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岛在土耳其统治时代叫汉志省,其中伊斯兰圣地麦加特别交由称为「埃米尔」的酋长管理,并规定这个官职唯有穆罕默德先知的后代才能够担任,但都是由
奥斯曼帝国
的苏丹指派,其宗教权威就仅次于身兼哈里发的苏丹,不过土耳其人总会刻意操弄麦加哈希姆王朝各个旁系的野心,以防止所任命的埃米尔的声势超越自己。谢里夫胡笙出生于汉志省,893年他移居到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并在那里生了4个儿子一阿里、阿卜杜拉、费瑟勒和札伊德。1908年土耳其青年团革命之后,苏丹阿布杜勒哈密德二世正式任命胡笙担任埃米尔执行对麦加的管理。
然而到1913年,胡笙却开始抗拒
奥斯曼
帝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反对将汉志铁路从麦地那延伸到麦加,因为他认为会破坏麦加的自治权,尤其铁路会削减原本赶骆驼运送穆斯林朝圣者的收入,而对当地人的经济造成伤害。胡笙也自知若不愿低头必将会惹祸上身,所以他开始考虑叛变。而1899年科威特统治者试图脱离
奥斯曼
帝国独立时,大英帝国曾经给予支持,因此1914年2月胡笙就派遣他的儿子阿卜杜拉就近到英国控制下的埃及开罗,针对脱离土耳其展开接触,然而起初英方表示与
奥斯曼
帝国友好,而且这是土耳其的内政问题,英国介入并不恰当。然而,5个月之后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与
奥斯曼
帝国陷入紧张之后,英方立即想起阿卜杜拉。
英国人预计
奥斯曼
帝国将与德国人联盟加入大战,双方对战已无法避免,届时若能有个穆斯林盟友将会是一大资产。1914年10月
奥斯曼
帝国正式参战之后,也非常期待麦加的埃米尔对其效忠。而谢里夫胡笙身为穆斯林领袖,当然理应要替苏丹的背书。但他却只保证自己支持苏丹,但因惧怕英国封锁红海各港口,那将会切断食物供给,导致饥荒和部族叛乱等理由而拒绝做公开宣示。这引起
奥斯曼
帝国的不悦,因此准备密谋推翻他。就在此时,英国方面再度与阿卜杜拉取得联络,承诺如果谢里夫支持英国就担保会支持阿拉伯独立,并保护它不受外界侵略。但胡笙这时对英国人却也不想做出承诺,除了担心反抗失败被抄家灭族之外,还必须想清楚这场豪赌所追求的目标何在,是否只取得汉志的自治权,或者还能领导更广大的阿拉伯世界?
1915年1月,叙利亚大马士革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秘密组织带口信给胡笙,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民族主义领导者计划发起革命对抗
奥斯曼
帝国,以取得阿拉伯的独立。其中有许多成员都是
奥斯曼
帝国军队中的高级军官,胡笙并没有立即回复。事隔没多久,谢里夫的家臣们取得驻汉志的
奥斯曼
帝国总督维希普帕夏的信件,发现其中有谋杀胡笙计划的文件。这项发现终于逼迫这位61岁的麦加统治者重新考虑他眼前的中立态度。
为了在效忠
奥斯曼
帝国或是与英国结盟之间做出决定,他的儿子费瑟勒前往大马士革和伊斯坦堡查证,结果
奥斯曼
