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在山东飞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热致膨胀微球项目的生产车间里,设备高速运转,现场繁忙而有序。该项目所生产的热膨胀微球作为塑料和橡胶的理想轻质填料,具有回弹性好、耐压性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涂料印刷、泡沫工业、汽车制造等领域。
公司技术总监胡斌涛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产品是热致膨胀微球,产品受热后会发生明显膨胀,密度会从1000公斤每立方米降至20公斤每立方米。作为一种低密度材料,可以广泛用在塑料加工以及涂料等领域,能够明显降低材料的重量,并且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隔音性能。”
据了解,该项目以复旦大学科研成果为依托,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解决了膨胀微球在生产过程中耐温性能较差的问题。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还可应用于新能源和消费电子等高科技材料领域。以产学研合作为导向,该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后获得6项发明专利。
结构的调整、产品品质的升级,靠的是“借外力,强自己”。山东希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性能光学树脂材料的企业,企业长期与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围绕产业发展瓶颈和技术难题开展研发与创新,一举打破国外品牌技术“卡脖子”现象。
公司总经理李佳林表示,“公司的产品是高性能光学树脂材料,主要用于眼镜片的制作加工。这种材料的性能折光率比较高,做出来的镜片超轻超薄。目前该项技术已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高校与企业强强联合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注入强劲动能。而临港区通过体系化的专业服务,也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技术与市场,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李佳林告诉记者,“方舟创园模式对我们这种研发型公司的落地帮助很大。公司可以轻资产运行,让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并推向市场。从前期项目的手续办理,到车间的后期管理,方舟创园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我们可以专心生产,方舟创园模式对于我们这种从高校出来创业的团体很有吸引力。”
通过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得以迅速转化。方舟创园总经理王学利介绍,以复旦大学高分子系王海涛教授为核心的专家团队,成功研发的以悬浮技术为核心的飞皮新材料项目,年可生产聚合物微球新材料1500吨,突破了国外对该产品的技术垄断;以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团队为技术支撑的博化科技项目,成功研发出高性能聚氨酯光学树脂新材料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国内市场排名第一;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应用技术中心清奇新材料项目,成功研发年产6000吨硅烷改性聚醚产品,瞄准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军事国防、轨道交通等领域,打破了日本、韩国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以复旦大学博士团队研发的年产24吨的驰奥新材料项目,产品附加值高,打破荷兰独家技术垄断,实现国内首创。
“临港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与省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以‘引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临港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倪蒙告诉记者,通过深化校地企“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先后与复旦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知名院校签订校地企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沂蒙产业技术研究院、优特钢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北汽雷驰汽车工程产业学院、绿色化工产学研联合创新基地先后揭牌成立,为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化推广提供了桥梁纽带。
高质量推进校地合作,高标准布局科创平台。临港区集聚优质资源,先后打造国家级智能工厂、云计算“独角兽”等企业5家,培育院士工作站、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59家。今年1至6月份,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占比62.34%,同比增长50.66%,创历史新高。
临报融媒记者 徐淑刚 通讯员 张敬乾
编辑:杜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