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什么是金属帘?2、古人的纸窗户是如何抗风挡雨的?可别小瞧,里面的学问很大3、半颗亭中式合院民居,半颗亭,一棵树,八庭院,曲径通幽几回廊
什么是金属帘?
来源:新微设计 ID:land-2013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热帖回顾】
金属帘是近几年使用比较多的装饰材料
它扩展了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范围
同时具有出色的室内装饰性能
目前已成为现代主流装饰艺术的新宠
01.
什么是金属帘?
金属帘又称金属珠帘、金属布,是现代一种新的装饰材料,由优质不锈钢、铝镁合金丝、黄铜、碳钢等合金材料制成,具有布料的柔软度,又兼顾金属的光泽度,被广泛运用在建筑室内景观艺术装置领域。
金属帘配合轨道可以像窗帘一样左右拉伸,是广泛应用于空间分割,墙体装饰,屏风等,是展厅,酒店装饰的理想材料。
金属网帘天然金属色泽随着光线的不同变化与灯光产生的反射作用,透过金属网帘,形成一个隔而不断的整体空间,是一种不同于玻璃的朦胧透视,给人以视觉上的开阔感,想象空间无限。
巧妙利用灯光设计,可以让它在夜晚从金属帘变成了柔美的薄纱,形成朦胧而富于诗意的空间。
02.
金属帘材料特性
「颜色」
金属帘经阳极氧化处理,可做成紫铜、铬、仿金、古铜、枪黑、咖啡等等颜色,色泽艳丽、不退色、耐腐蚀,其颜色,宽度、高度可以随意定制,也可做成磨砂,镭射等效果。
「规格」
金属网帘网孔每组之间有一定距离,距离和粗细可以根据要求定制,一般有3mm、4mm、6mm、8mm、10mm,12mm等不同规格。
「性能」
1、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易于维护、功能性强,表面经过特殊处理,更耐高温,不褪色;
2、装饰效果生动、强烈,并能很好的对建筑结构物起保护作用;
3、其安装简便,快捷;
4、不同光线,不同环境,不同时间段,不同观察角度,其视觉效果十分丰富;
5、夏天网格会过滤太阳光线产生阴影,降低室内的温度;冬天可渗透性允许太阳射入,降低了保温的成本,
6、应用于各种场合与用途,彰显典雅气质,非凡个性;
「种类」
金属帘自带金工业质感,应用到室内或者公共空间,都能别具一格,其网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
环状▽
片状▽
网状▽
挂钩金属帘▽
「安装方式」
通常有两种悬挂金属网帘的方法。
一种是通过滑动导轨将窗户布沿着金属网帘的侧面悬挂,另一种是将整个窗户布悬挂在金属网帘的壁上。不同的安装方式,固定的、滑动的或可拆卸的,使立面在形式上和功能上有更多变化。
03.
金属帘的应用
「重庆万科17英里」室内设计:ENJOY DESIGN
川剧脸谱是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形象,设计将川剧脸谱艺术造型戏剧性地融入到空间中,大画幅的金属搭配帘柔和的灯光、时尚流丽的色彩,既有工业质感又不失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与潮品的碰撞。
改造悬浮的盒子,葡萄牙「MMVarquitectos」
该项目是一家餐厅的改建及扩建,室内空间围绕柔性金属编织帘悬挂装置展开,这个薄而透明的网状结构似风的强烈流动,为宽阔但昏暗的屋顶带来了动态的变化,极具艺术感。
「西安红星天铂」
景观设计:廊道
圆形的回廊,环绕着墨池,墨宝铝制金属卷帘垂挂其中,帷幔群落似透非透,像云、像雾,让整个空间弥漫着荡胸生层云之文人“墨气”,营造出行走于水墨的字里行间,与人组成一幅幅动态的艺术画卷。
「融创国宾壹号院」
设计:事建组+易墨
利用现代的半透明的金属幕帘形成内外空间的在视觉上和空间上内敛而优雅的过渡,半透明材料所呈现的若隐若现的视觉模糊传递着层次丰富的空间纵深感。
「上海新天地“坛城」
设计:RSAA/庄子玉工作室
这是位于上海新天地的一款互动装置的设计,装置高度四米,金属幕帘或围合或遮挡,表面有光泽垂感,光会投射形成灰空间,亦可以透射光影,叠影和人的互动关系,有实有虚,引人入胜。
「北京雀巢感CAFé」设计:RSAA/庄子玉工作室
设计将当代空间融入到中国传统的院落之中,金属幕帘装置突破了古老城市的一系列边界关系,在北京城里呈现一种对于咖啡体验和中国传统院落的全新诠释。
古人的纸窗户是如何抗风挡雨的?可别小瞧,里面的学问很大
文|飞鱼说史
糊窗用桃花纸涂以水油,取其甚明。——《唐宋白孔六帖》
电视剧中会有这样的场景:
屋里正在进行秘密商讨“大事”,而屋外往往就会有人用手指戳破窗户上的纸,进行“偷窥”,进而使其他人知晓了不能被知晓的事,亦或者戳破窗户纸从外面插进一根输送迷烟的管子,进而达到自己要做坏事的目的。
这种场景不禁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窗户纸的作用,其实就是用来被戳破的。
一戳就破的窗户纸
