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城市经济地方青睐央企

频道:NFT 日期: 浏览:0

发展城市经济 地方青睐央企

发展城市经济 地方青睐央企 更新时间:2010-3-2 0:10:48   获益于基础建设投资需求的推动,城铁项目纷纷上马,拉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虽然央企与地方对接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但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央企的扩张之路自然会不同于以往,这点毋庸置疑。无论对地方政府还是央企而言,只要顾全大局、从长计议,双赢的局面值得期待

吸引投资是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路径之一,历来备受各级地方政府关注。在中国开放发展的许多年里,外资、民资曾相继成为地方政府青眼相加的宠儿。然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资和民资的扩张速度开始减缓甚至止步不前, “求嫁”央企成了许多地方政府的新选择。

地方政府对央企到底表现出了怎样的热情?这种热情在向人们传达出怎样的经济发展讯息?央企究竟拥有怎样靓丽的容颜而备受推崇?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让人们捕捉到些许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

“央地”结盟蔚然成风

2009年,地方政府邀请央企投资地方项目的热情愈来愈高。

2月,江苏与央企联姻,合约金额高达2220亿元。

6月,重庆吸引央企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山东省东营市在北京央企投资说明会专场,签约中外投资额超过280亿元;河北省曹妃甸在京举办投资说明会,到会央企70多家,签约金额超过1000亿元。

9月,山东省滨州市在北京举行投资说明会。首次专门进京结亲央企,滨州就吸引了大唐电力、中海油等29家央企,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额278.5亿元。其中,大唐集团与滨州市政府签约的能源开发项目投资额达120亿元。

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同样加大了对央企进行招商的力度。比如浙江,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已与20多家大型中央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项目投资金额有4000多亿元。

在安徽掀起的专门针对央企进行招商的热潮,同样吸引人们的眼球。2009年9月,合肥市政府在北京举办 “合肥市老城区改造项目与央企及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对接会”。此次推介会,该市共推介68个项目,涉及土地约1.6万亩,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此后,合肥市专门成立了推进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贯彻安徽省下达的合肥市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730亿元的签约指标。经过初步确认,目前,合肥与中央企业拟签约的项目有14个,投资估算200.5亿元;正在洽谈项目43个,投资估算957.4亿元;拟向央企推荐项目22个,投资估算849.2亿元。

据媒体报道,中央企业与苏州市发展恳谈会于2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恳谈会邀请国资委监督管理的百余家央企、国家级的金融投资公司、中科院系统的大型研究所、国家级的旅游投资集团和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以及与苏州有合作关系、有合作潜力且有投资能力的其他部属企业参加。一批合作项目和战略合作协议当场签订。

如果说寻求与央企合作的省市呈现“遍地开花”的现象,一点也不夸张。2009年以来,河北、江西、江苏、甘肃、湖南、河南、安徽、浙江、重庆等十多个省市,均纷纷组团赴京,专门召开针对央企的项目对接会。

地方政府不避攀龙附凤的嫌疑,纷纷 “求嫁”央企,成了2009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看点。有人说,现象的产生总是存在着必然的因素。那么,金融危机之后,地方政府向央企纷纷靠近而央企张开双臂欢迎,双方如此情投意合,到底是哪些机缘造成了巧合呢?

只求所在不求所有

业内人士表示,地方对接央企 “机缘”很多,首先是投资需求的推动。据山东省相关数据显示,该省2009年1―8月份实际到账外资额44.15亿美元,同比下降14.1%,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32.1%,显现出外资后续投资乏力的态势。相对于深陷金融危机的外企,央企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崭新的安全感。

一位地方官员表示,争取央企主要是为了保证投资增长的后劲。其坦言:实事求是地讲,经过前期中央投资之后,后续投资已经有点跟不上。跟不上的原因,既与国家对项目审批较严有关,也与地方配套资金跟不上有关。与央企搭上关系,由央企来投资,地方的资金压力基本就解决了。在2009年的信贷潮中,央企无疑拥有了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信贷优势,从这个角度讲,在地方政府眼中,手握重金的央企显然是解决地方投资项目资金缺口的大好对象。

也有地方官员表示,一些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只有纳入国家总体规划才可能获批开工建设,而谋求与央企合作,明显有利于这样的项目获批。譬如,央企在调整和振兴各项产业规划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抓住了央企就抓住了调整和振兴各项产业规划的产业政策资源。

除此之外,自2009年起,拥有合并纳税资格的106家大型企业停止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此前,与央企重组后税收被分走的担忧自此去除,地方政府终于吞下一颗定心丸。企业在、税收在、就业在的 “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心理,为地方政府 “求嫁”央企做好了铺垫。

当然,央企的自身优势同样有令人心仪的地方。浙江省相关人士透露,浙江对接央企的重点,是能促进该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龙头企业。这类央企有的属于浙江稀缺的资源能源类企业,有的属于技术领先的高新技术类企业,还有的是在人才、品牌、网络等方面拥有特别优势的服务业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至今尚未完成改制重组的地方大型国企,往往是历史包袱重、改革难度大的企业。这类企业要想与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实现重组,往往会在政策、体制、国家战略等方面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难题,而 “嫁给央企”,则要简单得多。于是乎,地方政府纷纷推动地方国有企业与央企进行合并重组,此类联姻现象在2009年并不少见。

地方有情央企有意

在地方政府同央企的对接中,并非只是地方在一味 “求嫁”,央企由于有“求娶”的需求,同样表现出了热情。去年10月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亲率央企大军赴安徽,就可窥得一斑。

业内人士表示,将央企定位于打造行业航母,并将其放在国际舞台上角逐,这对中国人来说不是秘密。做强做大是其自身的需求, “后金融危机”时代,外企的自顾不暇为央企展开全国布局、积蓄势力提供了契机。

据悉,在已经或即将出台的各项产业振兴规划之中,央企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如钢铁行业,鼓励宝钢、鞍本、武钢等三大央企在国内的联合重组中发挥先锋作用;有色金属振兴规划中,中铝、中国有色、五矿集团和中冶集团等将扮演兼并重组主角;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目标中,鼓励上汽、一汽、东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兼并重组。

而就央企本身而言,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减少到80―100家,要努力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一再表示,央企如果做不到行业的前三,就有可能面临着被重组。

国资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保民表示,央企布局地方是市场化重组的一种方式,是央企做大做强的一种途径。目前,在诸多行业中,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远远不够。在钢铁、汽车、能源行业,行业的集中度过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不拘一格的,不管是央企、地方国企还是民企,都处于不停地重组再重组过程中。央企本身拥有规模效应,有技术、有人才,在事关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中,地位应该得到加强。

中建材董事长宋致平认为,尽管我们不能用金融危机的理由去否定市场化和全球化理论,但是国际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是通过大企业进行竞争的,大企业必须培育、发展、成长,而央企目前有能力、有责任来做这个成长中的骨干力量。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地方国企也在改革,央企的进场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一方面央企延伸了产业链,加强了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可以说,央企强大的投资能力与扩张投资的动力,与地方政府抓投资拉动、扩内需、保增长的热情不谋而合,央企在全国区域经济热点和关键投资领域加速布点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些人士表示, “后金融危机”发展阶段,国有资本势必成为最大的红利获取者,这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究竟几何,现在还无法断言。但更多的人认为,虽然央企与地方对接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但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央企的扩张之路自然会不同于以往,这点毋庸置疑。无论对地方政府还是央企而言,只要顾全大局、从长计议,双赢的局面值得期待。

仪测量仪

flexpoint

影像测量仪器公司

测量光学仪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