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积石山快讯

频道:理财产品 日期: 浏览:0

文章目录:

1、把好质量关 交出满意房——甘肃建投全力推进积石山灾后恢复重建2、甘肃积石山:活动板房里不灭的希望3、甘肃积石山:活动板房里不灭的希望

把好质量关 交出满意房——甘肃建投全力推进积石山灾后恢复重建

来源:【新甘肃】

把好质量关 交出满意房

——甘肃建投全力推进积石山灾后恢复重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一幢幢崭新的安置房整齐排列、一条条村内正在铺设的硬化路、一个个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8月中旬,积石山灾后恢复重建进入攻坚冲刺阶段,甘肃建投各项目一线毫不松懈抓实重点任务,加快项目进度,确保工程按期交付使用,群众早日搬入新居。

工期进度一刻不耽搁

汽车吊四处林立、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有序忙碌……8月19日,记者在甘肃建投承建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四堡子村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看到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

从正在修建的村口牌坊沿着主路往前走,商业中心、公共卫生间、村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依次排开。

“这是我们正在修建的公共设施,目前主楼完成约90%、室外工程完成约65%,建成后可为搬来的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保障。”甘肃建投大河家镇四堡子村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项目负责人牛勇说。

甘肃建投承建了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1个。自4月10日项目整体开工建设以来,甘肃建投按照“重质量、保安全、抓进度”的要求,倒排工期、班组穿插,分五个工区平行施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根据项目施工面积大、楼层低的实际,我们调用近100台汽车吊平行施工,高峰期项目施工人员达到3600余人,目前5个安置点陆续达到交付使用标准,可以按时交付使用。”甘肃建投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副总指挥、临夏公司董事长李芝树说。

截至目前,甘肃建投承建的积石山县5个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封顶,各个安置点室内外装饰装修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室外附属工程正紧张有序施工,周边的基础设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完善中。

确保房屋安全实用

灾后恢复重建托起了受灾群众的新希望,房屋质量至关重要。

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从选址规划到材料采购,从施工建设到质量监管,甘肃建投施工团队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

“在房屋混凝土浇筑时,我们各项目部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现场指导,明确责任,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房屋质量。”李芝树说。

在施工现场,甘肃建投还组织专业监理团队,进行自验,确保每一套房屋都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监理人员24小时驻守,每日不定期对高空作业临时用电、材料调用等危险性较大的工序进行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跟踪整改完成,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出现。

“我们对进场的材料进行验收,检查合格的材料方可用于施工,每一个施工项目都要进行验收,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监理工程师张方方说。

盖出群众满意的住房

“咱们这个住房的设计层高是3.3米,板厚12厘米。”

近日,甘肃建投四堡子村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项目施工技术人员李延熊正忙着与村民代表进行房屋自验。

记者跟随李延熊走进新盖好的安置房,房屋宽敞明亮,瓷砖地板、木质门窗、灯具卫浴等一应俱全。

“我们新盖的住房户型有4种,都是前期对村民住房需求进行调研后确定的户型,目前房屋建设全部完成简装,可搬家入住。”李延熊说。

据介绍,新建的房屋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优质的建筑材料,每栋房屋都配备了包括水电、通信、道路等设施,确保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条件。

“房屋里的这些基础装修材料都是村民自己选的。”积石山县刘集乡刘集村党支部副书记马东辉说,甘肃建投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会不定期举行“群众开放日”,组织村民代表来现场查看新房的质量,并由村民代表自选房屋装饰材料,尽力盖出群众满意的住房。

“安置房的地板砖、门窗颜色、卫浴五金等都是我们村民代表自己选的,我也参与了刚刚的验收,完全达到要求,真是非常满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四堡子村村民代表张正林说,看到这满意的房子,就想早点入住。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甘肃积石山:活动板房里不灭的希望

