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9年,这项原本无人问津的技术成为行业标准

频道:NFT 日期: 浏览:0

历经19年,华中科技大学张军营教授团队的团聚强化除尘协同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以下简称团聚协同技术),近日成功应用于三峡集团湖北能源集团鄂州发电有限公司。

团聚协同技术可实现一套设备同时对PM2.5、三氧化硫、脱硫废水等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开创了在空气预热器前端利用高温烟气以废治废的环保新思路,从源头降低气溶胶的形成,并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

在中国动力工程学会近日组织的“燃煤电厂细颗粒物团聚强化除尘协同脱硫废水零排放”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岳光溪认为:“该技术的应用没有增加新的污染源问题,是一种比较简约、低成本的降低电厂PM2.5排放的技术,而且达到了脱硫废水治理效果。”

得知自己的发明成果得到业界肯定,张军营感慨万千:“一项全新的科技成果最终转化成产品,又从产品一步步走进市场投入应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19年来,我带领团队跨过一个又一个台阶,亲眼见证了团聚协同技术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再到今天成为行业标准得到业内广泛认同,艰辛虽多,但也切切实实体会到做科研的无尽乐趣与成就感!”

为快速打开市场而免费提供技术

一直以来,脱硫废水是燃煤电厂处理难度最大的废水之一,含有重金属和高浓度氯离子,pH值偏酸性、固溶物含量高且具腐蚀性,这当中最难解决的就是氯离子和腐蚀性问题。

除了“水难治”,困扰燃煤电厂的难题还在于“霾难防”。去年冬天大面积雾霾现象,再一次证明了PM2.5、SO3细微颗粒形成的气溶胶是雾霾形成的最大元凶。

2002年,在科技部支持下,张军营带领团队,开始在成千上万种化合物中寻找最合适的材料。2009年,他们从果冻获得灵感,从有机化合物入手,结果PM2.5降低率可以达到50%以上,效果非常明显。2012年,张军营和他的团队发明的“燃煤超细颗粒化学团聚促进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有了技术专利,张军营想找个企业进行成果转化,但没料到,推广使用一项新科技技术,比研发这项技术更为艰难,“企业问,技术没有工业实际应用,怎么证明技术好呢?实验室测试的技术结果不能代表工业应用效果,必须通过工业示范才能验证技术的可行性。”

就在张军营一筹莫展之际,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空蓝环保公司)负责人李湧慧眼识珠相中了这项技术。

尽管看好团聚协同技术前景,但创业初期,李湧同样四处碰壁。“第一次去江西的电厂时,他们认为这个新技术,不可能达到我们所说的效果。”

没有别的选择,张军营和李湧决定免费提供技术来快速打开市场。2016年底,该技术在江西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被首次安装使用。2017年江西省环保厅的检测数据显示,技术投入使用后完全满足超低排放每立方米10毫克的要求,鉴定结果是每立方米1.7毫克。并且,相比湿式电除尘技术,初投资可节约三分之二,运行维护费用可以节约一半。

首次应用大获成功后,团聚协同技术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又相继在江西、山西、新疆、河南、安徽、湖北7省区的30多家企业进行应用。

从大规模推广应用到打造行业标准

为更好地推广技术,张军营加入了李湧创办的天空蓝环保公司,成为公司首席科学家。

“看到这些设备就像看到我的孩子一样,经过19年的努力终于长大成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的技术能够不断推广应用,为我们的蓝天保卫战作一份贡献。”

今年6月1日,团聚协同技术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纳为团体技术标准,国内首个关于烟气中颗粒物团聚装置的标准得以落地。

李湧认为,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执行的标准,不仅是行业内最高的标准,也意味着其在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上具有绝对优势,拥有巨大的“标准红利”。

此前,团聚协同技术是独家发明,市面上并无相似技术。“由于没有相关标准参考,就没有办法进行规范招投标,工程监理和工程验收也没有依据,造成企业不敢选用这种新型先进技术。现在有了技术标准,等于给相关企业吃了‘定心丸’,技术推广实施方也可实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团聚协同技术迎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未来可期!”李湧说。(张 娟 记者 陈 瑜)

铝合金门窗品牌

隔音降噪门窗

高端别墅门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