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成多职工5年未涨工资 中等收入群体急需减税
两成多职工5年未涨工资 中等收入群体急需减税 更新时间:2010-10-30 8:07:35 未来五年,满足百姓“腰包更鼓”的期盼,不仅需要调整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还需要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减轻居民个税负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她为啥不愿意逛商场?
近5年,两成多职工未涨工资,消费能力必然下降
陈静越来越不愿意逛商场了。
6年前,陈静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在某文化事业单位工作。当时,每月工资虽然只3000多元,但陈静很知足:就业压力很大,能留京已十分不易。她相信只要先立住脚,过几年,收入一定会好起来。
然而,6年下来,陈静虽已是该单位一名部门主管,工资却刚过4000元:“这个工资,对我这样的外地人来说,在北京生活压力很大。走进大商场,动辄两三千元一件的衣服,叫人心慌,哪里还有勇气逛下去。”
工资是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上半年,全国总工会曾进行过一项职工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居民收入增长比例过低,意味着百姓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长此以往,居民消费能力必然下滑。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陈静认为,增加居民收入,涨工资是最现实的手段。
数据表明,政府、企业、居民是国民收入三大分配主体,改革开放初期,这三大主体所占比例是24∶20∶56,而目前的分配比例是33∶30∶37。国家和企业分得多,居民分得少,成为我国现有分配格局的最大特点。
不仅工资增幅慢,在居民中间,不同行业、群体的收入差距更加令人担心。
有统计显示,占全国职工人数不到8%的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约55%;20个行业门类收入差距平均接近5倍,有的行业职工实际收入是其他行业的10倍。
增加工资、缩小差距成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共识。今年以来,各地纷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大部分省市上升幅度都达到10%左右,有的甚至调高了25%;还有一些省市提出了“工资倍增计划”,期待“十二五”期间达成“倍增”的目标。
专家认为,涨工资是一项系统工程,依赖于对分配机制的综合治理,至少需要三种手段;一是法律手段,包括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二是市场手段,比如征收资源税,调节垄断企业暴利等,缩小行业差距;三是行政手段,即改变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继续推动工资制度改革。
“快给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吧!”
物价上涨,生活成本提高,个税负担加重压力
37岁的张健是南方一所大学人文学院的副教授,每月基本工资、奖金、各项补贴等加起来累计有8000多元,可是,每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近千元,这让他十分心疼。妻子在学校图书馆做临时工,收入不高,孩子上小学,父亲常年卧床。作为独子的张健,总觉得生活十分辛苦。
最让张健不明白的是:他有一个大学同学办了家广告公司,可每月个人所得税不足百元。原来,这位同学将他工资定只为3000多元,虽然工资低,但由于公司是自己开的,很多生活开销都算在了公司的经营成本中,日子远比张健殷实得多。
“论收入,同学比我高很多,可我缴的个税反而更高,这是不是不公平?”张健说。
自1994年我国实行新税制以来,个税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389,到2008年上升为0.469.10多年来,征收个税似乎未能有效遏制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是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分类,分别征收、各个清缴。这样,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同时,个税对所有纳税人实行“一刀切”,没有考虑纳税人的家庭负担是否过重、家庭支出是否过大,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张健查阅资料发现,2009年的个人所得税中,中低收入阶层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65%以上,而高收入者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只有30%左右。这让人很难理解。
按现行个税政策,2000元为起征点,超出部分在500—2000元的适用10%税率,2000—5000元的适用15%税率,5000—18000元适用20%税率。
张健认为,前些年,多数人月薪不过两三千元,月薪七八千元就算高收入,普通人的个税负担不重;如今,随着收入水平水涨船高,多数城市中等收入人群的月收入已在六七千元以上,由于普遍适用较高的税率,缴纳税额大幅增加。近年CPI连涨,生活成本大大提高,偏重的个税负担加重了生活压力。
“尽快给社会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增收吧!”张健说。
看病、上学何时才能不烦心?