帝国高层暗示他,除非胡笙家族能替苏丹号召背书,派遣部族协助进攻英国控制的西奈半岛,否则他们将面临被消灭的命运,而阿拉伯民族主义秘密组织的成员则提醒费瑟勒,若要阿拉伯人揭竿起义,应该先让英国承诺一块特定区域的领土,所以他们已经拟定了一份白纸黑字的文件,要求胡笙家族去与英国谈判阿拉伯独立事宜,.如果成功,他们就将拥立麦加的埃米尔为「阿拉伯的王」
1915年7月,胡笙将大马士革协定的条文先交给开罗的英国当局,并限他们在30天内回覆。但当时英国驻埃及的高级专员亨利.麦克马洪还很有自信能在加里波利击败
奥斯曼
帝国,所以认为麦加方面的领土要求太过分而不想理会。然而当第二个月协约国就在加里波利的进攻失利,英国才被迫重新考虑协助胡笙在
奥斯曼
帝国内部展开叛乱,但仍拒绝具体讨论未来阿拉伯国界的认定,因为早在十九世纪初,阿拉伯地区的阿曼、酋长国、卡达、巴林和科威特等地都是英国的被保护国,而且都先后与英国签有条约。
所以答应「大马士革协定」内容将牵一变而动全身,加里波利局势每况愈下,英军将被迫全面从当地撤退,
奥斯曼
帝国军队就能转移到其他战线,这使得与麦加胡笙家族的协议更形迫切,麦克马宏为了与回应他们的领土要求,只能请求其政府在支持谢里夫胡笙提出的新国界时,尽量避免损害与其他阿拉伯首领们现存约定。然而最让英国政府为难的是,则是在该年3月法国政府就已经声称它将在战后吞并叙利亚,当时英国与俄国站在盟友的立场上皆曾予以承认,
而麦克马洪了解若有任何削减法国要求土地的举动将激怒巴黎,因此他直接对麦加方面表示英国将无法承认的领土,并故意宣称这些地方不是「只有阿拉伯人」,希望胡笙能退让一步。在双方协商期间,1915年12月7日英国内阁正式决定从加里波利战场鸣金收兵,而第二天,英军又在美索不达米亚战场上的库特城遭到包围。等到1916年1月9日,加里波利英军偷偷摸摸完成最后一次撤退。3月10日,麦克马宏还在其致胡笙的信.上提到英国人在埃及打败萨努西部族、俄国人在埃尔祖鲁姆也打了胜仗,但却不敢提困守库特的英军即将投降的事实。
而胡笙其实已经知道自已正与坐困愁城的英国人谈判,原本可以毫不客气地讨价还价,但列强早已私相授受已经很难更改,最后决定以大局为重,表示希望能避免做出可能伤害大英帝国与法国的联盟关系,先向英国换取革命所需物资,然而他也警告麦克马宏:这场战争结束后,一有机会将会索取现在让给法国的贝鲁特与其海岸地区,虽然主张当时
奥斯曼
帝国的伊拉克省将是未来阿拉伯王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同意在短时间内让英国管理被英军占领的地区,以报答英国,
双方当时交换意见所往来的提案也就是后来所谓的「胡笙一麦克马洪文件」,它成为英国战时最全面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中东协议,麦克马洪成功地与麦加的谢里夫达成协议,将法国要求的叙利亚以及英国希望取得的伊拉克两个省份都排除在外,不过英国政府对胡笙所做的承诺仍都知会了法国,并要求法方派员到伦敦,以便清楚界定法国要求的叙利亚土地边界。法国外交部长指派前任贝鲁特总领事查理.法兰索瓦.乔治一皮科与中东顾问马可.赛克斯爵士拟定一份双方都能接受的战后阿拉伯领土划分方案,英国和法国就这样私下划分胡笙主张的未来阿拉伯王国领土,这份分赃协定被他们视为是一项必要的手段,让法国精确地定义他所要求在叙利亚的领土,以避免日后双方的利益冲突。
