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注册规模3500亿股权投资计划占比仅208

频道:信用卡知识 日期: 浏览:0

保险资管注册规模3500亿股权投资计划占比仅2.08%

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29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共192只,合计注册规模为3571.45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资金的运用与其使用特性有关,即风险厌恶程度高,未来保险资管行业应积极参与养老金市场,提早布局养老金融类产品。

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是主力

具体来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为主要发力端,占保险资管产品注册总量的绝大部分,占比为80.58%。

债券投资计划是指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专业投资机构作为发起人和管理人,依据信托原理,发行债权投资计划受益凭证,向保险公司等委托人募集资金、按照约定支付本金和预期收益的金融工具。

今年前7月,192只投资计划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40只,注册规模为2877.75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48只,注册规模为619.5亿元;股权投资计划4只,注册规模为74.20亿元。同期,6家保险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注册9只保险私募基金,合计注册规模1082亿元。

仅7月单月,16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共42只,合计注册规模达1038.38亿元,占今年以来注册总量的29%,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31只,注册规模达848亿元。

为何保险资管机构热衷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昆仑资产管理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这与保险资金的使用特性密切相关。与其他资金不同的是,保险资金风险厌恶程度更高,投资期限也更长。这与基建类债权投资的‘期限长、回报稳’的资金特性相对应。”

华宝证券发布的《2019年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年度报告》印证了张玮的说法。该报告指出,保险产品中占比最大的寿险类产品的期限通常在15年以上,分红险的期限一般也在10年以上,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的特征使得保险资金具备满足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对长期资金需求的天然优势。

此外,保险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债权方面也符合当下经济内循环的发展方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告诉记者,保险资管热衷于基础设施债权投资,是因为基础设施是启动经济内循环的重头戏,收益稳定,风险小。

即便在2019年,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仍是债权类投资计划中注册占比最高的产品。根据保险资管协会披露的产品注册数据,2019年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共251只,合计注册规模4584.2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54只,注册规模3355.44亿元。

华宝证券指出,根据各保险公司官网的公开披露信息,2019年大型保险集团及下属的寿险、财险等子公司在进行债权投资计划投资时,投资标的仍主要选择集团旗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项目。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今年前7个月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仅比去年全年少4只,该类投资计划有大幅提升的趋势。

股权投资计划占比仅2.08%

与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股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仅有74.2亿元,仅占保险资管产品注册规模的2.08%。

实际上,股权投资计划也是保险资金参与实体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华宝证券指出,股权投资计划是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投资形式,也是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发展方向。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供给稳定,能实现跨周期的配置、减少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符合股权投资的内在需求。

那为何股权投资计划规模占比不高?

张玮对记者解释,从资金规模上讲,债权投资历来都比股权投资要高,这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格局相吻合。再有就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继续通过基建投资“稳经济”,而财政压力较大,基建的资金来源是一大问题。这就需要险资发挥中长线投资的责任担当,前7个月对于基建类债权的偏好自然提升。

张玮还指出,上半年债券投资规模明显走高,还与债券市场投资机会较大有关。新冠疫情打击了实体经济,美欧出于“救市”目的施行了新一轮量化宽松,尽管我国没有跟随降息,但无风险收益的走低仍旧提升了债券市场的投资价值,这是债券市场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不过,下半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无风险收益下行的态势将会暂缓,股债两市的投资价值有望发生逆转。

对此,王国军则表示,因竞争过于激烈,股权投资计划受益整体不是很理想,“2019年以来,整个股权投资市场都有所下滑,2020年前7个月保险资管机构注册的股权投资计划规模不大,实属正常。”

整体来看,2019年保险公司股权类投资相较2018年增长将近一倍。华宝证券研报指出,2019年对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泰康保险、中国平安、华泰保险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公开披露的股权类项目投资情况进行了统计,2019年上述保险机构发生14笔股权类项目投资,涉及项目12个,涉及金额427.39亿元,比其2018年同类项目投资金额214.55亿元增长了99.2%。

但有保险资管行业人士指出,保险资金运用仍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权益类投资比例的限制。张玮表示,尽管前段时间银保监会调整了险资权益类投资比例,但具体比例是根据偿付能力变化的。对于不同规模的险资而言,容易造成投资意愿和投资比例的错配。

张玮认为,中小保险为了扩大规模,负债端的成本会较高,这就要求资产端必须有更高的收益率与之相对应。而对于保险机构来讲,不可能依靠固收博收益,真正的收益差异往往来源于权益类投资。但中小保险偿付能力有限,权益类投资比例限定较低。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保险偿付能力较充足,拥有更高的权益类投资权限,但大保险缺乏权益投资的主观意愿,单单依靠债权类投资就足以支撑其运行,这就形成了实际投资比例与投资意愿的错配。

养老保障管理加速

近日,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曹德云在某论坛上透露,截至2019年三季末,保险机构管理的基本养老金投资规模达到900亿元,相较2018年的700亿元有可观的增幅。此外,23家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中,养老保险机构占到8家,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组合数是2627个,占比65%。组合资产的金额达到8830亿元,占比54%。

根据人社部披露的57只集合计划产品的收益数据,保险作为投资管理人的行业综合收益达到5.13%,要好于市场同期的其他平均投资收益水平。

保险机构也积极开展了像企业年金、团体保险、养老保障等方面的业务。保险业一般总资产当中会有20%的比率属于养老保险资产。曹德云认为,按这个比例来推算的话,到今年年底,保险业所积累的个人养老保险资产有望达到4.8万亿元。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商业养老保障也会进入到一个快速的增长期。

目前,28家保险资管公司中,仅有14家披露了管理费收入数据,在有可比数据的情况下,养老管理费用涨幅均位前列。

其中,泰康资产2019年管理费收入43.41亿元,同比增长达58.8%,管理费规模和增速均属最高。国寿养老管理费收入21.86亿元,同比增长43.8%;长江养老管理费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45%;太平资产管理费收入9.72亿元,同比增长27.4%;新华资产管理费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41.2%。

保险资管行业人士透露,养老金管理业务是保险资管兵家必争之地,从几家养老险公司年报来看,2019年,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业务贡献了较多管理费收入,该业务管理费用收入增幅较为明显。

华宝证券指出,未来个人养老金账户是整个资管行业的机遇,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保险资管机构应抓住养老产业发展及产品设计契机,发挥资产管理中积累的长久期、低回撤的优势,开发符合养老金特性及需求的养老型资管产品和方案,为未来纳入个人税延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提前布局。

“保险业的轻资产与养老机构的重资产相搭配,优势互补,前景广阔。”王国军对记者说道。

影像测量仪厂商

影像测量

3d测量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