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主要民族之一斯拉夫人在内部可以分为东西南三个族群,现代一般观点认为,其中的东斯拉夫人内部包括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这三个民族。虽然现代一般看法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视为不同的民族,但他们能在斯拉夫这个民族集团内部又一同被归入东斯拉夫这个小民族集团,也就说明这两个族群确实彼此比较接近,出现分化的时间也很短。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究竟是何时才出现分化的。
俄乌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
在大约公元600年前后,斯拉夫人就已经大致分成了东西南三个族群。而早期的东斯拉夫人在中东欧的各个族群中都处于相对的弱势,所以曾经长期向周边其它比较强大的族群称臣,比如信仰犹太教的可萨突厥汗国和维京人的分支瓦良格人等等。
一些历史记载显示,在公元882年,瓦良格人贵族奥列格从可萨突厥手里夺取了今天乌克兰首都基辅周边区域的控制权,建立了留里克王朝,之后,留里克王朝的几代君主逐渐将周边的各个东斯拉夫部落逐一征服,建立起了相对统一的东斯拉夫人国家,也就是基辅罗斯。到公元11世纪时,基辅罗斯已经成为了领土面积最大的欧洲国家。当时在西欧以及东罗马地区,基辅罗斯被称为“鲁塞尼亚”,但其实这个名称最初就是拉丁语对“罗斯”这个词的音译。
但在公元1054年,基辅大公,被称为智者的雅罗斯拉夫去世,之后基辅罗斯各地的王公逐渐自立,很快分裂成了18个相对独立的小公国。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当时基辅罗斯发生了分裂,但那种情况只是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军阀或者藩镇割据,当时已经基本成形的东斯拉夫人在民族属性方面并没有发生分裂。所以当时外界仍然将其称为基辅罗斯或者鲁塞尼亚。
蒙古入侵前的基辅罗斯
这样到了公元13世纪上半叶,西征的蒙古军队多次入侵罗斯诸国,虽然罗斯诸国曾经几次联合与蒙古军队作战,但最终还是遭遇失败。公元1240年12月,成吉思汗铁木真的长孙拔都在经过长时间的围城战之后攻占基辅,基辅罗斯宣告灭亡。罗斯诸国基本都处在了蒙古人所建立的金帐汗国的统治之下。
但是在金帐汗国的时期,金帐汗国对罗斯地区的统治主要是间接统治,也就是鞑靼人会向罗斯地区派出代表,监督当地贵族,并向当地贵族收税,同时金帐汗国有权征调罗斯地区的军队为自己作战。但在罗斯地区进行直接统治的,则仍然是当地的罗斯贵族,所以其实在这个时期,罗斯人的民族性并没有发生太大的转变,内部分化也不明显。
波兰和立陶宛扶植的鲁塞尼亚王国
不过当时虽然绝大多数罗斯区域都被金帐汗国所统治,但罗斯地区最西端的加利西亚和沃里尼亚地区(今天乌克兰最西部的地区)因为与波兰和立陶宛接界,所以波兰和立陶宛的势力也很快进入当地。最终在公元14世纪,波兰和立陶宛在当地压倒了金帐汗国,扶植了向自己称臣的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而在欧洲,这个王国有时候也被称为鲁塞尼亚王国,也就是罗斯王国。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因为处于不同强权的势力范围之内,加利西亚和沃里尼亚地区的罗斯人在政治上和其它地区的罗斯人已经产生了一些裂痕。
俄罗斯统一东斯拉夫人的努力
而仍然被金帐汗国所统治的罗斯地区(包括今天乌克兰的大部),莫斯科公国在公元14世纪逐渐崛起,最终在公元15世纪实现了完全的独立。而在此前后,莫斯科公国就把重新统一罗斯地区视为了自己的使命。但在莫斯科逐步摆脱金帐汗国控制的过程中,波兰和立陶宛也强化了对加利西亚和沃里尼亚的控制。在公元1399年,这两个国家直接瓜分了加利西亚和沃里尼亚地区,将其变成了自己直接控制的领地。
俄罗斯帝国欧洲领土演变
这样在随后差不多300年时间里,莫斯科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帝国和波立两国在乌克兰进行了反复争夺。在公元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合并结成了波兰-立陶宛联邦,此后原本受立陶宛控制的乌克兰部分区域转归波兰控制。而在这个过程中,乌克兰西部有一些贵族出现了被波兰人同化的迹象,他们开始说波兰语和拉丁语,从罗斯人传统的东正教转信了天主教,并强迫乌克兰地区中下层民众转信天主教,还在当地引进了一些犹太人,帮助自己经营土地,很快在社会下层积累起了很多不满。
此外,当时乌克兰地区还出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也就是哥萨克人。这个族群的族源目前没有定论,总之他们就是一个非常尚武,以武装自治为核心的群体。而哥萨克人因为受到乌克兰西部波兰化贵族的歧视,所以与其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冲突。最终在公元1648年发动了大起义。在起义初期,哥萨克人曾想利用奥斯曼帝国以及受其支持的克里米亚汗国对抗波兰,但奥斯曼却借机对乌克兰南部发动了一系列袭击。而克里米亚鞑靼人在其起义期间也多次与其发生矛盾,最终双方反目。
描绘哥萨克与波兰军队作战场景的画作
在这种情况下,哥萨克人在公元1654年选择与俄罗斯沙皇结盟,共同对抗波兰。哥萨克人的这次起义也使乌克兰在最近几百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相对自立的政权,因此也被乌克兰视为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哥萨克人也因此在乌克兰拥有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比如在现代乌克兰的国歌中,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歌词就是“我们都是哥萨克一族,我们同源同种”。
但在公元1700年到1721年的大北方战争期间,波兰借俄罗斯忙于与瑞典进行战争的时机,再次进攻哥萨克人。而忙于与瑞典作战的俄罗斯无暇向哥萨克派出救兵,结果哥萨克人竟然和俄罗斯的敌人瑞典结了盟。
当时乌克兰地区的哥萨克军队
但不久之后,俄罗斯在重要战役波尔瓦塔战役中击败瑞典,瑞典国力一蹶不振,哥萨克人此后就完全成为了俄罗斯的附庸,俄罗斯也在当地建立了基辅省对其进行管辖。公元1764年,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废除哥萨克酋长一职。虽然哥萨克人在此期间曾经进行过一些反抗,但很快终结,乌克兰以及俄罗斯帝国其它地区的哥萨克人反而很快成为了对俄罗斯沙皇最为忠心的一个群体,他们大量加入俄军,甚至在一定时间内成为了俄罗斯帝国扩张的主力军。
今天乌克兰部分地区曾被奥地利统治
而在公元18世纪,波立联邦完全衰落,最终被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三次瓜分。原本由波兰控制的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周边区域(加利西亚)落入奥地利手中。在此前后,俄罗斯还在俄土战争中击败了奥斯曼,将奥斯曼从乌克兰中南部完全逐出。另外,原本控制着乌克兰西南方外喀尔巴阡地区的匈牙利也逐渐被奥地利所控制,所以今天乌克兰所在区域就逐渐形成了俄罗斯控制东部大部区域,奥地利控制西部少部区域的局面。
乌克兰民族概念何时诞生?