来源:中国青年报

开栏的话

新春将至,万家期待团圆。那些奋战在艰苦地区、特殊行业的建设者们,是如何在寒风中坚守岗位的?遭受洪水、暴雪、地震的灾区群众,重启后的新生活过得怎么样?铁路、民航、公路等交通行业的年轻人又是如何保障群众出行的?《中国青年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一线,亲身体验,全媒体报道这些可爱可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者。

——————————

进入农历腊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袭击陇原,各地气温骤降。在甘肃积石山地震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高原户外寒气袭人,而活动板房里却是一派暖意融融。

在大河家镇梅坡村安置点,57岁的法刚这几天把炉子烧得很旺,没有觉得冷,“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带好孙子,天气变了,可不能让两个宝宝感冒”。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法刚家的房子裂了,成了危房,全家被安置到中铁二十一局援建的首批活动板房。之后几天,安置点通了电、有了自来水,米面油这些基本生活物资也都全了。看到一家老小生活有了保障,法刚27岁的儿子法国强就带着媳妇回到西宁打工。

“日子还要继续,他们两个年轻人还得抓紧挣钱养家。”法刚让两个年轻人放心,自己和老伴承担起照看年幼孙子的任务。

法国强之前曾在北京、广州打过工,这两年媳妇生娃,家中老小都要照料,就回到了离家不远的西宁,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元。他说这次带媳妇一起去西宁,“就想着两个人可以互相照料,还可以多一份收入”。法刚有哮喘病,干不了重活,之前在家只种着5亩地,他打算开春后还要养一些牛羊来增加收入。

这些天,村子召集受灾群众开了好几次会,安排灾后重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法刚每次都会准时参加,会后全家开视频会,一起商量开春如何重建家园。“国家有帮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得振作起来,未来的日子还得靠自己努力。”每次打视频电话,他都会鼓励全家自力更生。

在梅坡村4社安置点,这些天来,13岁的六年级学生马婷也没闲着。她一边帮家人做家务,一边带着四年级的弟弟马国荣复习功课、做寒假作业,为新学期做准备。

“地震发生后,学校教室也受损了,我们就没有回到校园,现在生活都稳定下来了,要抓紧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在梅坡小学六年级,马婷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地震前不久,她还收获了学校颁发的六年级前半学期学业水平检测优胜奖。

家里房屋受损严重,重建需要规整家具,养着的几只羊也需要照料。大人们忙前忙后,马婷就自觉担负起收拾房间和照看弟弟的任务。姐弟俩每天做寒假作业,抽出时间把活动板房打扫得干干净净。活动板房里有免费的网络,姐弟俩还会看一些视频学习资料。

按照当地统一安排,灾区学校在2月下旬开学复课,在村头的梅坡小学的教室里,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大河家项目部校舍维修队的工人也忙得不可开交。地震造成梅坡小学教学楼外墙保温层开裂,部分室内充填墙开裂,部分门窗变形。经过专业检测,教学楼主体框架完好,重点要对开裂墙面进行修复。接到任务后,维修队18名技术骨干入住学校,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加班加点赶工期。

“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我们务必要按时完成施工任务,保证孩子们在春季开学时能顺利走进新教室,在安全整洁的环境中开启新的学期。”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大河家项目部安全总监王东新说。

在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大河家镇陈家村安置点,这几天也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技能培训机构来到了村头,年轻人们积极响应,加入到学习一技之长的队伍中。

38岁的马麻乃是陈家村5社村民,这次地震家里的房子严重损毁,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地震前,他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惠州电子厂打工,每个月能挣4000元。震后第三天,他赶回家中,看着满目疮痍的家和受惊的妻儿,“心里不是滋味儿”。

在政府的安排下,一家人住进了温暖的活动板房。最近,当地人社部门启动面向受灾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陈家村开了电工和焊工培训班,接到村里的通知,马麻乃第一时间报了名。“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学一门技术就能增加收入,这次送上门来了,必须要抓住机会。”学电工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没上过学的马麻乃就选择了入门相对简单的焊工班,每天准时入学,上午学习理论知识,下午开展实操训练。