尽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社保短板
67岁的退休职工王学杰住在东北乡下,尽管心脏不好,但他从不轻易去医院做检查:“看病至少要去县城,不仅太麻烦,花费也很大。5年前我曾因肺炎在市里住过院,可是2000多元医疗费至今没报。”
他说,当地财政状况不好,因为积攒的医疗费很多,县里根本无力解决,他从不抱什么希望。
生活中,像老王这样的群体不算少数。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面在不断扩大,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游离在制度之外。在一些地区,保障标准偏低、负担偏重,特别是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因对象不同,不能实现均等化服务,成为当前社保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李红在广东深圳生活多年,但属非户籍居民,她告诉记者,“看病贵、上学难”是在城市生活成本高的原因,更是幸福指数降低的原因之一,“我去年看了三次病,花了将近1000元。由于非户籍居民和户籍居民在医疗费用报销上差很多。我小病都是自己去药店买药。”至于子女上学,是难上加难,“凡稍有名气的学校,哪怕是交纳数量不低的赞助费,也很难挤进去。”
在农村,社保短板更明显。如西部某县,全县卫生人员有1069名,按照该省2001年的人才配置标准,全县至少要配置卫生人员2200名,缺口达上千名。有的乡镇连基本的设施都没有,农民“看病难”怎能得到解决?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专家表示,“普涨”不仅意味着工资要涨,基本公共服务更要涨,尽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均等化”涉及义务教育、医疗、住房、治安、社保、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据发达国家经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至少可使基尼系数压低10个百分点。
比如,为解决当前低收入群体的社保难题,专家建议:有两项工作亟须推进:一是完善基层社会保障机构,二是普及社会救助服务平台。
“养猪挣钱到底有没有指望?”
缩小城乡差距离不开稳定的支农政策
肉价涨了!入秋,生猪价格稳步回升,52岁的山东养猪大户李保军很高兴,忙着扩建猪圈,准备抓住年前的消费高峰,把去年的损失补回来。
“十一五”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跨上4000元、5000元台阶,2009年达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农民增收很难,最需要加快。
李保军养猪多年,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些年肉价不稳,风险很大,“靠养猪挣钱到底有没有指望?”
老李的儿子小李在镇上塑料厂工作。3年前,月薪2000元,现在还是2000元。几年下来,全家累计攒了四五万元。在以往,也应该算是个大数目,可现今,各项花费水涨船高,这些钱已算不上什么:“比如,从今年开始,村里已经不划宅基地了,儿子结婚,得到镇上的农村新区买楼房。一套下来,没有十几万元根本不够!”
老李认为,增加农民收入,还得靠稳定的好政策。“前年生猪市场供不应求,肉价上涨,国家给养猪户发了母猪补贴,鼓励农户养猪,这使我们很受鼓舞。”但总的来说,由于农产品价格总体偏低,各项补贴的增加还不能抵消成本上涨造成的影响,给农民增收带来很大挑战。
老李最操心的还是儿子。作为家里的独子,小李不愿意回乡务农,老李也不指望儿子回家和自己一起养猪。可是,在镇上的塑料厂,儿子又有多大前途?由于没上大学,他只是一名简单的操作工,在这个岗位上,工资肯定上不去。小李想学管理、学技术,厂里能提供这样的机会吗?
专家表示,近年农民工收入增幅趋缓是不争的事实。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
此外,还要通过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建设,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只有这样,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才能得到缓解和遏制。
相关文章:
券商两融业务7个月创收过亿前9月全国税收近5.6万亿证券交易印花税持续负增长1至9月我国税收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9月财产转让所得税和工资薪金所得税增长较快前9月全国税收总收入近5.6万亿同比增长24.2%广东部署实施十大工程女职工不满单位每月扣工资两次欲跳桥工人因结算工资谈不拢打掉老板7颗牙确定“可持续性”原则社保“转攻”收入分配调节学校冒领病逝教师工资4年超4万元称因经费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