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经是内蒙古最大的皮革生产加工集散地,“熊猫”牌皮衣是上个世纪内蒙古为数不多的品牌之一。
这里,也是内蒙古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区,内蒙古每两个土豆就有一个出自这里。
今天,以传统农牧业为基础的乌兰察布市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草原云谷”、中欧班列、现代物流、“避暑之都”……乌兰察布市正以产业升级、产业多元的加速发展之势,全面振兴。
“草原云谷”印象
10月12日,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仲秋时节的乌兰察布大地,这是丰收的好兆头。
位于集宁区的乌兰察布市众创中心内,软通动力乌兰察布大数据创新综合体启动仪式正在举行,这个综合体今后将是乌兰察布创新创业培育和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平台。据悉,目前综合体内的2000平米乐业空间已经孵化出11家企业,全部采用O2O模式经营。
还记得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的“美女”机器人夏娃吗?综合体内的孵化企业之一装汇网就有这样一位“美女”管家。
“小白,请给我报时!”只要向机器人“小白”发出指令,它就能最大限度满足主人的需求。“这款机器人是个很好的管家,开门、开灯、报时、报警、扫地等等都可以设定,还可以给老人、小孩定位,和手机绑定后实现远程看护。”据装汇网负责人介绍,“小白”目前有不少订单。下转第8版-上接第1版
“小白”的“多才多艺”靠的是大数据和物联网,而这只是大数据服务生活的一个缩影。走进创新综合体1000平米的大数据创新体验中心,乌兰察布风起云涌的大数据发展气息扑面而来。
“智慧城市”让平安、交通、食品安全、城市管理、医疗卫生纳入一张网,为城市运行提供支撑;“创新驱动”为乌兰察布创新发展注入新智慧;“草原云谷”让你领略乌兰察布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勃勃雄心。
在“大数据是未来新石油”的观点深入人心的今天,乌兰察布抓住内蒙古获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契机,抢滩布局,走在了全区大数据发展的前列。
乌兰察布市委书记杜学军表示,当前乌兰察布市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主攻方向,正在大力建设‘草原云谷’,主动瞄准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努力抢占产业制高点。
“‘南贵北乌’,在大数据业内有这样的说法,这是对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肯定。”乌兰察布市市长费东斌提及此语气中透着自信。
乌兰察布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距北京320公里,待2019年张呼高铁贯通后,到北京只要70分钟;这里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质灾害,年平均气温4.3摄氏度,电力资源丰富,电价优势明显,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优势明显,得天独厚。
近年,华为、苹果等“大咖”相继落户。今年7月11日,华为二期开工,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可承载1万台机柜,建成后将是华为公司两大数据中心之一。
2016年,乌兰察布被列入国家首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试点建成后,全市所有行政村(嘎查)实现光纤通达。
今年建成了集宁——北京点对点专用大容量光缆,从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直至北京亦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
承接了“京津冀”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及服务外包类产业,与华唐公司合作成立大数据及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5000席位的整体布局,项目一期1000坐席投入运营。
……
大数据,对于乌兰察布来说,是一个能够激发无数“化学反应”的关键词。在大数据的有力驱动下,乌兰察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政府到企业、从专家到百姓,学大数据、用大数据、抓大数据的氛围、意识和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一大批外来的、本土的大数据企业成了“智造”的主力军,医疗、教育、工业、农业、生活服务随处可见大数据的身影。
从这里始发中欧班列
这几天,坐落于集宁区北郊的“七苏木中欧班列枢纽物流基地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从高空俯瞰,它就像一只展翅待飞的蝴蝶,由南向北、架桥而过的集宁机场高速公路是这只蝴蝶的“蝶腹”,两边的仓储区和作业区是五彩斑斓的“蝶翼”。
据物流园区管委会主任霍建仲介绍,项目主要利用呼铁永晖铁路,建设包括海关监管作业区、仓储区、综合办公区及货车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开工至今,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初步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中国“一带一路”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阎志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乌兰察布具有中国内地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乌兰察布是一座四通八达的枢纽之城。位于蒙晋冀三省交界处的乌兰察布,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银榆经济区结合部,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距北京320公里,距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300公里,是我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陆路通道,西北地区向东南出海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节点城市。