英法势力范围之间的广大土地也被分为几个区块,其中A区包括叙利亚主要内陆城市:阿勒颇、霍姆斯、哈马和大马士革,还有伊拉克北边的摩苏尔,这些地区都间接在法国控制之下。这些区域与未来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或阿拉伯各州组成的联盟的一部分重叠,所以将不可能达到麦克马洪爵士对谢里夫胡笙所做的承诺,摆明就是欺骗阿拉伯人。而英法两国之间唯一无法达成协议的地区就是巴勒斯坦,
赛克斯和皮科提议将这块地方交付国际行政单位管理,它最终的国界只能与俄国以及麦加谢里夫的代表们协商之后才能决定,而这就是赛克斯-皮科协定中唯一明白提到胡笙的地方。1916年3月,赛克斯与皮科又前往俄国,希望与这位协约国盟友也针对瓜分计划取得协议。除了稍早在1915年君士坦丁堡协定」中确认的海峡区与君士坦丁堡之外,沙皇公使还要英国与法国承认俄军最近征服的土耳其领土一埃尔祖鲁姆.黑海海岸的港口特拉布宗、凡城,以及比特利斯等地,作为俄国默认「赛克斯-皮克协定」条款的报酬。
英法两国取得俄国支持之后,协约国对于战后如何瓜分
奥斯曼
帝国就算有了一致的协议,但他们打算暂时对胡笙家族隐瞒这整件事。1916年初,当驻守叙利亚的
奥斯曼
帝国战时总督杰马勒帕夏计划对埃及发动攻击行动,他直接要求胡笙家族提供阿拉伯士兵,以证明他们对土耳其的忠诚。
奥斯曼
帝国参战之初,叙利亚总督杰马勒帕夏就曾下令扣押当地英法两国领事馆的档案,以取得其中可能藏有的情报。结果法国领事馆文件中的确有数量庞大的书信都是来自寻求独立的秘密组织,杰马勒帕夏并不打算采取行动,因为他被派到叙利亚的远大目的是为了激励
奥斯曼
帝国的阿拉伯军民,并领导他们去攻击苏伊士运河,引发埃及反对英国统治,
而他认为阿拉伯民族主义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政治运动,只要
奥斯曼
帝国在战场上赢得胜利,就能将这运动一笔勾销,而若是审判上述政治犯则只会瓦解大众士气。然而,许多满口答应助战的阿拉伯部族,始终以旁观者之姿置身事外,尤其是要加胡笙家族也没有集结在苏丹旗帜之下,由于
奥斯曼
帝国长年积弱不振,让原本效忠帝国的阿拉伯官兵也开始认为这个帝国来日无多,分崩离析已近在眼前,所以越来越多人投向民族主义秘密组织,准备与土耳其分道扬镳。以上这些情况都导致杰马勒决定对阿拉伯人的态度转为强硬,他于1915年展开放逐政策,
目标除了那些有阿拉伯民族主义倾向的嫌疑人外,还包括其教堂受到俄国与法国保护的阿拉伯基督教徒,与同一时期
奥斯曼
帝国驱逐亚美尼亚人方式不同的是,从阿拉伯省份流放这些人,并非要屠杀他们或故意让他们「自然」死在路途之上,而只是将他们与有危险的相关人士切断关系,无法对国家造成威胁的一种手段,不料,原本减少的乡村人口,在新的流放政策实施后更持续恶化,这对贸易和农业都造成毁减性的冲击,因为商店关门大吉,而农场中由筋疲力竭的妇女、孩童与长者耕种的农地也日渐荒废。不巧大群蝗虫当时也向叙利亚袭来,
天灾又加剧了战争造成的人祸,在情急之下,叙利亚当局命令所有15岁到60岁的平民,每人每遇必须搜集20公斤蝗虫蛋送去销毁,否则将遭罚款,这项政策仍不足以控制蝗害,从夏天到深秋,据报叙利亚地区的农作物损失高达75至90%,而那些逃过蝗害的食物则被优先拿去养军队或被幸运的少数人囤积,其结果就是食物极度短缺,饥饿开始横扫巴勒斯坦、叙利亚与黎巴嫩的城市与村庄。1916年初演变为饥荒,导致叙利亚和黎巴嫩共约30万到50万人失去性命,有部分阿拉伯人认为这些灾难都是
奥斯曼
帝国刻意引发,.
