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十机构论市等待靴子落地后反弹

频道:信用卡知识 日期: 浏览:0

中国证券报:十机构论市:等待靴子落地后反弹

中国证券报:十机构论市:等待靴子落地后反弹 更新时间:2010-12-12 8:38:27   有望向上突破年线

下周趋势看多

中线趋势看空

下周区间 2850-2950点

下周热点消费股、新兴产业

下周焦点政策面、成交量

西南证券张刚

本周大盘维持震荡盘整,成交处于极度低迷水平。市场静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观望气氛浓厚。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0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全盘研究今年的经济形势和明年的总体要求,“遏通胀”、“扩内需”、“保民生”等重要内容会有所涉及。消费类行业或将呈现利好效应,而农业、有色、煤炭类板块由于此前已经累积了一定的跌幅,预计不会形成负面效应。

本周周K线收出十字星,微跌0.05%,站稳2800点整数关口,维持盘整格局,日均成交金额比前一周缩减一成多。周K线均线系统处于交汇状态,5周均线下穿10周均线、60周均线,对周K线形成压力,中期处于弱势格局。从日K线看,周五大盘收出长阳线,触及短期均线报收,年线在2866点形成短期阻力位。均线系统处于交汇状态,短中期均线处于黏合状态,正在寻求方向性突破。布林线上看,股指由下轨下方,返回到中轨位置,线口收敛,呈现震荡整理形态,即将形成突破。摆动指标显示,股指上翘至中势区的位置,中期走向有待抉择。

下周待政策面因素明朗之后,市场有望尝试上攻年线阻力,预计成功突破的概率较大。宏观经济数据有望呈现通胀得到控制、经济保持增长的迹象,投资者的做多积极性将得以提升。

年报行情将逐步展开

光大证券滕印

本周A股市场维持弱势震荡走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基调、11月宏观经济数据、央行可能出台调控措施等不确定因素成为制约市场目前行情的主要动因。

从宏观政策看,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告别两年来的“宽松”,意味着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从而将有效抑制通胀预期。证券市场面临的货币政策环境已发生变化。

我们认为,回顾历史上货币政策变动与证券市场走势的关系可以发现,一般而言“宽松”货币政策对应着全局性上涨的牛市或阶段性大行情,“紧缩”货币政策对应着熊市或阶段性大调整,而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期间,市场波动震荡的幅度比较大。

实际上,从2009年8月央行开始“动态微调”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逐步朝着回归常态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央行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已先行一步,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和公开市场操作等。2010年1月至今,央行先后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在10月20日时隔34个月首次加息,在公开市场操作上,于11月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货币流动性回笼力度。在此期间,市场的运行特征表现为指数震荡格局下的结构性机会,即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大盘股指数出现震荡调整,而以新兴产业为主的中小板、创业板指数不断创出新高,市场的“弃大选小”实际上已在提前反映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预期。

我们认为,在通胀隐患未除,加息等调控措施仍可能不断出台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市场目前缺乏全面持续大幅上涨的条件,但考虑到“稳健”货币政策并非全面紧缩,明年又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元年,特别是考虑到证券市场在支持经济转型,支持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上的作用,市场不存在大幅调整的基础。短期看,央行存在出台加息等进一步调控措施的可能。不过,前期的下跌已经部分释放了市场风险,消息一旦兑现,将可能是“利空出尽”,并成为诱发大盘反弹的契机。

总体看,随着不确定性因素的明朗及年底结账效应冲击的弱化,市场有望逐步走稳,指数震荡格局下的结构性机会仍将是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随着新年的到来,年报预期行情有望逐步展开,并将成为年底及一季度投资的主线。

下周趋势看平

中线趋势看多

下周区间 2750-2900点

下周热点年报业绩预期

下周焦点调控政策

多空力量均衡大盘维持震荡

银河证券易小斌

本周大盘继续围绕60日均线缩量窄幅震荡,整体呈现冲高回落走势,沪市成交额持续在千亿元左右徘徊,紧缩预期明显抑制了投资者做多热情,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短期来看,宏观调控“靴子”未落地之前,大盘面临方向选择,市场正在等待政策面的明朗。

面对目前复杂的形势,作为新一年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周五召开,“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的抉择将进一步考验决策层的智慧。在当前物价上行、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由过度宽松逐渐回归常态几无悬念。从上周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将货币政策的基调确定为“稳健”,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通胀管理,显示管理层求“稳”思路已十分明确。