但是,古代所有建筑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影视剧情的需要罢了,不过用纸糊窗户,在历史中却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唐宋时期,纸已经被用在了窗户上,可是那时候并没有普及,直到明清时期,用纸糊窗户才真正普及,直到近代玻璃的传入和铝合金等材料的窗户普及后,木窗和用纸糊窗户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问题就来了,纸遇水或者大风天气会烂掉,古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风吹?知晓答案后由衷感叹古人智慧超然,原来古人用的纸可不是一般的纸,而且还有另外的讲究,不过我们还要从布说起。
古人最早是用布糊窗户。
布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晚期,最早被人们使用的布是麻布,也就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纤维,然后经过加工而制成的,现在在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能见到这种麻布了。
窗户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雨天和冬天,无法遮挡的窗户就成为了一种“折磨”,由于古人用布的历史比较早,等到窗户出现的时候,为了应对恶劣的天气,自然就想到了用布糊在窗户上,古人的这种用布糊窗户,在历史上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古代的窗户
但是,用布的成本比较高,在古代布就是财富,把布当成一种消耗品,自然在普通民众家庭中会成为一种“负担”,再加上把布长期固定在窗户上比较难,此外布的透光性也不好,这就让人们萌生出了寻找代替布来糊窗户的想法。
那么古人想到了用什么来糊窗户呢?答案是纸。
古人用纸糊窗户。
纸在我国的出现并不晚,蔡伦改造了造纸术之后,纸就成为了一种日常中常见的一种物品,但是用在窗户上,还是比较晚的,这是因为那时候的纸主要是用来书写,是社会上层人士使用的,普通民众想用不仅用不起,也买不到。
复古的窗户
在唐宋时期造纸业已经相当发达,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纸张,纸也开始走进普通民众的家中,这就让用纸来遮挡窗户,有了可能性,不过大规模普及用纸糊窗,是在明清时期。
此外,纸张用在窗户上也有了布无法达到的优点,比如过更换起来比较方便,比如说,透光性远远要好于布,再比如说纸的成本是远低于布的。
在冬季时,还可以用多层纸来糊窗户,这样就增加了纸的硬度,此外,还可以在窗户的里外两边,都糊上纸,这样也就增加了窗户抗风寒的能力,从而被更多的人接受。
当然,地区不同,糊窗户的方式也不同,比如说,古代的南方喜欢把纸糊在窗户里侧,而北方则更愿意把纸糊在窗户外侧。
古建筑物中的窗户
正如那句俗语所说:东北三大怪,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第二怪大姑娘叼着大烟袋,第三怪养个孩子吊起来。
那么为何在东北窗户纸要糊在外面呢,这样不是更容易损坏吗,其实这是因为东北天气的寒冷,糊在屋里容易被水蒸气给破坏,不过在特别寒冷天气,窗户两面都糊纸则也比较普遍。
古人的纸窗户是如何抗风挡雨的?
说到了用纸糊窗户,不少人可能会有个疑问,纸遇水很容易损坏,用在窗户上不是被雨淋了坏了,这样一来不是每逢恶劣天气都要重新糊窗户吗,岂不是很麻烦,古人用纸糊窗户真的不担心雨淋?
对于这个问题,古人还真不担心,因为古人有解决的办法,其实被广泛应用于窗户的纸并不是普通的纸,而是油纸,正如《唐宋白孔六帖》记载:糊窗用桃花纸涂以水油,这个油纸也就是古人用来制作雨伞的材料,至于油纸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了。
油纸伞
当然用油纸糊窗户,并不能让古人真正在恶劣天气高枕无忧,为饵更好的享受生活,古人还发明了一种窗板,此外还会在窗户和窗板之间装上棉帘,好天气时取下来,恶劣天气在装上,不仅能保护窗户纸,还能保暖,简直完美。
难道这样就完了吗?当然没有,不然就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为了应对雨天,古人在房屋的建造上也动了心思,那就是一般都是采用回廊式设计,而在房顶还会向外伸出长长的房檐,这也就保证了雨不会轻易打湿纸窗户。
如果对此这种建筑不熟悉的话,可以看看明清时期依然存世的古建筑,从房屋的构造中,我们就会发现古人的智慧那是绝对超然的。
飞鱼说:
古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古人:我们用的纸可不是一般的纸,从这件不经意的小发明,我们就能看出古人超然的智慧,尤其是近期出土的一些古代文物,其中更是蕴含了古人的奇思妙想,甚至一些物品,我们根本都无法想象古人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
比如说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古建筑或者物品,其中蕴含的古人的智慧,则更是让人惊叹,可以说直到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都没有彻底弄清其中的门门道道。
既然说到了古人超然的智慧,那么您还知道哪些让人惊叹的发明或者物品呢?