为了办好这个班,承担培训任务的甘肃康县创联培训学校校长杨学元带了18名骨干教师,搭建帐篷学校,配套实训设备,手把手教学员技术。经过10天的学习,之前从没接触过电焊的马麻乃已经初步掌握了电焊的技术要领,一般的焊接任务都能拿下。

首期培训半个月,陈家村安置点有100名年轻人报名参加。杨学元想着,要争取让学员通过职业技能认定,“这样学成后出去务工就有了通行证,收入也会大幅增加”。

马麻乃学电焊技术,他的妻子索哈非车也没闲着,报了村里的家政培训课,每天早出晚归去上课,学习护理老人、照看孩童、保洁卫生等知识,留下家里4个孩子由14岁的大女儿照料。

“有了一门技术,我们就多了一种选择,开春生活就有希望。”马麻乃心里筹划着,开春一边重建家园,一边重启自己的事业。“我准备就近找份电焊工的工作或开个电焊铺,让妻子在镇上做家政服务,生活就会重新开始。”他说。

在陈家村安置点,近期还活跃着一支青年力量,他们就是寒假返乡的大学生。19岁的苏萍是西北民族大学大一学生,放寒假回家后,她响应共青团号召,加入返家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就近在陈家村安置点开展工作。和她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还有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上学的姐姐苏晶和村里其他9名返乡大学生。

这些天来,除了在村委会带领下开展入户调查统计,录入各种数据,志愿者们还组织安置点的孩子开展文体活动。安置点文化室里,陈列着各方捐助的图书、电视和各种文体器材,苏萍和同伴每天都组织活动,让孩子们聚在一起读书。暖和的时候,还在户外做游戏。

“我们的队伍里有学音乐舞蹈的,也有学学前教育的,大家发挥所长,每个人出一分力,灾区的孩子就会增添一份快乐,收获更多成长。”苏萍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甘肃积石山:活动板房里不灭的希望

开栏的话

新春将至,万家期待团圆。那些奋战在艰苦地区、特殊行业的建设者们,是如何在寒风中坚守岗位的?遭受洪水、暴雪、地震的灾区群众,重启后的新生活过得怎么样?铁路、民航、公路等交通行业的年轻人又是如何保障群众出行的?《中国青年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一线,亲身体验,全媒体报道这些可爱可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者。

——————————

进入农历腊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袭击陇原,各地气温骤降。在甘肃积石山地震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高原户外寒气袭人,而活动板房里却是一派暖意融融。

在大河家镇梅坡村安置点,57岁的法刚这几天把炉子烧得很旺,没有觉得冷,“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带好孙子,天气变了,可不能让两个宝宝感冒”。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法刚家的房子裂了,成了危房,全家被安置到中铁二十一局援建的首批活动板房。之后几天,安置点通了电、有了自来水,米面油这些基本生活物资也都全了。看到一家老小生活有了保障,法刚27岁的儿子法国强就带着媳妇回到西宁打工。

“日子还要继续,他们两个年轻人还得抓紧挣钱养家。”法刚让两个年轻人放心,自己和老伴承担起照看年幼孙子的任务。

法国强之前曾在北京、广州打过工,这两年媳妇生娃,家中老小都要照料,就回到了离家不远的西宁,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元。他说这次带媳妇一起去西宁,“就想着两个人可以互相照料,还可以多一份收入”。法刚有哮喘病,干不了重活,之前在家只种着5亩地,他打算开春后还要养一些牛羊来增加收入。

这些天,村子召集受灾群众开了好几次会,安排灾后重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法刚每次都会准时参加,会后全家开视频会,一起商量开春如何重建家园。“国家有帮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得振作起来,未来的日子还得靠自己努力。”每次打视频电话,他都会鼓励全家自力更生。

