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要考虑反危机

频道:股票知识 日期: 浏览:0

“十二五”要考虑反危机

“十二五”要考虑反危机 更新时间:2010-10-17 7:55:20   编者按/ 美国《新闻周刊》曾撰文总结了“美国可向中国学习的五件事”,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的五年计划”。自由散漫的美国人关注中国人的“五年计划”难免雾里看花。但对集体主义年代走来的中国人来说,“五年计划”是这个国家和民众之间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从赶英超美、备战备荒到最终走向改革开放,每一次五年目标的提出都曾让国人跟着激动不已。如果说“五年计划”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台阶的话,我们已经走过了十一级,正在迈向十二级。从“十一五”开始,“计划”变为“规划”,政府正在逐步将权力还给市场。然而,历史已经说明,与政府改革一样,中国经济转型之路无比艰难,未来五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也更增加了经济转型的不确定性。本报特约两位知名的政府经济政策智囊,为读者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瓶颈,展望未来政策走向。  全球金融危机下,“十二五”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中国经济未来转型的动力和路径何在?  在“十二五”规划破题之际,曾参与“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的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在王建看来,“十二五”中国经济的目标已不是发展而是反危机,应对危机的战略就是他一直倡导的城市化。  危机重来  各种内外矛盾可能会在“十二五”中期爆发,产生一次金融危机。  《中国经营报》:你判断“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面临的经济环境如何?  王建:我认为,“十二五”关键问题不是发展和增长的问题,而是反危机。从国际来看,目前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3000亿美元的刺激政策,说明美联储正在为明年的衰退未雨绸缪,提前作好准备。  在金融危机时期,美国采取了掩盖矛盾的刺激政策,庞大的有毒资产基本上没有得到处理,而是采用修改会计规则的方式,暂时将大量坏账掩盖起来。一旦这些坏账再次暴露时,美国就必然会再经历一次金融危机。美国想通过推行再工业化,通过企业创造的利润来弥补金融系统坏账。但是这条路难以行得通,因为,美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已无法恢复。所以,美国金融危机将会在2011年卷土重来,在2012年、2013年全面爆发。这就是美国经济的未来――一个大L型的走势,长期低迷萧条。  《中国经营报》:那从国内分析,中国经济有什么新的变化?  王建:以往中国的经济调整发生在短缺背景下,但是近几年来,供应短缺背景在淡出,在本轮经济增长中转化为过剩背景。目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已经不是短缺产业的瓶颈制约,而是产能过剩。  从供给短缺转变到生产过剩有几个原因,一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储蓄与消费失衡,消费不足;第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同步,城市化滞后,导致中国的产出能力已经超过人均GDP3000美元的水平,但是占主体人口的农村人口消费远远不足,这引起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衡。  第三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在过剩的背景下继续加大投资,2009年GDP保8成功,接近90%的贡献要靠投资拉动。这两年上的都是重工业项目,周期一般是4~5年,而且改扩建项目居多。这些投资在短期内推动经济从危机走出,但是矛盾积累得更多。从2011年开始,这些产能开始释放,而到2012年、2013年将进入产能释放高峰。所以,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与中国的第二轮产能释放都集中在“十二五”中期,各种内外矛盾可能会在“十二五”中期爆发,产生一次金融危机。  我测算了一下,从2009年到2011年,投资规模达到85万亿元,一半要靠贷款,贷款规模达到42万亿元,如果坏账率达到15%,就有6万亿元的银行坏账,这相当于70%的银行核心资本。当要剥离坏账时,中国经济就面临一个去杠杆化的过程,经济增长率就必然下滑。我预测,2011年9%的增长率很难达到,2012年进一步下滑,2013年中国就将遭遇经济大底,搞不好可能跌破6%。所以“十二五”的主题不是增长和发展,而应该是反危机。  危机解药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如果不采取都市圈模式的话,这条城市化的道路是走不下去的。  《中国经营报》:中国如何应对内外经济危机的来临呢?  王建:反危机的主要措施,就是通过以城市化为方向的结构调整,释放需求,推动增长。我认为,不经历一个较大的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不掀起一个城市化高潮,以这次衰退为标志,中国经济就会不断下滑。  城市化带来几个好处,一是提高投资,我粗算了一下,城市每新增一个人口,就会带来50万元的投资,如果未来20年中国要增加8亿城市人口,城市化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需要400万亿~500万亿元的投资;二是增加消费,目前农民工虽然长年在城市打工,但是消费并没有激活,他们最终会返回农村养老。如果这批人全面城市化,吃穿住行的生活方式城市化,将极大地提升服务业需求,增加消费。  城市化具体来说就是在东部、中部平原地带建设若干个都市圈,每个都市圈的半径为120~150公里,依托大城市,打造中国的城市圈。由于中国的平原面积为115万平方公里,其中90%在东、中部,约100万平方公里,所以未来增加的城市人口也必然集中在这里。东、中部平原地区可以摆下19大都市圈,加上位于四川盆地的成渝都市圈,将形成20大都市圈。  《中国经营报》:“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城市群概念,不过更早之前的“十五”规划提出的是城镇化概念,这有什么区别?  王建:城镇化是以小城市、小城镇为主方向,而城市化是以大城市群为主方向。在工业化进程中,美国走的是城镇化,而日本走的是大都市圈。为什么这两个国家走上不同的道路?因为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特别是平地资源极为稀缺的国家,平地资源既是城市化的资源,也是耕地的宝贵资源。日本的人均平原面积只有美国的3%,这样一个小的平原面积也能够完成工业化,主要是走了都市圈模式的道路。  以“都市圈”为主的城市化可以节约土地,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城市化,都市圈的城市都是大城市,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二是可以大幅节约交通用地需求,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完成工业化时,全部货物运输量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中国尽管国土面积广大,但是平原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如果不采取都市圈模式的话,这条城市化的道路是走不下去的。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bitget钱包下载

bitget官网注册下载地址

bitget官网最新下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