参考资料:《营造法式》、《唐宋白孔六帖》等。
(本文系飞鱼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半颗亭中式合院民居,半颗亭,一棵树,八庭院,曲径通幽几回廊
摘要: 半颗亭民居的庭院围合感强,给人安全、安宁、归属感,房间相互之间,房间与围墙之间,形成虚灵空间,建筑显得灵巧。
白墙灰瓦,建筑朴实中显露富贵和品味。
现代简洁材料,融入四合院精髓。
视频加载中...
半颗亭中式民居,位于江西龙虎山一个古老的村庄中,是古民居现代化的一个典型实例。
龙虎山脚下,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抬头有蓝天,院中有花木。主人可以在半开敞的廊子中,歇息、聊天、喝茶、吃饭、待客,或在全开敞的庭院中活动,堪比世外桃源。
半颗亭的白墙、青瓦、灰门楼,古朴素雅;层楼叠院,曲径回廊,与亭台的和谐组合,构成新式民居基调。
建筑体量不盲求气势,不求高大,非常的有亲和力,有尺度感,富有人情味,十分得体;建筑内部装修简洁朴实,不求铺张,非常的清新,有温暖之美。
半颗亭民居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高低错落,半遮半掩,半藏半露,富于变化,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内部布置力求随意,内部门厅,廊子交通空间,结合自然。
自然性,尺度感,平民化,人情味,是半颗亭民居的个性特征,形象特色。
庭院是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半颗亭的每个院子,无论大小,都是合院的细胞。即使平面很小的地方,或楼上,只要条件允许,半颗亭都会打开空间来做成院子。在院子内摆些盆花,栽点果树,赏心悦目,自给自足。
整体
半颗亭民居的四个立面,远看就是围墙上开了些窗户,入口门牌的处理,院墙与房屋的进深,自然形成的高低错落,不用刻意去处理就能呈现出一种美感!
内部主庭院四周立面以白色调为主,只有少量的木色,青砖面层。这样就不会像古建那样,一个构建一个构建磊叠的很复杂,看着复杂,施工复杂,造价还高。
半颗亭民居象征的用木材,青砖面融入庭院,整个庭院看起来清新,古朴,却有现代的气息,简洁之中又有几分随意的气氛。主人喜欢室外,这样的房子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半颗亭民居多庭院,一共有八个,每个宅居都有院子。
建筑平面布局以主庭院为中心灵活布置,空间有韵律感,布局紧凑,院落起伏,层层相套,在有限的空间里组织的极为精彩。
院子串院子,空间虚实转换。
从建筑功能上看,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并便于排水。
入口
庭院入口位于南侧,入口大门宽2米,高3.3米,具有与人亲切的尺度感,符合居住建筑的特征。
入口右侧有个小庭院,白墙,灰瓦,方窗,小树,往上看墙和房形成一线天。
左边是方正的芭蕉小院子,芭蕉向天空生长延伸,四周墙体的白,格外衬托出芭蕉的绿,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设计更多的是一种功夫,不是贴金,花钱就会出好东西的。贵的设计师贵在长年的学习工作实践中掌握到、体验到的知识、设计的概念、比例的锻炼、造型的审美、技术的掌握,及始终如一的热爱等等。
入口院子宽2.45米,长有5米,进入主院的内部有一定的距离,这种入口的设计,将入口分了两个层次,入口门厅完全无法看到庭院内部的情况,增进主院的神秘感,和心理安全感。
理想的居住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一般不直接开向外面,譬如人的五脏六腑一样,有咽喉的保护。
即使条件差些,也得做个玄关。
主庭院
主庭院以半颗亭,一棵树为主题,进深7.5米,宽9米,尺度、空间宜人。
庭院在如今高价卖建筑面积的城市只能是梦想,设计院里的设计师们,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地产商拼命的挤出值钱的有效面积。
古民居的思路恰恰与之相反,尽量留出些养花种树,看似无效的面积,空间却自然就舒适了。
主人可以在院子进行户外活动,养些花草,布置各种各样的盆景;千姿百态的花卉,泉水池上的金鱼,形成环境舒适而幽静的自家天地。
主庭院四周,廊子宽度为1.5米到2.2米,通常以放一个8人桌子为最小宽度。
夏天的时候,直接在廊子里摆上桌椅吃饭,非常凉快!
