事业部制的各家基金公司离职的基金经理也不在少数。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事业部制激励制度给予了基金经理充分自主权,但是并非所有基金经理都能适应事业部制的考核制度,业绩、规模的双重考核会让基金经理压力更大,最终往往是适合这种激励机制的基金经理才会留下来。

好买基金分析师曾令华表示,留住优秀的投资人才是基金业生存之本,重点不在于股权激励,公平有效的市场化考核机制以及宽松、互相信任的企业文化也非常重要。

<!-- publish_helper_end --><!-- {责编显示_12版} --><!-- 文章关键字 begin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