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潍坊临朐:暖胃又暖心一碗面“拉”出民族团结协奏曲2、当一天普查员 | “行动派”的“绣花功夫”3、临朐:烙画巧手刘政? 在葫芦上烙刻“福禄”人生
潍坊临朐:暖胃又暖心一碗面“拉”出民族团结协奏曲
大众网记者 武文惠 李溯 视频 张顺 潍坊报道
“和面、揉面、拉面、烧水、下锅,一气呵成;面熟、舀汤、撒料、放肉、上桌,行云流水;翠绿的葱花、透黄的面条、清亮的汤色,好看忒香……”3月20日中午,潍坊市临朐县辛寨街道康乐敬老院的100多位老人们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一场视觉和味觉俱佳的拉面盛宴,吃着香喷喷的牛肉拉面,他们不停地连声称赞:“好吃!真好吃!师傅现场拉的面特别的香!”看着一碗碗暖胃又暖心的拉面,我们不禁好奇其这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热心送面 进村入户17次免费送上现做拉面
在临朐辛寨康乐敬老院,一位拉面师傅正利用简单搭建的操作台现场展示起自己的拉面技艺。只见一个个圆滚滚的面团,拉面师傅两三下就变成了细长的拉面。揉面、拉面、煮面、装碗……不到一会儿,整个院里便烟雾缭绕、香气四溢。在一阵阵叫好声中,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拉面被端上了老人们的餐桌。“我很久没吃到这么好吃的拉面了!”不少老人边吃边说。
看到老人们吃得如此开心,拉面师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据了解,这位拉面大厨名叫马萧,来自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现在是临朐县五井镇一家兰州拉面馆的老板。早在2007年,马萧就跟随同乡来到潍坊市临朐县,正式走上了他的拉面人生。17年过去,他不仅从“马由奴四”成了“马萧”,还从一名学徒工成了面馆老板。2008年,马萧开始经营起一家拉面馆。依靠扎实的手艺和不懈的努力,他逐渐积累了口碑和人气,面馆生意逐渐步入正轨,日渐红火。
“来临朐这几年,我被这里热情真诚的淳朴民风所打动,感受到一种回家的温暖。”马萧说道,“我发现来店里吃饭的大多都是年轻人。我寻思有很多本地老人肯定没见过正宗牛肉拉面是怎么做出来的,甚至还有的没吃过拉面。”
从2023年11月开始,马萧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吃上最新鲜的正宗拉面,主动带着锅碗和食材走村入户,免费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送拉面。一个锅炉,一个灶台,两罐煤气,一张桌子,就是他随时能移动的简易“牛肉面馆”。相对于其他面馆,这个临时搭建的“牛肉面馆”不但完全免费,而且还是“送面上门”。短短4个月,马萧的“牛肉面馆”已经走过16个地方,赢得了当地村民们的一致肯定。
贴心双向奔赴 走进敬老院拉面暖人心
“这是我做‘送面入户’活动以来的第17个地方。这次是受王哥的邀请,专门来到辛寨街道康乐敬老院为老人们做拉面吃。”马萧一边拉面一边给记者介绍道。
马萧口中所介绍的“王哥”,是辛寨街道的一名普通党员——王凯。机缘巧合之下,王凯看到马萧到石峪村送面的视频,便一下子联想到镇里的养老院。于是,他主动联系上马萧,邀请马萧到辛寨街道的康乐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一份温暖。
“当时刷短视频看到马萧给老人送面,我就挺感动的。一个回族小伙有这样一份觉悟,那咱们更是得献一份自己的爱心。作为一名党员,我是想着能为村里的老人做点什么事。跟马萧联系之后,我们俩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康乐敬老院举办这么一场活动。”王凯解释道。
据介绍,康乐敬老院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大约可容纳120人。目前,主体楼共分三层:一楼住的是症状较为严重和明显的失能老人,二楼则是半失能老人,三楼住的是健康老人。“这边的医生是辛寨中心卫生院的专科医生带着专业的医疗、康复、护理团队驻扎到敬老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养老、护理、康复等全面服务。”辛寨街道康乐敬老院负责人告诉记者。
当天上午十点左右,马萧带着各种厨具和食材来到辛寨街道康乐敬老院。王凯利落地给马萧架起桌子。不一会儿,一个简易的“拉面馆”就地诞生。很快,康乐敬老院的老人们就吃上了美味可口的牛肉拉面。与此同时,马萧和王凯则顾不上休息,驱车赶往一部分孤寡老人的家中,为卧床在家的老人们送上一份温暖。
“吃着这热乎乎的拉面,不仅胃暖,心也暖,真的感觉太幸福啦。”“你们真是太用心了,味道好极了,很感谢你们专程过来给我们拉面!”这些卧床的老人们品尝完拉面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笑着为马萧和王凯点赞。
一碗牛肉拉面让老人们吃的开心,如何让更多农村老人们老有所养?近年来,临朐县辛寨街道充分整合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发挥两者在医疗救助与养老护理方面的优势,开展医养结合项目示范点建设,探索破解农村地区的养老难题。医养结合模式,改变了原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的状况,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卫生院不能长住、养老院不能医病”的“两张皮”问题,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下一步,潍坊临朐将继续立足实际,发挥辛寨养老特色,进一步健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智慧助老模式,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社区医养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社区医养服务机构和设施,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社区医养服务的主体,推进当地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当一天普查员 | “行动派”的“绣花功夫”
