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谁也想不到,因为爱美进行隆鼻手术,竟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新年伊始,一名年仅19岁的少女小夏在贵州利美康外科医院接受隆鼻手术时意外身亡,引发各方关注。号称新三板“隆胸第一股”的涉事医院母公司利美康(832533.OC),7日宣布紧急停牌。目前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调查结果尚未公布。
中证君(ID:xhszzb)梳理发现,事发前利美康旗下多家子公司因涉嫌违规广告宣传等屡遭处罚,而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飞速发展,类似意外事故也层出不穷,小夏的悲剧只是一个缩影。
隆鼻手术导致意外身亡
据报道,1月3日上午,贵阳某大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小夏,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利美康医院做隆鼻手术,原本并不复杂的手术却发生了致命的意外,当晚小夏被转送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但最终因救治无效死亡,年仅19岁。
对于死因,利美康医院在4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该顾客在手术后出现“恶性高热”症状,医院考虑此次意外的发生为麻醉并发症。但据媒体报道,小夏家属对医院的说明并不认可,他们质疑医院为何把病人偷偷转院却未告知家属,病人死亡是否与医院抢救不力相关。
一名在妇幼保健医院工作逾十年的麻醉医生表示,恶性高热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由常规麻醉用药引起围手术期死亡的遗传性疾病,在临床中较为罕见但病死率高。丹曲洛林是治疗恶性高热的特效药物,但该药物目前在国内尚未获批上市,在普通医院很难寻觅。
1月7日凌晨,贵阳市云岩区卫计局发布情况通报确认,小夏实施的手术为“隆鼻术,鼻延长、双侧耳软骨鼻尖综合塑形”术,执刀医生为利美康医院外科门诊主治医师张某某。手术过程中小夏出现四肢强直痉挛等情况,转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目前,关于医疗损害鉴定工作正同步进行,对于是否存在医疗损害、是否存在医疗过错等问题,正配合省、市卫健部门进行深入调查。
小夏的意外身亡,也牵动了资本市场关注。利美康医院母公司贵州利美康外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在1月7日盘前发布紧急停牌公告,称因“预计应披露的重大信息在披露前已难以保密或已经泄露,或公共媒体出现与公司有关传闻,可能或已经对股票转让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公司股票自7日起紧急停牌。对于上述情况,公司表示后续将及时跟进,并发布事件进展情况。
1月7日下午,贵阳市云岩区卫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患者(家属)已经申请了尸检和医疗事故鉴定,需要等这两个结果出来以后,我们会在省卫计委指导下再做进一步处置。”
年收入近3亿元,曾计划冲刺IPO
小夏的意外身亡,将利美康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中证君梳理发现,自2015年挂牌新三板后,利美康实现了快速扩张,一度计划冲刺IPO。
2015年6月4日,利美康挂牌新三板。公司主要从事整形外科、口腔科、激光微整科等整形美容服务,主要通过提供整形美容服务实现盈利,客户以企业白领、公务员、学生、教师为主,其中80%的客户是20-40岁左右的女性。利美康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是经贵州省卫生厅核准注册的省内唯一一家民营三级专科医院,利美康的收入主要集中在贵州省,省内外扩张门店近20家,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的营业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
2017年,利美康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52.64%,实现净利润2465.41万元,同比增长4.02%。2018年前三季度,利美康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3.57%,实现净利润1319.1万元,同比下降47.88%。
2017年5月8日,利美康在贵州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登记,开始接受太平洋证券的上市辅导。但当年12月20日,公司宣称鉴于战略发展需要及慎重考虑,决定解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辅导协议。不过公司表示只是暂缓辅导,公司将尽快恢复启动上市辅导等相关工作。
此次意外事件中小夏的主诊医师张智毅,与利美康公司存在密切关系。张智毅持有公司4.41%股份,是公司第四大股东,同时还是公司创立之初的发起人之一,早在1992年便在利美康医院任职,目前还出任医院院长。
中证君注意到,近年来利美康旗下多家子公司频频遭到监管部门处罚。
2017年9月,利美康控股的北京利美康岩之畔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因“医疗机构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被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处罚。
2018年3月,利美康全资子公司广州市利美康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责任公司因未将产生的医疗污水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严格消毒,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被处罚。
2018年7月,利美康控股的都匀利美康医疗美容有限公司因“广告中含有虚假内容”而被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处罚。
千亿规模市场面临监管难题
长江证券研报显示,中国的医美消费者日趋广谱化,90后占比已达50%,男性占比增至23%,医美消费者第一次整形时间,已经从28岁降至22岁。我国医美服务业快速发展,微整最为强劲。2017年中国医美服务市场收入增速达27.96%,远高于全球9.49%的增长水平。
据新氧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中国有近2000万的医美消费群体,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或达2245亿元,同比增速27.57%;过去3年,中国医美市场平均年增速达到31.83%;未来5年,中国医美市场平均年增速预计将达到25.67%。
惠每资本董事总经理宋龙涛直言,目前医美行业存在“散”和“乱”的问题。“散”体现在医美机构很多,有公立的,也有民营的,其中“莆田”系也占相当大比例,竞争激烈。“乱”是指恶性竞争,为了抢客源,就存在价格战,价格战就会导致服务的质量出现问题。
由于广告导流费用、医生费用、房租等占据很大部分,所以医美机构规范后很难盈利。此外,医疗事故多发,存在医疗风险,容易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医美机构在A股上市很难。
对于医美行业存在的乱象,专注于医疗行业投资的医道社创始人汤国平表示,由于医美行业刚需较强,发展较快,涉及相关方较多,在监管过程中存在很大困难。医美行业在全球都存在监管难问题。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委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联合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其中明确提出,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严肃整治违规医疗美容培训;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据长江证券研报显示,从北京深圳两地的专项行动看,在被调查的机构/案例中,非法机构/案例占比达55%,对无证行医和违规医美培训的专项整治,能为医美行业营造更健康的发展环境。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维维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美丽消费成为当下热门的消费模式。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医美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快速增长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目前,医疗美容市场并不成熟,大量机构无资质无证件,市场参与者较多,但医疗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
最核心的问题是,医美行业目前缺乏一个统一的项目评判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目前还存在大量空白,因此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体系,造成了医疗事故频发,消费者权益屡屡受到侵害。
王维维称,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要想解决目前医美行业的散乱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快推动医疗美容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尽快建立起一套全行业适用的规范体系并及时向全行业推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营业场所卫生要求、手术前的提前告知义务、严格病例管理制度以及医护人员和美容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等。一系列标准的制定应当符合现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同时根据医美行业的行业特征,作出相应的细节性的特殊规范。
编辑:任晓 宋兆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