所以更坚定了他们革命的决心。其实协约国就展开的海上封锁也是这场饥荒的起因。信奉伊斯兰教的
奥斯曼
帝国自认没有足够的物资喂饱叙利亚的军队和百姓,甚至想到说服英法两国至少每个月能让一艘船运送食物,然而,这项请求最后并没有结果。最后叙利亚总督杰马勒帕夏开始压制阿拉伯人的反叛。1915年6月,他成立军事法庭负责制裁那些激进份子,首次绞刑则于8月执行,这项镇压行动奏效了,连前述曾在大马士革协定中划定阿拉伯独立国界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也遭瓦解,成员被迫四散奔逃。
1916年2月,杰马勒亲自搭火车到麦地那视察阿拉伯的部队,并催促胡笙也从娶加派遣战士参战。结果胡笙在回信中提出了一些先决条件:要求大赦所有目前受审的阿拉伯政治犯,还要求在大叙利亚实行去中心化管理,使当地拥有不受伊斯坦堡政府管辖的行政自主权。而且他还希望他的家族能世袭埃米尔职位,并拥有传统上的一切特权。面对这封已接近叛国边缘的文件,
奥斯曼
帝国的回答非常直截了当:提出如此要求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并提醒这位埃米尔,他的职责是为战事提供兵源,而且将他当时身在大马士革的儿子费瑟勒扣留作为人质,交由当地第四军团监管,
奥斯曼
帝国从4月到5月间,接连将许多被控「参与叛国行动」的身份显赫家族成员处死,借以杀一儆百,在镇压之下,叙利亚各省都很难再进行独立活动,只剩阿拉伯部族人数多于
奥斯曼
帝国孤军的汉志省才可能起事,费瑟勒不想当人质任人宰割,就谎称收到父亲的讯息,确认汉志自愿军准备与叙利亚的杰马勒军队会合,此举让
奥斯曼
帝国认为胡笙可能已经在威吓之下表示顺服,虽然他们也并不完全相信费瑟勒的说法,但他被获准回到麦地那,以带领汉志的战士前来大马士革集结。
费瑟勒在5月16日离开大马士革前,杰马勒帕夏还特别送给他一份礼物,那是土耳其士兵在加里波利之役所收缴的一枝英军恩菲尔德步枪,枪管上还以金色的土耳其文刻着达达尼尔海峡之役的战利品字样,无疑是想要让胡笙家族更相信土耳其将会打赢这场大战。但为预防胡笙家族要诈,杰马勒也派遣其最信任的将军法赫里帕夏担任麦地那驻军的指挥官,只要一出问题,他就负责就近逮捕谢里夫和他的儿子们,并将麦加的民政交由
奥斯曼
帝国总督掌管。
在当时情势下,英国人看来的确已不再所向披靡,因为不仅德国人在西线重创他们,现在连
奥斯曼
帝国也在加里波利让他们遭到战败耻辱。胡笙家族自己的威信也倍受挑战,他们从头到尾都自称是泛阿拉伯民族运动的领导者,然而当1916年春季面对
奥斯曼
帝国的镇压行动时,他们显然也没办法在较远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发大规模反抗运动,充其量只能挑战汉志省的
奥斯曼
帝国统治权,成功与否必须取决于是否能动员那些见利忘义的贝都因人,
谢里夫胡笙知道
奥斯曼
帝国只要一有机会必定会罢免他和他儿子的职务,而英国则担心当时一连串败仗将可能会促使殖民地的穆斯林群起反抗协约国,所以希望在英军威信荡到最低点这刻与伊斯兰教最神圣城市的治理者结为盟友,使
奥斯曼
帝国的诉求发挥不了作用。无论胡笙家族领导的革命结果如何,他们的叛变至少能吸引土耳其人调派军队和资源到汉志省,减轻其他战线的压力,基于以上理由,英国和胡笙家族都急于想发动「革命」。
6月5日,费瑟勒与长兄阿里在麦地那会合,两人决定利用当时以支援
奥斯曼
帝国发动西奈战役而动员来的1500名部族率先起事,但负责监视他们的法赫里帕夏也已抵达汉志,他指挥着人数超过1万1000名的
奥斯曼
