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基金沙场点兵:得AI者独欢,半数业绩折戟-基金体现的

频道:NFT 日期: 浏览:0

上半年暂时领跑者并非高枕无忧,他们需要思考的是,AI风口还能刮多久?是固守旧阵地,还是开辟新战场?落伍者更应反思,下半年如何趋利避害,抓住机会弯道超车?

作者 | 傅浩

编辑 | 周全

仿佛一眨眼,2023年上半年已经收官。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专业投资者的业绩表现,究竟如何呢?

AI真假爱好者

今年上半年以来,结构性行情愈发突出。

几大指数明显分化,其中沪指半年涨了3.65%,深证成指仅微涨0.1%,创业板指却反而跌了5%以上。

作为权益类基金的主要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半年下跌了0.75%。

《牛耳财经》对成立半年以上的6000多只主动管理股基(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进行了统计。

我们发现,有3173只(含A类、C类)跑赢了沪深300指数,其中2899只取得了正收益,大约占了该类基金总数的44%。

收益率前10名基金产品无一例外都重仓持有了AI(人工智能)相关概念股,由于上半年AI板块表现突出,这些产品理所当然地取得了高回报。

那么,这些基金是如何把握住这一市场热点的呢?

有的基金明显是对以AI为代表的科技行业做了前瞻性布局。例如,东吴移动互联基金在一季报中就明确说,“年初我们判断2023年科技行业可能存在较大投资机会,因此本基金在行业配置上以TMT为主。”

其看好的理由是,受AI人工智能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影响,国内科技行业基本面有望进入中长期上行趋势;A股TMT行业股价处在历史相对较低区域。

也有的基金则是充分利用了自身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及时把握了市场动向。

诺德新生活基金一季度末规模只有0.53亿元,它在一季报中就直白地说,报告期内,抓住了数字经济政策红利和AI产业创新机会,积极对组合进行了优化,从而取得了比较好的投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靠前的10只基金规模明显偏小,其中规模最大的招商优势企业一季度末的规模也不到27亿元。

其他如东吴移动互联和东方区域发展同期规模都不足1亿元,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更是仅有700万元。

规模小,操作上自然更好把控,但是,投资者也要注意,规模过小,抗风险能力必然不足,因此要提防其大起大落。

与取得突出收益的基金相比,排名落后的基金则各有原因。

例如排名垫底的银河君尚I,其投资目标是,分享中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所孕育的投资机遇,追求实现基金资产的持续稳定增值。

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为基金管理者主动配置资产提供了很大的灵活度。

该基金自称选股主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深度学习的方法从股票市场中上涨的范式中, 寻找有效的投资模式。

说得天花乱坠,尤其还特别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但是却莫名其妙地与这轮AI投资热潮失之交臂。

再如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三只产品:远见智选、成长智选和基本面智选。

尽管名称不同,但是它们的基金经理都是同一个人,前十大重仓股也基本一致,都集中在新能源和医药、白酒行业。

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缺少市场洞察力,这三只基金在一季报中都提到曾增持人工智能等市场热门品种,但很显然,这并未体现在基金业绩表现上。

债基见底回暖

去年年底的债基市场表现让很多偏稳健的投资者有点儿发懵。

统计显示,2022年只有两只债券基金收益率超过10%,而在此前三年,每年年收益率超过10%的债券基金都超过了200只。

与此同时,在2022年,占比1/3的债券基金亏损,有23只年度收益率亏损超过了20%。其中最惨的中邮睿利增强年收益率,亏损居然超过了70%!

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破产公司的债券“爆雷”,这也直接导致了债券型基金规模的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由于债券风险已得到释放,同时股票市场整体表现一般,使得债券基金市场明显回暖。这不仅体现在规模增加上,上半年的债基业绩也基本恢复了正常,九成以上的产品在上半年内取得了正收益。

具体来说,上半年发行的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的数量虽然相差不大,分别为138只、196只、158只。但发行份额却差异明显,分别约为610亿份、1082亿份、3181亿份。

从发行份额占比来看,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占比仅为11.96%、21.21%,而债券型基金的发行占比则高达62.37%。

同时,债券型产品在今年新发基金市场上的募资表现同样较为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新基市场发行份额超过50亿元的共有23只产品(A/C类分开计算),全部为债券型基金。

其中,惠升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A、宏利添盈两年定开A、鹏华丰尊3只基金发行份额为80亿份,位居各新发基金前三位。

作为对比,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发行份额居前的华安景气领航A,其发行份额约为36亿份。

公司座次调整

虽然时隔仅半年,A股市场整体来讲也没有太大起伏,但从规模上看,前20大基金公司座次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

同2022年底相比,前20大基金公司仍然保持在第一方阵,但是有5对基金公司名次发生了有趣的对调。

比如,天弘基金从半年前的第4名掉到了第5名,南方基金则从原来的第5名升到了第4名,二者名次正好对调。

此外,工银瑞信基金从第11掉到了第13,招商基金则从第13升到了第1。

类似的还有,兴证全球基金从第14掉到了第15,国泰基金则从第15升到了第14。

最后一对波动更大,交银施罗德基金从第17一下掉到了第20,平安基金从第20升到了第17。

基金名次对调的背后是其规模的此消彼长。

前20大基金公司中,绝大部分都保持了正增长,幅度最高的达到了1455亿元,其增加额就可以排在203家基金公司中的第37位。

2023年已经过半,好好总结过去,才能更好把握好下半年的投资机会。

暂时领跑者并非高枕无忧,他们需要思考的是,AI风口还能刮多久?是固守旧阵地,还是开辟新战场?

当然,落伍者更应反思,下半年如何趋利避害,抓住机会弯道超车?

对于基金公司下半年的表现,《牛耳财经》将持续关注。

- END -

欧大师门窗加盟

订制隔音门窗

欧大师隔音门窗品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