借助地缘优势,借力“一带一路”倡议,乌兰察布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上谋划的是“鸿篇巨制”。
在乌兰察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中欧班列是精彩之笔。截至目前,由乌兰察布始发的中欧班列已经开行41列,且已有10列班列载着欧洲的木材和牛皮纸返程,实现重去重回。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中欧班列就往返8趟。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察哈尔家居产业园内,森诺集团负责人孙大庆很兴奋:“我们的原材料全部从俄罗斯进口,中欧班列的开行让木材进口时间缩短了一半儿,节省了很多成本。”
乌兰察布市市长费东斌说:“从乌兰察布独特的区位角度看,建设连接欧亚经贸过境大通道十分必要,铁路快运班列是各国进出口贸易的‘直通车’和经济联系枢纽,它的逐步兴起将逐步改变全球物流和产业链版图。”
作为交通枢纽,乌兰察布不仅在物流上求突破,而且在区域合作上谋发展。该市充分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制定了“三大开放战略”,加强“乌大张”合作,迅速融入到“京津冀”。近年来,乌大张三地从政府到民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合作与融合高潮,仅在工业方面,乌大张以及京津冀合作项目达256项、1438亿元。交通及物流发展更是令人瞩目,我区境内首条高铁张呼客专(乌兰察布至呼市段)开通运营,待张呼客专全线开通后,呼和浩特至北京的运行时间将缩短至3小时。支线机场被确定为国际货运机场。煤炭、马铃薯、皮革“三个交易中心”建成投运,2012年以来,“三个交易中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00.9亿元。乌兰察布综合物流园区被列为国家级煤炭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实现了煤炭铁合金物流与港口的联动。曹妃甸港乌兰察布内陆港建成运营,引入张家口市万全县6家选煤企业,近两年煤炭运输量月130万吨。成功承接北京雅宝路服装市场,形成了皮革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年加工皮件达5000万件以上。建成全区首个中国(天津)自贸区直营中心……目前,乌兰察布汇聚国际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条件已经具备,货通天下、物走四方就是该市发展大物流的最好注脚。
“冷凉经济带”构想
见到关慧明时,他刚刚从呼市返回集宁,顾不上休息,马上来到冷凉蔬菜试验基地,站在田间打开了话匣子。
“气候寒凉对蔬菜有好处,这样才会形成糖分,蔬菜糖分多了不冻,这些物质恰好能使蔬菜口感好、有营养,这就是冷凉蔬菜的优势。”
冷凉蔬菜是指冷凉气候条件下生产的蔬菜,具有绿色、优质的特点。地处内蒙古阴山北麓,年平均气温4.3摄氏度的乌兰察布市,具有典型的冷凉生态环境。
头发花白的关慧明半辈子都在和冷凉蔬菜打交道,现在是乌兰察布市新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过去,冷凉的自然环境是乌兰察布农业发展的短板,如今却是这里发展冷凉蔬菜的优势特色资源。”
“乌兰察布发展冷凉蔬菜有先天优势。”关慧明说,冷凉蔬菜生长的最佳环境要求气温要低于摄氏30度, “比如说胡萝卜、土豆、甘蓝等,需要找气候凉一些的地方种植,乌兰察布就是很好的种植地”。
2012年以来,乌兰察布市全力开发冷凉资源,种植适合生长的冷凉蔬菜,打造优质品牌。统计数据显示,乌兰察布市每年种植甘蓝、大白菜、西兰花、胡萝卜、洋葱、南瓜、莴笋、娃娃菜、生菜、芹菜等冷凉蔬菜60万亩以上,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出口俄罗斯、蒙古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成为全国三大冷凉蔬菜基地之一,形成的8个产业带涉及贫困人口30万人,蔬菜收入占贫困人口总收入的40%。
为了全力开发冷凉资源,为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乌兰察布在我国蔬菜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的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中国·乌兰察布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这也是我国首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
关慧明说,从成立之初至今,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在推动乌兰察布冷凉蔬菜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年来,工作站致力于新品种研发、栽培技术、机械化发展、疑难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攻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年来,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良种国产化推广达到12万亩,每亩纯增收入1000元以上。由此,冷凉蔬菜已经被列为乌兰察布四大农牧业优势产业。
乌兰察布市将“冷”产业延长,“冷凉经济带”的构想正在生成。在这一理念中,除了生态,旅游业等众多产业也囊括其中。近年,“草原避暑之都”的名称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选择来这里避暑旅游。让“冷”经济“热”起来,乌兰察布市依托冷凉资源,打造冷凉品牌,正在做着一篇“冷凉”大文章。(记者 张俊在 皇甫美鲜 冯雪玉 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