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调控或成货币政策重头戏0

频道:理财产品 日期: 浏览:0

信贷调控或成货币政策重头戏

信贷调控或成货币政策重头戏 更新时间:2010-3-7 0:20:19   尽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被反复强调,但市场已真切感受到了“紧箍咒”的压力。

在2009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向市场注入了天量的流动性。如今,刺激政策何时退出,如何退出,成了各国政府必须面临的问题。

过迟的退出会导致恶性通胀,过早的退出又将引发经济二次探底,对我国来说,政策必须在控通胀的未来目标和防止经济再度下跌之间寻求平衡。

经济形势复杂源于退出难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分析2010年的我国经济,市场上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复杂”。虽然货币政策的提法没有改变,但是面对经济的强劲复苏势头,决策层的种种举动令市场已经感觉到了实质上从紧的意味。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李剑峰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身就是个有“中国特色”的提法,界定标准比较模糊。相比2009年的“极度”宽松,目前的货币政策确实有所收紧,不过和以往紧缩的年份相比,仍然显得宽松。

事实上,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央行就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部分流动性,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2010年初,央行又通过收紧信贷、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方式回笼资金。

与此同时,对我国政策具有先行意义的美国,也在2月18日宣布其退出政策的第一步――意外将贴现率上调25个基点。但为了稳定市场投资者的情绪,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随即表示,此举并不意味着将很快加息。

另一边,市场一直预期将启动退出政策的欧洲大陆,却迎来一波接一波的主权债务危机,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巨额赤字和债台高筑不仅砸落了欧元、英镑,也令其货币当局既不敢继续刺激政策,令矛盾进一步加剧,又不敢贸然启动退出,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种种迹象显示,“退出”已经成为2010年各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分析人士表示,现在各国面临的困境,就好比一个士兵,一只脚已经踩在地雷上,进退不得。

对此,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张陶伟表示,2008年底4万亿刺激措施的特点是基础建设而非收益导向,是行政下达而非市场导向,是信贷长期性而非短期性,这些都已决定了今天退出的艰难。经济形势的复杂根本上源于想退退不出,如果强行退出,基础建设可能“烂尾”,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进而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

调信贷仍是退出主要手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0年新增信贷7.5万亿的目标符合市场预期。这一目标虽然较2009年的信贷实际投放有所减少,但仍意味着信贷余额将保持20%的增长,M2增速目标将高达17%。发改委方面还表示,2010年的我国投资增速将维持在20%,较2009年30%的投资增速有所下滑。投资增速和信贷增长的节奏相吻合,反映了投资和信贷的密切联系。

最令市场意外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同时透露,2010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控制在3%,小于2008年不超过4.6%和2009年不超过4%的目标。对此,央行副行长苏宁5日特别指出,央行将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以实现CPI增速3%的目标。

花旗银行中国区经济学家彭程指出,通常货币供应量的增幅略高于名义GDP的增幅,事实上,政府工作报告中8%的GDP增长目标和3%的通胀率,说明名义GDP增幅的目标是11%,远低于17%的M2增长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看,2010年市场的流动性依然相对充足。

同时,政府对通胀率的乐观预期,一方面传达了中央控制通胀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决策层认为经济复苏的强度还不足以发展到经济过热而导致通胀的地步。彭程强调,事实上,去年9.6万亿元的信贷投放量,和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意味着通胀在一定时间内将继续蔓延,CPI最高可能达5%,2011年CPI将可能在4%~5%之间。

联合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陈勇表示,中国和美国的市场有很大区别,美国的政策退出主要是通过利率调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中国的退出则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抑制信贷投放等量化的手段来实现,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不及美国。

仪测量仪

影像仪公司

光学影像量测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