帝国军,但阿里仍在6月9日送出最后通牒给杰马勒帕夏,列出一连串要求他父亲继续效忠的交换条件,否则接到这封信的24小时后,两国将会进入战争状态。谢里夫胡笙准时于6月10日在圣城麦加放了阿拉伯革命的第一枪,他以阿拉伯人民的名义向
奥斯曼
帝国宣战,并在3天内控制了麦加大部分地区,迫使
奥斯曼
帝国驻当地总督加利卜撤退到麦加以东60英里位于塔伊夫高地的夏宫,并朝麦加开炮,其中几枚炮弹击中大清真寺,炮弹碎片打中正面上的第三位哈里发的名字一奥特曼.伊本.阿凡,
胡笙的儿子阿卜杜拉不忘利用宗教的力量,对要加人民宣称这件事乃是
奥斯曼
帝国殒落的预兆,最后,在山顶被围的土耳其炮手弹尽援绝,被迫在7月9日投降,.整个麦加才落入胡笙家族手中,在谢里夫胡笙6月10日发射的第一枪后不久,哈布族贝都因人的4000名骑兵在谢里夫穆赫辛酋长的领导下,突然袭击红海海港城市吉达。当地1500名
奥斯曼
帝国士兵以机枪与火炮将他们击退,但两艘英国皇家海军战舰也前来协助阿拉伯人攻击,以岸轰压制古达的
奥斯曼
帝国军队,还派出飞机对
奥斯曼
帝国阵地进行低空轰炸,遭受陆.海.空攻击的
奥斯曼
帝国守军最后在6月16日投降,胡笙的二儿子阿卜杜拉则和70人组成的一-队骑骆驼的家臣移动到塔伊夫外缘,召来其他部族对撤到当地的总督加利卜展开包围,但战事僵持了5周,后来英军从埃及将火炮运送到塔伊夫以增强阿卜杜拉的战力,
土耳其人抵抗到9月21日才终于被迫无条件投降,9月底,胡笙和他的儿子们已经分别占领麦加与塔伊夫,还有红海港口吉达.拉比格和揭布,俘掳了超过6000名
奥斯曼
帝国土兵,但双方伤亡人数并不多。10月,谢里夫胡笙单方面宣布自己是「阿拉伯的国王」,他的儿子们获得尊贵的埃米尔的头衔。然而英国人很不自在,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胡笙是汉志国王,消息传遍阿拉伯地区,弓|起
奥斯曼
帝国中的阿拉伯官兵热烈讨论,
奥斯曼
帝国军队内出现对立,无论在清真寺和军官食堂中,
奥斯曼
帝国士兵都拒绝与阿拉伯同袍在一起,他们还开始以种族歧视的言语批评阿拉伯人的肤色,称他们为黑人,而叙利亚人在杰马勒帕夏的命令下被流放,他们每一个人脸上深深刻画着痛苦与悲伤。而更糟的是往反方向走的成排亚美尼亚人,他们被驱赶朝叙利亚的沙漠前进,直接走向死亡
许多阿拉伯军官更希望能留在改革后给予阿拉伯省份更大自治权的
奥斯曼
帝国中,他们想效法奥匈帝国的模式,建立--个土耳其-阿拉伯双君主国。显示土耳其辖下的阿拉伯人受到阿拉伯革命吸引的程度不尽相同。胡笙家族的革命在广大穆斯林世界也造成了舆论的分歧。英国控制下的印度穆斯林报纸居然谴责谢里夫领导阿拉伯人背叛哈里发,动荡的印度西北边界各省清真寺也回应伊玛目们对谢里夫胡笙与他儿子的诅咒。6月27日.全印度穆斯林联盟还通过一项决议,以最严厉的措词谴责胡笙家族革命,
印度的英国官员一直反对埃及的英国高级专员麦克马洪爵士与谢里夫胡笙谈判,印度穆斯林显然更倾向于支持
奥斯曼
帝国,
奥斯曼
帝国拥有比其他国家更高的宗教领导权,为了不让要加的胡笙继续享有在伊斯兰世界的崇高名号,这时特别新任命了哈希姆王朝敌对支系的首领谢里夫阿里.海达尔取代叛变的胡笙,并打算在10月初朝圣季节时让他在要加就职。至于一开始打了胜仗的胡笙国王与他的儿子们虽:然占据麦加附近与红海海岸线上的城镇,却没有兵力守住这些地方.因为他们最初招来的贝都因志愿军乃是冲着要加谢里夫的权威以及掠夺
奥斯曼
帝国财物的机会才参与反叛行动,但对于阿拉伯独立运动却缺乏意识形态上的认知。等到赢得第一波战役,攻下几个城镇,这些人就带着战利品回家了。以至于胡笙国王和儿子们不得已只好利用所有人脉与助力,招募新的部族士兵,答应提供枪支和薪资,而这些东西只能靠英国人帮忙
