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 成渝经济区获批
分久必合? 成渝经济区获批 更新时间:2011-1-9 9:02:42 早在“十五”末就提出的“成渝经济区”终于落地。半个月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并上报国务院。近日,本报记者获悉,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是2011年获批的首批区域发展规划之一。
官方层面,2010年12月底召开的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在谈到获批的成渝经济区时,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称,川渝合则两利,争则两伤。刘奇葆的这一讲话内容,被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刊登,并引发两地热议。
在民间,关于成渝经济区的话题,自提出之日起就从未中断过。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之后,成渝两地媒体也开始炒作 “成渝钟摆族”、“双城记”等概念。成都媒体甚至乐观地称:“在成渝经济区的大背景下,成渝两座城市正陷入”热恋“”。
从“暗战”到合作
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原副院长林凌是成渝经济区最早的倡议者之一。据他介绍,早在“十五”末,成渝经济区概念就已经提出,本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开始实施,但自1997年重庆直辖导致川渝行政分家之后,成渝之争倒成了主题。
难题首先来自名称之争。四川方面希望以“成渝”来命名,但重庆方面则希望以“渝蓉”来称呼。直到2006年,双方才签订《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合作协议》,达成共识共建“成渝经济区”。两年之后,双方才正式启动成渝经济区的调研。
在成渝经济区的地块划分上,双方也曾有分歧。据参与规划的专家透露,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想把区域范围划得很大,比如重庆希望将全域区县都纳入,而四川省也希望将攀西地区纳入,但国家发改委显然不希望区域无限扩大。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成渝两地都希望能够成为区域发展的领头羊。这种心态也影响着双方的竞合关系。在民间的体现是成渝两地网友的网上“口水战”。在政府层面,两地虽表面上和气,私底下在争取国家政策和招商引资方面却时常“暗战”。
2010年初,重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未来规划的五个中心城市,重庆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心城市。但此时,成都市也适时地提出了“西部之心”的概念,试图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中心。
在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的城市定位中,均提出了诸如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金融中心、现代制造业中心等概念。在产业布局上,电子信息产业等都被作为优先的选项。这一点在两地抢夺富士康和仁宝电子等企业时得到了集中体现。
重庆与成都两地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竞争对手,富士康、马士基、阿里巴巴等很多企业“西进”途中最后都是在成渝之间纠结。结果往往是这些企业要么舍弃其中一地,要么两地分摊布局。
这种经济上的恶性竞争,对于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其实,力求破解行政壁垒的成渝经济区规划,其目的正是为了打破两地的“暗战”局面,实现成渝经济一体化。但这一区域经济的设想调研工作历时几年尚未出台,规划“摇摆”的背后,所反映的就是成渝两地之间的利益博弈。
即便是在成渝经济区规划 “破茧欲出”的这几年,“暗战”依旧。2010年重庆市率先将“两江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求圈地引资。而成都方面也不甘落后,积极申报“天府新区”为国家战略以应对“两江新区”。
周边二级城市的机遇
与尚处于“暗战”中的成都和重庆相比,成渝之间的二级城市反而抢先将“成渝经济区”的概念贴进了当地的产业发展规划当中。
“以前老觉得成渝经济区跟我们关系不大,如今有了高速路,发现我们也能给成渝发展配套产业了。”遂宁市蓬溪县政府一位人士称,对他们来说,最近有两个好消息:一是绵遂高速遂宁段通车,让蓬溪与成渝之间距离缩短;二是成渝经济区获批。
这条高速公路连接了成都、绵阳、遂宁、重庆,被称为成渝经济区的北环快速路。上述政府人士称,最近来蓬溪县考察的企业比较多,日渐成型的区位优势让投资商很快就做决定。“一看我们的工业园区就在高速路旁边,马上就签约了。”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受益的不只是蓬溪县。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认为,成渝经济区会对川内地级市以及重庆区县市带来利好,促进整个成渝地区的发展,“这些城市将是未来成渝经济区最为积极的力量。”
过去的十几年中,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为了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吸附了周边二级城市的发展空间。成渝中间地带的这些城市形成了经济上的“塌陷地带”。“但成渝经济区获批给这些城市带来了机会。”李勇说。
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原副院长林凌说,成渝经济区有一个优势在于,它有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对成渝之间的二级城市可以起到“双核”带动作用。这“双核”一旦演化为“增长轴”,将带动成渝“轴”上城市群的发展。
据规划方案,成渝经济区范围包括四川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等15个地市和重庆合川、潼南、铜梁、大足等31个区县,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基本处于成都和重庆之间。
比如,遂宁地处成都和重庆中间,成为这两个特大城市的最佳辐射点。在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 “一极一轴一区块”的规划中,遂宁是唯一一个既进入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又列入成渝通道发展轴,而且还纳入了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市州。
遂宁作为成渝之间的一个二级城市,并没有强大工业产业链。但作为成渝之间重要的通道,遂宁市政府首先将目光放在了发展“通道经济”上。据介绍,遂宁决定斥资300亿打造西部现代物流高地,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平台和竞争力。
事实上,早在2009年,四川省已经提出要建设 “环渝腹地经济区块”。要求与重庆毗邻的四川达州、广安、泸州、资阳、内江、遂宁等6市视重庆为“经济省会”,努力成为重庆的 “菜篮子”、引进重庆的“车轮子”,成为川渝经济活动联系最紧密的区域。
体制壁垒须彻除
本报记者接触的区域经济专家均认为,成渝经济区的获批将拉开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步伐。目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被列入“十二五”战略政策框架,并被摆在了首要位置。而成渝经济区则被专家赋予了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期望。
林凌认为,成渝经济区有这样的基础。作为中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成渝经济区域内有2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城市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76座,是西部密度最高的城镇密集区。
据林凌介绍,成渝经济区的面积占四川和重庆的37.5%,人口的85%,GDP的90%。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则是: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或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但林凌认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关键在于破除体制壁垒,要彻底打破区域的限制。他建议说,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家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整或者是统一管理。另外,国家应该在重大产业项目上做到统一部署,尤其是做好成渝两地利益均分。
政府层面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川渝合则两利、争则两伤”的讲话两天后的2010年12月29日,《重庆日报》在要闻版头条“兄弟省市”新闻专栏刊登了此讲话内容。重庆媒体对刘奇葆讲话的关注,也引发了两地的热议。
但如何做还是个问题。林凌说,其实成都和重庆两地完全可以协调发展。因为双方的优势并不冲突。比如,成都的优势在于金融、商贸、电子工业、旅游,而重庆的优势在于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等。
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秀模也称,成渝此前竞争大于合作,很少有合作的项目,譬如成都搞汽车,重庆不做配件,如重庆搞汽车摩托,成都就不做配件。“两地各自为政,各搞各的局面需要改变。”
四川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成渝经济区的成渝合作可以先从电子产业入手,共同打造西部“电子谷”。理由是,英特尔、富士康、宏基、仁宝等众多IT厂商纷纷落子成渝,产业链完整,已然形成了西部的“电子谷”。
也有评论称,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务院规划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其西部经济的带动作用要突出,而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要有南京、合肥、杭州之于上海的心态,这样,成渝经济区才能避免“暗战”,而真正走向合作。
相关文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获批海洋经济扬帆起航国土部浇灭成都地票交易农地流转政策意见不一媒体称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获中央批准或3月开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获批海洋经济扬帆起航13名大学生考试作弊被学校张榜处分中投顾问:迎接海洋经济时代挖掘产业投资机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国家战略大事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基尼系数已超警戒线城乡收入差距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