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成功实践

频道:理财规划 日期: 浏览:0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成功实践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成功实践 更新时间:2010-8-1 0:06:42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践证明,人民币汇改把握了有利时机,选择了正确方向,成绩明显。

一、把握了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有利时机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汇改方向。1994年1月,我国摒弃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逐步回归较为合理的水平,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为我国对外贸易差额由逆转顺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为避免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8.3元/美元的水平;2001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减轻,但国内出现了通货紧缩等不利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在此期间,我国吸取亚洲国家的经验教训,加强了金融改革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国内恢复汇率浮动的研究和准备工作也一直在进行。考虑到我国金融机构还未完成改革,应对汇率变化和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的能力还较弱,汇率改革需要与金融改革统筹考虑,首先推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进行。

至2005年7月,作为汇改基础条件的大型金融机构改革基本部署完毕,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完成财务重组并转变为上市公司,工商银行的财务重组已上日程,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的改革进入准备和论证阶段。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大大增强,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具备了相当的承受力。这些迹象表明,汇改条件相对成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果断推出。

2008年7月底左右,为了应对不断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没有参与国际上的竞争性货币贬值,为稳定外需、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亚洲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2010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随着未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发展,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将遵循既定政策,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二、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相一致,与一揽子结构政策相协调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根据国情和发展战略自主作出的正确决策,是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适应新的发展和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利于维护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符合我国长远和根本的核心利益,是在正确方向上作出的必然选择。

我国实施经济政策的基本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使我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存在的储蓄率过高、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问题,应通过一揽子结构性政策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由于汇率政策影响内外整体比价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政策地位不应低于一般的产业政策。如果内外比价关系不正确,国内经济的价格扭曲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经济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汇率政策与其他结构性政策相互配套,可更好地发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的作用。2005年汇改以来的实践证明,一揽子结构性政策为发挥汇率在影响内外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创造了条件;而汇率改革的适时推进,也能为其他改革赢得空间,在我国资源价格等改革的推进中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汇率政策还与解除进口管制、放松外汇管制和加快走出去等政策相结合,对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加剧发挥了重要作用。汇率的灵活性增强,还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三、2005年以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效明显

促使企业加大产品升级换代和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出口结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2006年至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持续上升,“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受到一定抑制;区域结构更趋合理,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占比上升,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占比下降。同时,“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程度和参与国际市场的深度前所未有地扩大。企业主动适应汇率浮动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大量出口企业通过提高售价转嫁汇率升值损失,实施积极财务管理。对外贸易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取得进一步发展。

扩大进口支持内需,降低进口成本,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国累计进口27290亿美元,其间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相当于节约进口成本16497亿元人民币。同时大量的技术、装备进口迅速提高了我国的国力和生产效率。此外,通过降低进口产品的人民币价格,特别是减少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直接缓解我国物价上涨。

推动资源配置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改善和更加平衡的发展。在包括汇率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共同作用下,三大产业关系更趋合理,服务业比重增加,2008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2.9%,较2005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配合国家加快了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2008年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为37.1%,较2005年上升1.3个百分点。我国资源大量向出口部门分配的倾向得到改善,更多资源向内需部门分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2008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0.8%,较2005年上升14.9个百分点。低估汇率鼓励劳动力向出口部门集中的导向有所调整,推动了就业向非贸易部门为主的服务业的转移。2008年,统计局公布的我国总就业人数中服务业占比较200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长期看,工业化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将推动制造业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发展,吸纳的就业有下降的趋势;而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吸纳就业更具稳定性,空间也更大。

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有利于发展对外关系。人民币浮动体现了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增长的努力与诚意,维护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切实缓和了对外经贸关系,有助于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汇改至2008年,外国对我国的贸易救济调查虽未停止,但涉案金额小,且多属于局部性、自然性案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我国自由开放的贸易环境。我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格局。

四、应动态分析看待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由于坚持了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三性”原则,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企业承受力继续增强。即使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众多不利因素下,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各项指标仍稳中趋升。出口未受到实质影响。2006年至2008年,我国出口年均增长23.4%,进口年均增长19.7%,是外贸发展的黄金时期。汇率浮动促使出口从简单加工转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拉长了生产链条,细化了分工,增加了就业岗位,就业保持良性上升态势。2006年至2008年,统计局公布的我国总就业人数增加了1655万。

汇改前社会上曾有担心企业汇率承受力较弱,汇率浮动会造成企业大量倒闭,出口和就业出现大幅下滑。还有分析认为,如果人民币升值3%,纺织、轻工企业将大量关闭、破产。但事后看,之前对改革的副作用估计得比较重,对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则估计不足。之所以过度担心汇改可能会产生的不利影响,与习惯于用静态的分析方法研究政策影响相关,假定成本、定价、财务效益等因素不变,汇率变化直接给所观察的经济指标带来什么变化。实际上我国经过近30年市场取向的改革之后,大多数企业已初具适应市场变化而自我调整的机制和能力,因而应采取在动态情景下进行分析的方法。

采用出口换汇成本及销售利润率等静态评估的方式低估了企业的灵活性和调适能力。出口企业不仅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加大产品创新增加盈利空间,还可以通过提高出口价格将汇率升值成本转嫁出去。兼营进口业务的企业还可以享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减少进口成本的好处,兼营内销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增加内销比例摊薄汇兑损失。企业应对汇率变化的财务管理方法也越来越灵活多样。

企业对包括汇率在内的多种处于变化之中的经济和市场因素进行动态风险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生产面临的各种参数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包括原材料价格、劳动工资、出口退税率、市场需求、销售渠道、产品结构和生命周期、公用设施价格等。这些因素的年变动幅度经常超过10%,汇率仅是其中一个波动较小的变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再适宜用类似计划经济固化各项外部条件的办法去帮助企业。企业无风险长期订单下降、订单期限趋短是当前全球化特点之一,全球各类企业都在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并利用IT技术和金融手段来适应快速变化,管理风险。

评估汇率变化的影响应考察大多数行业和企业。行业和企业都在市场环境下不断有创新、发展,也会有落后和淘汰。某个企业承受力很差,往往在结构优化中首先面临调整,对汇率浮动承受力最差的部分应当从加强社会保障、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适应性等方面予以关注和帮助。对汇率变化整体影响的评估不应重点放在单个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而应着眼于整个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变化上。贸易整体状况和发展质量的提高应是评估改革的重点。

要对信息和声音易出现系统性偏斜的现象做出正确判断。汇率变动过程中,有企业获益,有企业受损,还有企业在一部分业务中获益,而另外一部分业务受损。通常为了得到政府的政策帮助,容易强调汇率浮动对其出口、利润和就业的影响,而较少大力宣传对其进口品成本改善以及其他方面的利好因素。这时候反映出的汇率浮动对企业承受力的影响就会偏于负面,可能与实际产生偏差。对此应该谨慎全面分析,作出客观评价和判断。

总之,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以我为主有序推进,总体上对我国实体经济发挥了积极影响,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也在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Bitget下载

Bitget官方下载

Bitget注册地址

Bitget APP下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