而在麦地那,当初负责监控胡笙家族的法赫里帕夏正在筹划发动反攻,当时他的军队兵力充足,而反抗军没有炸药,无法切断持续运送粮食给法赫里驻军的汉志铁路,从麦地那到麦加有两条路可走。内陆的那条路比较直,但经过的地区没有水源.崎岖难行,军队不容易通行,经过红海海港扬布和拉比格的海岸路线虽然路途这得多,但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水可供行军部队饮用,为保护麦加,胡笙家族必须控制扬布和拉比格,8月初
奥斯曼
帝国军从娄地那出发时,费瑟勒就先占据阵地,阻挡通往扬布的道路,他的哥哥阿里据守拉比格,他们的战略地点虽然正确,但缺少正规士兵可以抵抗
奥斯曼
帝国,除非迅速得到增援,胡笙家族不久就会面临战败的命运。
伦敦、开罗与西姆拉的英国决策者都在权衡派出英军增援胡笙家族的利弊得失,印度政府认为,将英军派到汉志会引|发印度穆斯林的激烈反应,因为他们认为与忠于哈里发的军队作战的英国「异教徒」士兵「亵渎」了汉志圣徒.而英国驻阿拉伯情报局则认为,谢里夫的军队即将瓦解,
奥斯曼
帝国如果在麦加取得胜利,将会大大地败坏英国在穆斯林殖民地的名声。但无论如何,英军出现在汉志将有引发圣战的危机,妥协之道就是以穆斯林志愿军增援谢里夫的军队。
而要招募穆斯林士兵最理所当然的地方,就是英国在印度与埃及的战俘营,但也不是所有阿拉伯战俘都愿意献身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理想,所以当两艘载着90名军官和2100名士兵战俘的船在11月底从印度驶抵拉比格时,谢里夫的招募人员失望地发现,只有6名军官和27名士兵同意加入阿拉伯军队,其余的人要不是没有意愿与同为穆斯林的伙伴为敌,就是害怕如果战败被捕.土耳其人会因为他们叛国而采取报复行动。虽然那些支持谢里夫建国的阿拉伯官兵,在训练与指挥贝都因人时,他们的军事技能与流利的阿拉伯语发挥了很大的功用,但人数太少。
除持续朝扬布和拉比格挺进的法赫里帕夏部队所造成的威胁,这时,法国也主动提议派遣殖民地穆斯林军协助汉志战役,他们打算由即将到来的朝圣季节,可以指派一支武装卫队以护送北非朝圣者为名前往麦加,让护卫行动掩护前往汉志的大规模武装部队,面对法国对谢里夫军队所提供的计划,英国殖民地军官却大为紧张,开罗的英国高级专员麦克马宏反对法国提供军队,事实上法国对于取得阿拉伯利益的兴趣并不大,他们在意的是确认谢里夫的独立目标不会危及法国在叙利亚的利益,所以他们才希望派军官到阿拉伯去现地监视,以确认在「赛克斯-皮科协定」中所承诺法国的土地,9月21日,法国艾度阿德.布赫蒙上校率领代表团以及200名朝圣者抵达吉达。不甘示弱的开罗方面也比照办理,派遣史托尔斯负责「护卫」一支埃及的朝圣团,对法国人进行反监视。
史托尔斯并趁此机会与布赫蒙以及胡笙家族指挥官讨论作战策略,他们都确认谢里夫的军队太弱,无法抵挡
奥斯曼
帝国正规军,但眼前无法从英国战俘营里觅到足够的阿拉伯士兵,剩下最好的选择就是调派殖民地的穆斯林士兵去参与阿拉伯革命,所以英国决定让埃及人加入汉志战役,第--批150人的分遣队经由苏丹送出,到12月为止,总人数已达960人以上。虽然法军中也有许多北非的穆斯林士兵,
但法国军事代表团的人数一直没有英军的数量多。这是由于英国陆军要求法国提供一个穆斯林连以及多多益善的机枪手、工兵、通信员和医师等,然而法国很尴尬地表示他们从不对穆斯林士兵培训这些专长。直到1916年底为止,阿拉伯的法军代表团中,军官人数不超过12人,而穆斯林步兵也不超过100人。法军人数最多时共有42名军官与983名士兵,但其中有许多人一直在塞德港,从未踏进阿拉伯一步。实际能助战的人数太有限,11月初,
奥斯曼
帝国军队的攻势愈来愈强,已把费瑟勒的部队从位于红海港口拉比格后方丘陵地上的哈姆拉赶走.