此外,周六统计局和央行将公布11月份宏观经济金融数据,CPI继续走高已成市场共识。在国内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相信管理层应会以“稳”字当头,预计实际调控政策将保持适度的灵活性。

整体上看,政策调控与流动性博弈使得市场暂看不到实质性的利多因素出现,目前市场仍处于震荡寻底阶段。伴随着量能持续低迷,股指在年线附近如无实质性利好支持,短线并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动力。操作上,短期以积极防御为主,继续关注2800点一带的支撑力度及量能的变化。板块方面,新兴产业、央企重组、抗通胀、高送转预期个股可持续留意。

下周趋势看平

中线趋势看多

下周区间 2700-2900点

下周热点新兴产业、高送转概念

下周焦点政策面、成交量

等待靴子落地后的短期反弹

财通证券陈健

多空双方已在2800点附近纠结了18个交易日。一方面,久盘必跌,局面似乎有利于空方,但另一方面,2319点与2573点形成的上升趋势线已上移至2790点,短期2790-2750点之间具有技术面支撑,市场在等待政策压力释放之后的短期反弹。

目前市场多头在等待五只靴子的落地,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不确定性、美元何时不再猛烈上涨、11月CPI是否超过市场预期中值4.8%、年内第七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何时启动、年内第二次加息何时落地。本周三年期央票暂停发行,意味着公开市场常规回笼工具的部分失效,加之11月份CPI指数同比涨幅预期较高,令市场紧缩预期升温,但未来货币政策的具体走向仍需进一步观察。

总体上看,年底前再次加息对市场利大于弊,因为早加息能够更好的管理市场预期,能够降低未来政策过度紧缩和超调的风险。由于市场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预期,真的加息了,短期行情未必下跌。如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较实质性的利多因素出现,不排除A股瞬间破位后,反而可能出现短期心理压力释放之后的反弹。不过,在政策基调、流动性趋势皆收缩的态势下,加息之后若出现反弹还不能视为“靴子已经真正落地”。

目前政府加强了对抗通胀的重视程度,稳健的货币政策重新成为主基调,也意味着未来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将陆续出台,而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将得到延续。因此,从当前到明年1季度,市场整体格局依旧是震荡,但是小波段反弹在走近。由于政策压力的环比减弱,市场系统性向上动力来源于政策利空阶段性释放,例如上调准备金率、加息等。

从技术上看,短期大盘继续在夹板中运行,上档2940点以上囤积的天量成交成为行情一道迈不过去的坎,而下档又受到一批低估值权重板块的支持。策略上从当前到明年一季度,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流动性环境无疑更加有利于消费股和新兴产业股,不过投资者要控制仓位,不必追涨短期热点,对于仓位仍较重的投资者,可以选择逢高减持。

下周趋势看平

中线趋势看空

下周区间 2750-2900点

下周热点节能减排、大消费

下周焦点美元走势,经济工作会议

等待政策面明朗

华安证券研究中心

即将公布的11月宏观经济数据,尤其是CPI指标,使得多头的市场信心略显不足,本周股指走出三阳两阴,盘中一度失守各短期均线,即使周五的回升也没有完全收复周四的下跌。“加息”与“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成为当前的热门词,充分体现了市场对政策面的担忧。预期的不明朗导致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在多空双方的弱势均衡中,市场的人气还需要政策面的引导。

消息面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本周表示,要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这一方面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央行准备随时应对价格水平不利走势的决心。一旦即将公布的11月份价格指标超出容忍度,则元旦前货币政策的变数将增加。同时,备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是宏观经济政策最为权威的“风向标”,将确定中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政策基调。

技术面上,本周二沪指曾一度站上年线,但周三很快再次回落到年线下方,短期内5日、10日均线也相继失守。究其原因,一则多方量能明显不足,二则观望与预期不明朗羁绊了市场上行的脚步,各路均线向下倾斜预示市场的上攻需要较强的外力。

我们认为,在2010年还剩下的15个交易日,市场还会有短暂的担心,但由于货币政策不太可能明显趋紧,元旦前后的跨年度行情依然可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政策基调,将会成为下周A股走势有力的决定因素。我们仍维持前期的判断,元旦之前市场难以突破前期高点3186点,2700点附近也会有较强支撑,市场将维持震荡盘升格局。

下周趋势看平

中线趋势看多

下周区间 2750-2950点

下周热点消费股、地产股

下周焦点宏观数据和政策信息

检具的测量仪器

质量光学影像测量仪

3d影像测量仪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