半颗亭
入口长院子往前看是半颗亭亭子,是整个庭院的主角。
半颗亭下布置人工泉水池,泉水发出咕咕的声响,给整个院子增添了生气。
半颗亭通过西边的廊子进,三面布置座椅板,也是半颗亭民居一个重要的半室外的休息之处。
对于不喜欢呆在房间里面,喜欢呼吸室外新鲜空气的人来说,这个半颗亭就是一个梦寐以求的处所。
这也正是庭院的魅力所在!
客厅
客厅位于正方朝南,客厅朝北是一个细长小院子,这样客厅南北采光,同时形成通风。
餐厅和客厅形成一个大空间。
厨房靠餐厅侧边。
厨房室外旁边的小院子,布置一个卫生间,方便使用。
次楼
入口廊子往右拐,就是两层高的次楼的廊子。
下面两间卧室,上面两间卧室,次楼靠外围墙处设带前室厕所,使用方便而隐蔽。
次楼底层卧室,供年长者使用,卧室出门就是大庭院。
天井
天井,是半颗亭民居最基本的建筑格式,作为半颗亭民居的主要空间构成元素,蕴含了主人的丰富文化,有深院,有天井,封闭而又开放,与天通,与地连。
天井的设计,既通畅又封闭,结构简单,灵活,有效解决当地气候潮湿的问题,可以采光,通风,防火,防潮,满足主人的实际需求。
室外的阳光经过天井进入室内,光线变得柔和而温馨。
天井,突破了室内空间的封闭感。
人们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坐井观天”,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可以与至高无上的天进行对话,交流,可与天地神相往来,体会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向往!
居室中的客厅面对天井开放,客厅和主院合为一体,坐在客厅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
名副其实的“坐井观天”。
天井空间——虚实构成。若说空间有相对固定的集合特征为“实”,风光水汽变化不定则为“虚”。
天井下的门窗的设计理念也强调通气“虚”的一面,使整个天井住宅内通道路线形成通气系统。
天井、庭院的设计,对高地价高房价的今天,是一种启发,一种对住宅小区的反思。
好的建筑应该是一对一的,从材料的选择,功能的表达,感情的抒发,都应该尊重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而不是一片西不西,洋又洋不到位的简欧,千篇一律。
居住,从古到今,都应该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一件事,由钢筋水泥构筑的当今城市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只能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活动空间,至于是否住的舒服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们所处的社会,虽然已经由工业时代开始向信息时代转变,但长期的工业文明,让人们更想亲近大自然。
越来越多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需要一个健康、舒适的空间,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建筑。
二楼
次楼二层上布置两间卧室,主卧布置在客厅之上,带卫生间。
主卧旁边有楼梯可以到达楼顶,可以到楼顶的亭子休息,眺望远处龙虎山的风景,悠哉、美哉!
晚上乘凉,遥望星空,凉风习习,心旷神怡!
半颗亭民居的设计元素来自徽派建筑,徽派建筑的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
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窄,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
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由于潮气和技术的进步,楼层活动有变化,明代主要的活动在楼上,清代主要活动转到地面层。
半颗亭民居由于用的是现代的建筑材料,防水、防火,有比木材优越的性能,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楼上,楼下不会有返潮,怕火的问题。
徽派装修主要在雕刻上特别复杂,古徽州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其他部件也均有讲究。
现在这样的施工很难实现,工人难请,木料也贵,甚至雕刻用的砖,也很少质量达到要求的,所以传统一定得结合现在技术来改造。
比如明式徽派,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髹以桐油。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
这些在如今很难有工人施工,而且古徽州民居相对繁琐,造价高,不一定适合现在的人建造。
半颗亭民居将这些所有的构造舍去,只是局部用些木纹色来象征,其他墙面也不用木柱和窗格,用的是白墙和大的铝合金框的大玻璃,所以古朴的空间之中,有一定的现代气息。
半颗亭民居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民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建筑风格古雅,简洁,富丽。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化无穷,在空间和结构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以马头墙和灰瓦为基调,点缀木纹暖色。富于美感的外观整体,两房一体,外立面高墙封闭,墙面和马头墙高低进退错落有致,在质朴中透着清秀。
自建房独立于商品房而成一个体系,从历史到现在都是人们生活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商品房大同小异的今天,民居也是建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喜欢就关注我吧!
设计师:蒋永
2019年9月30日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