在没有足够的穆斯林士兵的情况下,开罗与伦敦的官员重新考虑派遣英国正规军增援的可能性。由于评估约需要派出1万5000人,而埃及的指挥官认为要分出这么大的人力,将可能危及苏伊土运河的防御,于是高层决定接纳--名英国低阶军官的建议,他曾经见过费瑟勒,并且掌握了拉比格和扬布的第一.手情报,那就是先前曾试图解救库特围城中的汤森少将但无功而返的劳伦斯上尉,劳伦斯登场当时任职于阿拉伯情报局的劳伦斯,被公认是少有的阿拉伯专家,所以长官们相信他能提供关键的情报,以帮助做出是否该派遣英军到汉制的困难决定。劳伦斯骑了几天的骆驼去到费瑟勒的营地,
发现他们除了援军之外也需武器、弹药和现金。但劳伦斯却认为无论是穆斯林或欧洲的士兵,都不适合打汉志的这场仗,所以他反对英国出兵,理由是派出任何一支远征军,都只会让人怀疑英国人对阿拉伯有帝国主义的野心,因此,劳伦斯只建议英国提供黄金给阿里和费瑟勒以留住那些随时都可能打包走人的贝都因战士,英军本身的协助将只限于空中支援与技术顾问。英国高层同意劳伦斯的看法相当正确,也就是应该由阿拉伯人来打这场阿拉伯革命之战,于是决定限制英国人涉入战争的程度。
其实当时英军根本也无法拨出任何更多的兵力,因为7月1日英国在西线对德国的索姆河防线发动大规模战役,截至11月英军伤亡总数已达到42万人,而法军则为19万4000人,当然都没办法再把军队从欧洲调往中东战场,然而12月初,
奥斯曼
帝国发动了一场突击,造成具都因战士全变成四处逃窜的乌合之众,
奥斯曼
军成功地将费瑟勒和阿里的军队隔离开来,一旦红海海岸不保,他们就将长驱直入攻下麦加.劳伦斯被迫和费瑟勒--起带着阿拉伯部队从扬布撤退,而即使在这样危急的关头,费瑟勒居然还嫌劳伦斯穿着英国军官制服在部族战士之间太过刺眼,建议他应换穿阿拉伯人的衣服,
阿拉伯战士才会把真正把他视为「领导者」,劳伦斯了解阿拉伯人绝对不愿意看到英国地面部队前来解围,于是发电报给红海的皇家海军指挥官,要求他派出5艘战舰前来协防扬布,因为军舰与飞机同样看不清楚上面的英国脸孔,眼不见为净,才不会影响阿拉伯人作战的心情。12月11日当
奥斯曼
帝国大军追赶到扬布外围时,就遭到英国海军的猛烈炮击,这让他们顾虑到如果继续孤军深入,不知会遇到何种个强大的英军袭击,因而就此决定放弃追击而撤回到麦地那,让谢里夫胡笙的弱小革命武力逃过了被歼灭的命运。胡笙家族至此也了解英国海军在红海上支援的重要性,所以也接受英法国顾问的战术观念,决定不再与要地那的鄂圆曼守军纠缠,而改用移动战术往红海海岸北边推进,攻下当地港口沃季赫,
从此不仅可以继续获得英国海军的火力支援,还能就近攻击汉志铁路,逐步切断要地那后方的补给线,这场作战,如果让
奥斯曼
帝国夺回委加与汉志其他主要城市的控制权,就可能藉此加强号召圣战。但如今居然在英国未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就让汉志局势变天,顺利平息了印度穆斯林的不稳,真让他们暗自称幸,英法两国也开始将阿拉伯革命视为与欧战联动的宝贵资产。
所以在汉志战场上,英国还特别驻留了一队飞机,专门负责拦截德国提供给
奥斯曼
帝国的飞机,不让它们靠近极度恐惧空中攻击的贝都因人,另外还提供他们如何拆卸与爆破铁路的炸柴与技术。西方科技的神奇让阿拉伯人大感惊奇,因此灬步步跟随协约国的战略,从阿拉伯半岛向北发展到同样是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大叙利亚地区,但其实该地区早已被列强划分好势力范围,最后阿拉伯人为他们驱赶走土耳其人,但自己却并不是最后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