在梅坡村4社安置点,这些天来,13岁的六年级学生马婷也没闲着。她一边帮家人做家务,一边带着四年级的弟弟马国荣复习功课、做寒假作业,为新学期做准备。

“地震发生后,学校教室也受损了,我们就没有回到校园,现在生活都稳定下来了,要抓紧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在梅坡小学六年级,马婷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地震前不久,她还收获了学校颁发的六年级前半学期学业水平检测优胜奖。

家里房屋受损严重,重建需要规整家具,养着的几只羊也需要照料。大人们忙前忙后,马婷就自觉担负起收拾房间和照看弟弟的任务。姐弟俩每天做寒假作业,抽出时间把活动板房打扫得干干净净。活动板房里有免费的网络,姐弟俩还会看一些视频学习资料。

按照当地统一安排,灾区学校在2月下旬开学复课,在村头的梅坡小学的教室里,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大河家项目部校舍维修队的工人也忙得不可开交。地震造成梅坡小学教学楼外墙保温层开裂,部分室内充填墙开裂,部分门窗变形。经过专业检测,教学楼主体框架完好,重点要对开裂墙面进行修复。接到任务后,维修队18名技术骨干入住学校,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加班加点赶工期。

“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我们务必要按时完成施工任务,保证孩子们在春季开学时能顺利走进新教室,在安全整洁的环境中开启新的学期。”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大河家项目部安全总监王东新说。

在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大河家镇陈家村安置点,这几天也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技能培训机构来到了村头,年轻人们积极响应,加入到学习一技之长的队伍中。

38岁的马麻乃是陈家村5社村民,这次地震家里的房子严重损毁,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地震前,他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惠州电子厂打工,每个月能挣4000元。震后第三天,他赶回家中,看着满目疮痍的家和受惊的妻儿,“心里不是滋味儿”。

在政府的安排下,一家人住进了温暖的活动板房。最近,当地人社部门启动面向受灾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陈家村开了电工和焊工培训班,接到村里的通知,马麻乃第一时间报了名。“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学一门技术就能增加收入,这次送上门来了,必须要抓住机会。”学电工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没上过学的马麻乃就选择了入门相对简单的焊工班,每天准时入学,上午学习理论知识,下午开展实操训练。

为了办好这个班,承担培训任务的甘肃康县创联培训学校校长杨学元带了18名骨干教师,搭建帐篷学校,配套实训设备,手把手教学员技术。经过10天的学习,之前从没接触过电焊的马麻乃已经初步掌握了电焊的技术要领,一般的焊接任务都能拿下。

首期培训半个月,陈家村安置点有100名年轻人报名参加。杨学元想着,要争取让学员通过职业技能认定,“这样学成后出去务工就有了通行证,收入也会大幅增加”。

马麻乃学电焊技术,他的妻子索哈非车也没闲着,报了村里的家政培训课,每天早出晚归去上课,学习护理老人、照看孩童、保洁卫生等知识,留下家里4个孩子由14岁的大女儿照料。

“有了一门技术,我们就多了一种选择,开春生活就有希望。”马麻乃心里筹划着,开春一边重建家园,一边重启自己的事业。“我准备就近找份电焊工的工作或开个电焊铺,让妻子在镇上做家政服务,生活就会重新开始。”他说。

在陈家村安置点,近期还活跃着一支青年力量,他们就是寒假返乡的大学生。19岁的苏萍是西北民族大学大一学生,放寒假回家后,她响应共青团号召,加入返家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就近在陈家村安置点开展工作。和她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还有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上学的姐姐苏晶和村里其他9名返乡大学生。

这些天来,除了在村委会带领下开展入户调查统计,录入各种数据,志愿者们还组织安置点的孩子开展文体活动。安置点文化室里,陈列着各方捐助的图书、电视和各种文体器材,苏萍和同伴每天都组织活动,让孩子们聚在一起读书。暖和的时候,还在户外做游戏。

“我们的队伍里有学音乐舞蹈的,也有学学前教育的,大家发挥所长,每个人出一分力,灾区的孩子就会增添一份快乐,收获更多成长。”苏萍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卓,惠滢,陈鼎

来源:中国青年报

高端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品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