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日,上海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再一次上调。上限调整为36549元/月,下限调整为7310元/月。也就是说2022年社会平均工资是12,183元,比2021年社平11,396元上升了787。且不说体感是否一致,反正是品出了”到手工资又要下调”的意味了。
来看一看下面这张表,哪怕按照下限缴费额来看,企业和员工合计的年度缴纳养老保险额度是21,000元左右,合计缴纳的医疗+生育保险额度是10,500元左右。也就是说一年下来,嗯公司和个人为养老和医疗的合计存入金额最少也有3万元了。上限最多可以到15万元。
然而这里面企业缴纳的大部分是进入了统筹基金的,也就是说大概年度的1/3 会进个人账户,也就是说约摸10,000元左右会成为退休时候的养老金和医保个账。这和身边刚退休的普通上海市民(不包括有职称高知人群)体感一致,养老金范围是6,000-8,000,医保个账每年2,000多。
国人的思维里,自己存下的养老金、医保金就应该是自己可支配的资产。而随着出生人口的不断下降,未来80-90一代人老去时,交金的人会进一步减少,导致可领取的越来越少,具体金额是多少,是不确定的。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开始鼓励个人购买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的确定性和专属性在于:养老金和年金自己存多少,未来就会有相对确定的金额领取多少。此外,商业健康险(包括医疗险和重疾险)对于疾病的保障终身的,缴费是有杠杆的,越年轻购买杠杆越大。举个例子,以20来岁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年缴费1万元左右的重疾险对应的保额往往超过30万元。缴费10年的话,这30万元保额是陪伴被保险人终身的,可以作为一旦罹患重疾时医疗费用的补充、收入损失的弥补和康养费用的来源,与基本医保是不矛盾,不重复,互为补充的。
不少人会说,商保太贵了。对比前文3-15万的缴费范围来看,个人为自己每年多存入1-3万的商业险,确实具有性价比,不是吗?况且到了退休年龄,存下的都是自己的。
顺带说一句,在个人税收层面上,商业养老险和健康险是可以在年度个税汇缴时候申请抵扣和退税的。因此商业养老险、年金、医疗险、重疾险是符合国家战略的。个人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尽量早地配置,也可为家人配置起来。
#保险有多重要#
#有了社保,为什么要买商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