中国文物报记者 翟如月
对“四普”的第一个印象,是“早”。
凌晨五点半,意识还没从睡梦中完全清醒,人已经在奔赴第一个调查点的路上。临朐县普查队的队员们却说,他们有时四点多就集合出发了,这个时间算晚的。
平原上的柏油路又平又阔。经过二十分钟路程,天光亮了些,我们也到达了今天的第一站:张家寨村。彼时,整个村庄都还在晨雾中沉睡。根据调查走访获得的线索,眼前的玉米地下可能掩藏着一处古代遗址,但深度几何,规模大小,都还是未知数。
临朐县普查队负责人衣同娟,是临朐县博物馆的馆长,也是一位扎根文物行业三十多年的老前辈,走路、讲话、做事都是铿锵有力、干脆利落。她在下车点分配好任务,手臂一挥:“好,干吧!”两支队伍闻令而动,拿起仪器和设备扎进了玉米地。我们跟随其中一组,在野草晨露中开始了“一日体验”。
第二个印象,是“泥”。
刘师傅在台地边界打下了第一铲,带出来的泥土里,有明显的熟土层。待到一个探坑打完,“有60厘米的文化层!这里肯定是遗址。”听到衣馆长的判断,大家的心情雀跃不已。
通往玉米地深处的田间窄路上,随机散落着破碎的陶片、瓦片。“这块上面有布纹,这个遗址至少可以确定到汉代。”衣馆长一边辨认一边科普,队员们认真听着,把这块陶片装进了标本袋。
这个遗址的规模超出了预料。探铲越探越远,一行人在玉米地里越走越深。又宽又长的玉米叶子不时“拦住去路”,普查队员们却如履平地般寻路、避障,脚步没有丝毫停滞。记者一行却在田埂上深一脚、浅一脚,两米高的玉米秧将人的视线完全阻隔,一不留神就会掉队。
在玉米地里穿梭了近两个小时,才把遗址的边界摸清。天气微雨,无人机没法起飞,张家寨村遗址的工作告一段落,大家在田间地头吃完了早餐。
接着,队伍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东上林村东南遗址。
这是一处“三普”复核点,普查队从遗址界碑附近开始打探坑。看着刘师傅用起探铲来轻松自如,大家也忍不住要试一试。可刘师傅手里轻巧听话的探铲,在我们这些“菜鸟”手中,插不下,转不动,使了半天力气,采到的土样只有三五厘米。经年累月的勘探工作,让刘师傅的手掌上磨出一排小丘状的老茧。
这处遗址的分布范围比第一处更广,从马路边走进樱桃园,穿过玉米地又到荒草地,十几个一米多深的探坑打下去,遗址的范围才逐渐清晰。两处遗址测完,所有人的鞋底和裤脚已经全是泥巴。
第三个印象,是“细”。
下午调查的三处点位都是地上不可移动文物,比起上午在田野里四处“卡边”,地上文物的普查登录省去了一些脚力,但对数据的要求更加精确。除了长、宽、高,还要记录附属文物的位置和尺寸、各主要部件的相对位置,超过10平方米的文物要有两个以上测点,拍摄佐证年代的证据照片……待所有数据采集完备,队员们还要根据采集数据绘制平面图。
天光已晚,外业工作告一段落,队员们又来到临朐县博物馆,开始内业整理。
临朐县的文物普查标本库房设在临朐县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一组队员把外业采集的各类标本集中到操作台上,依次清理、辨别、拍照、记录,再以采集地点为分组填写标本登记卡,最后装筐上架。另外一组队员负责将外业采集到的坐标、图片等信息按不同点位上传至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系统,同时做好备份工作。如此忙碌到八九点,一天的工作才算圆满结束。
在这里,普查队员刘玉姣为我们展示了一份各镇街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统计表。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普查队同时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登记,确保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制度、文物巡查员制度在基层发挥作用。爱惜人力,提升效率,他们努力让“四普”的调查价值最大化。
早出晚归,辛苦劳累,是每一个普查队员身处实地调查阶段的常态。但在临朐县普查队的队员们身上,洋溢着乐观和干劲。“全市领先”的进度,让团队骄傲,也让他们更加谨慎、更加努力。当被问到对“四普”工作有什么心得,衣馆长笑了笑,给了一个非常“行动派”的回答:“找,一切都是找。”
责编:李瑞 王朝阳
审核:徐秀丽
监制:李学良
来源:中国文物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临朐:烙画巧手刘政? 在葫芦上烙刻“福禄”人生
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7日讯 葫芦烙画艺术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在潍坊临朐县就有一位擅长葫芦烙画的匠人——刘政,他以火为墨、以铁为笔,经过千百次的烫烙,赋予葫芦新的神韵。
记者见到刘政时,他正在直播烙画的制作过程,只见他手持电烙笔,正伏在工作台前专心创作,随着手腕的轻微移动,伴着细缕青烟升起,一幅精美的花鸟作品便在方寸葫芦间悄然“盛放”。
说起与葫芦的结缘,刘政告诉记者,一次偶然机会,他在花鸟市场看到了葫芦上的烙画,栩栩如生的烙画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便萌生了学习葫芦雕刻的念头,刘政告诉记者,刚开始确实挺难,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所有事都得靠他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尝试。在反复不断尝试后,渐渐地他摸清了雕刻葫芦的“门道”,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葫芦寓意福禄,正是因为葫芦的美好寓意,刘政对葫芦的喜爱日益增加。从2012年至今,他一直钻研葫芦烙画,经刘政之手烙烫的葫芦不计其数,各式各样的花鸟、吉祥图案等,经他一烙烫,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刘政说,下步他打算把葫芦烙画技艺到学校中传承下去,发扬下去,同时,与更多葫芦爱好者、雕刻艺术爱好者进行交流,让葫芦烙画这朵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花越开越鲜艳。
闪电新闻记者 于刚 临朐县融媒体中心 王虎 潍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