不过虽然乌克兰的局势在这几百年间几经变化,但直到公元19初,乌克兰地区的罗斯后裔仍然没有被视为一个和俄罗斯人不同的单独民族。尽管有时候他们会被称为鲁塞尼亚人,以示和俄罗斯人有区别,但我们前文已经提到,鲁塞尼亚其实最早就是拉丁语对罗斯一词的音译,所以等于到这个时期,乌克兰地区的罗斯后裔和俄罗斯人最多只是被视为是罗斯后裔的不同分支。尤其是在俄罗斯控制了乌克兰东部之后,在当地推行标准俄语教育,使当地的居民和俄罗斯本土居民的差异进一步缩小。在此期间,俄属乌克兰地区也一直被称为小俄罗斯。
加利西亚地区
但在这一时期,奥地利所控制的加利西亚却成为了催生乌克兰民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许多朋友都知道,当时统治奥地利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虽然出自日耳曼人,却还统治着匈牙利和大量斯拉夫人聚居区,而日耳曼人在奥地利帝国人口中占比只有20%多,它也无力去同化其它族群。因此当时在奥地利,并没有强行推行德语教育,而是让不同民族都用自己的母语开展教育。而当时加利西亚多数民众虽然是罗斯后裔,但他们有着自己的方言,而奥地利管辖区肯定不会用标准俄语进行教堂,所以当地方言就成为了加利西亚的教学语言,之后当地人渐渐就产生了自己和俄罗斯人并不是一个民族的观念。
加利西亚当局
特别是在公元1848年欧洲民族大起义之后,奥地利对加利西亚地区的母语教育进一步放宽。第二年,加利西亚当局在制定当地标准语的过程中,第一次宣布东斯拉夫语言其实可以被分成3种语言(而不是方言),即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和俄语。并为加利西亚地区制定了乌克兰语的标准发音。而在此期间,他们在一份宣言中还公开宣示:
我们是拥有1500万人口,说着同一种语言的大鲁塞尼亚人的一部分,其中有250万人生活在加利西亚。
也就是说,这份宣言第一次把乌克兰人(也就是他们说的大鲁塞尼亚人)列为了一个和俄罗斯人不同的民族。
在此之后,加利西亚人开始把自己和俄属乌克兰地区的人口都称为鲁塞尼亚人,而这种概念也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跨越了奥俄边界,乌克兰这个民族的概念开始逐渐成形。所以乌克兰民族民族这个概念,其实是直到公元19世纪中晚期才出现的一个概念。而从一个民族到两个民族的转变,可以说也跟乌克兰西部长期受到波兰、立陶宛和奥地利等国深入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但这个概念正式提出之后,也很快在俄罗斯境内的乌克兰地区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加利西亚地区曾一度被沙俄军队占领,但这反而增加了加利西亚和乌克兰其它地区人口的交流,使乌克兰民族概念进一步得到了传播。
俄罗斯二月革命场景
1917年3月8日,在一战中战事不利,经济陷于崩溃的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不久之后乌克兰人在基辅建立了乌克兰民族共和国,而当时的俄罗斯临时政府迅速承认了乌克兰的自治地位。而在1917年11月俄罗斯十月革命爆发,俄罗斯临时政府被推翻之后,反对苏俄的乌克兰民族共和国很快宣布从俄罗斯独立,不久之后还成为德国的附庸国。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布尔什维克也很快在哈尔科夫宣布建立了主张和苏俄联合,建立统一国家的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德国在一战中宣告投降之后,失去了外部支持的乌克兰民族共和国被苏俄以及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击败。乌克兰最终留在了苏俄,并在后来成为苏联创始国。
波兰曾控制今天乌克兰西部部分领土
但在当时,今天乌克兰西部的加利西亚等地区却成为了重新独立的波兰的领土。等于俄罗斯帝国时期奥地利占领乌克兰西部的情况又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了重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苏联也是不可能撤消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二战结束,苏联成为了主要战胜国之后,才将乌克兰西部重新并入了作为苏联成员国的乌克兰。(图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属其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