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自贸区谈判为何难有突破

频道:信用卡知识 日期: 浏览:0

中澳自贸区谈判为何难有突破

中澳自贸区谈判为何难有突破 更新时间:2010-6-2 0:04:56   中国是澳大利亚目前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澳大利亚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据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统计,中澳两国贸易去年增长近30%,预计双边贸易 2010年将达到1000亿澳元。尽快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要务之一。

然而,相关的谈判过程并不顺畅。从2005年5月到2010年2月,中国和澳大利亚围绕建立自贸区累计开展了14轮谈判。该谈判为何难有突破原因众多:中方对农业问题的忧虑、澳方对中国投资的提防、双方在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补和竞争关系……

中国的农业软肋

中国和澳大利亚双方均承认,农产品贸易是两国贸易谈判的敏感区域。中澳两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中弱澳强态势明显。

农业产值在中澳两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约10%和3%,农业人口在中澳人口中所占比重分别为约40%和1.5%。显然,农业对中国具有更加特殊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软肋”。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土地等生产要素分散,规模小,生产效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单薄,国际竞争力不强;澳大利亚既是农业大国,又是农业强国,技术水平较高,生产要素集中,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农产品贸易中,中澳两国的这种差距愈加凸显。近年来,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但中国一直处于逆差地位。鉴于中澳两国农业存在巨大差异和差距,澳方作为农业强国尤其应充分理解农业对于中国的特殊重要性,充分照顾中方,以务实推进谈判进程。

当然,两国农业的差异性无疑蕴含着互补性和合作潜力,两国应着眼双方经济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力求使自贸区成为促进双边农业合作的崭新平台。在此之前,正视和妥善处理这种差异,避免市场开放过度冲击相关产业则是双方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在澳投资陷迷局

自2007年陆克文就任澳大利亚总理以来,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总额已超过400亿澳元,是此前10年的四倍。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在澳大利亚开始升温。加之受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近来中国企业在澳投资屡屡受挫。

尽管澳大利亚政府一再表示,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但某些政治人物却声称中国“国有企业”的相关投资会威胁澳的国家安全。澳大利亚知名经济学家伊恩·哈珀日前向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发表的一番演讲就生动体现了澳大利亚对待中国投资的复杂心态。

在演讲中,哈珀指出,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美欧流动性骤然紧张,中国成为澳大利亚主要资本来源地。澳大利亚“在这个节骨眼上,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利用中国资本,否则澳大利亚将不得不遭遇“经济增速下滑或大幅提高国内储蓄率”。他承认,正是“同中国的密切联系”使得澳大利亚避免陷入西方国家在危机爆发后普遍遭受的经济衰退。

不过,哈珀随后话锋一转,他提出澳大利亚应当重新审视“1975年外国投资法案”,尤其是“国家利益”条款,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应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投资。澳大利亚政府此前已宣布,将修改外国投资法,以更加严格地审查外国投资。

此外,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西蒙·克林多次要求中国向澳大利亚投资更多开放。澳方还对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的结构提出质疑,希望中方在投资资源项目外,能更多投向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鉴于澳方的诸多诉求以及中方对资源项目的持续需求,可以预见双方在投资领域的谈判将不会轻松。

“紧迫感”与“太极拳”

数年来,中澳间马拉松的式的自贸谈判已成为反映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总体的“紧迫感”和澳大利亚的“太极拳”尤其值得关注。

相对于中国领导人自始至终的紧迫感和耐心,澳大利亚官员则愈发表现出某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姿态。这种微妙变化的背后是变化了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两国谈判态势的易位。

2008年12月中澳举行第13轮自贸区谈判之后,两国谈判中断了15个月,直到今年2月才举行第14轮谈判。在这15个月中,世界经济经历了从金融危机到逐渐复苏的过程,中澳两国得以重新估量各自的处境: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减少,全球自贸区谈判不断取得进展,中国面临出口缩水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挤压,急于寻求对外经贸合作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带动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扬,澳大利亚作为危机中全身而退的资源大国坐享资产升值的暴利和卖方市场的优越感。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克林在年初谈判重启时要求中方在服务业领域做出让步,还“敲打”中国说,澳大利亚在亚洲北部地区的潜在自贸区伙伴不止中国一家。

不管澳方某些官员如何摆谱,都无法否认,中澳两国建立自贸区将给双方带来重大利益。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经济学教授丹尼·科尔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澳建立自贸区的最有利条件在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互补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滞后,而制造业优势显著;而澳大利亚作为则是服务业主导的经济体,资源丰富,在金融、旅游和教育等方面优势显著。中澳两国具备发展自贸区的天然条件。鉴于中国已经同新西兰和东盟等多国签署自贸协议或已启动自贸区,澳方理应从长远角度早做决断。

中澳双边经贸关系从没像今天这样密切、纠结和敏感。外界无从精确把握谈判的具体进度,但可以肯定的是:一项全面、平衡、高质量的自贸安排无疑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会给双方民众和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高精度光学测量仪

轴类测量仪

影像测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