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院落群中最南边的一个四合院,除北屋有点破旧外,其他的建筑比较完好。
面北而开的南院大门及西边的影壁。
这座圆窗楼在北方乡下比较罕见,具有很高的民居建筑艺术价值。
与四周民房相邻为伴的尹庄关王殿保存完好,殿前的台阶和石狮子是村民近年修建和置办的。
文/片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福平
尹庄村位于长清区双泉镇西南方向约3公里处,和相邻而西的王庄村并称为“尹王二庄”。大约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一个陈氏家族由归德镇后刘官村迁来尹庄居住,之后的陈家三代家境贫寒。到了清康熙年间,以陈廷梅为代表的陈家,经商开店,购买田产,修房盖屋,日子终于过得红火起来,成了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
幽深精美的
陈家大宅院南院
伴随着家境的逐渐殷实和后代人数的逐步增加,陈家的房屋建设也渐入高潮。从康熙年间开始到嘉庆年间100多年的时间里,陈家大宅院在尹庄村形成了一个大片的区域,并被分成了南北两个院落群的格局,大大小小有几十个独立的院落组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陈家大院为南院,建成于清乾隆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大部分房屋的墙体为土坯结构,所以这儿的不少宅院显得破旧不堪。
在靠近陈家院落的一条东西大街上,一位叫陈家喜的陈家后人巧遇到我们,当了解到我们的来意后,陈家喜便热情地当起了向导,一行人看了几处小院后,最后领我们到了陈家大院最南面的一处四合院。
不同于一般大门的朝向,这座四合院的大门面北而开,墙体为青石青砖,门板门框皆为实木制作,靠近大门的西面是一青砖影壁,影壁的上方由弧瓦和砖雕叠涩组成,中间由青砖斜向竖贴成一大大的内嵌正方形图案。
从这儿进到院内发现,这个院落南北长足有20米,东西宽约13米,有3间北屋,5间南屋,东西各3间厢房,再加上其他用途的房子,一个院内的房屋竟然有20间之多。整个四合院最为精美的当数5间南屋了。南屋腰线以下为精打青石垒就,石与石之间的缝隙特别细小,而垫平石块的竟然是打碎的铁锅片。腰线以上全为青砖成墙。门窗上方全是青色瓦砖雕饰的垂花,显得极有雅趣和立体感,门前的迎风方正平实。进的室内发现非常亮堂,室高竟然有4米,两架粗大的木梁架设在上端,屋宽为7檩制式,檩条上面铺设的不是一般的芦苇,而是乡村很少见的编箔。
这座南屋有两个门,这种有南北两个门的房屋在乡村被称为幺屋,即打开北门为南屋,打开南门为北屋,进出非常方便。另外,这座屋还在两边设有两个里间,特别是东边的这个里间屋内,设有二层装置和夹壁墙用来躲避匪患。
现在这座南屋还在住着人,主人叫高现林。正当我们诧异这个四合院的主人为什么不是陈家人时,陈家喜介绍,建国初期的土改时,人民政府将陈家大院落的部分房屋分配给一些贫寒的无房户居住所有,高家就是那时候搬进来的。但高家和陈家一样,非常爱惜这些由来已久的古建筑,甚至还费了很大的工夫将东西厢房的泥坯墙挖补成青砖墙。
罕见独特的
陈家圆窗楼
陈家大院落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间房子,多少个独立的院子没人能够说得清,但现在遗存的各个小院却是同中有异,各有千秋。就在这片区域中,有一幢建筑就特别的引人注目。
这里也是一处四合院,大门朝东,就在这个小院的北边位置,建有一座上下两层的楼房。从外面看,这座楼高有6米,长有9米,进深约有4米,建筑材料为砖石。下层中间开有正门,两边为方形窗子,楼上的南立面有3孔窗户,中间的是方形,两边的窗子为圆形,但在里面却做成了方形。天圆地方,外圆内方,又圆又方的哲理构思,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门及方窗上头的装饰为砖雕垂花,并加以弧瓦和瓦当叠饰,显得极为富贵和精美。雕花顶端的两角向上尖翘,富有江南建筑的韵味和特色。屋檐上一对向下淌水的石溜子,打錾的纹线疏密有致,看上去很有艺术性。
在室内楼下的东北角,放有一架上楼的专用楼梯,全木结构,共有9级,长度约有3.5米,下面3级没有扶手,4级以上的左侧安有扶手,到上面7级时还装有借力用的木拉手。整架楼梯设计的巧妙实用,可以整个移动。到今天为止,包括这架楼梯在内,整座楼房保存得非常完好。
这座圆窗楼所在的四合院现在的主人叫陈华,也是陈家的一位后代。据他介绍,抗战时期,由于陈家房多屋众,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及部队经常来这里驻扎。长清县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张耀南县长就住在他家一间较大的屋子里,后来日寇得到了风声,把他家这间屋子点火烧了并拆毁了数间房子的檩梁去修据点,以示给拥护抗日的群众威慑。陈华的爷爷陈耀亭就是那个时候参加的八路军,后来随峰山大队在五峰山葛条峪活动时被日寇围困而不知了下落。
村东保存完整的
尹庄关王殿
从陈家院落群出来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宽阔大街,这条大街也是现在尹庄大集所在地。从这儿向东走百十米的位置,有一座关王殿端坐在大街的北边。
尹庄关王殿长约6米,进深4米,屋顶中间起脊,前面是1.2米宽的抱厦,由两根八棱石柱支撑,石柱下方的柱础为莲花墩石。两根石柱上刻有“两道蚕眉锁住汉家社稷,一双凤眼勘破曹氏奸雄”的对联。殿门两边的下方有一对鼓形的门当。进的殿内发现北侧建有东西贯通的长形供台,而供台上的关公及其他神像全无。殿内的四壁绘有壁画,但早已模糊不清。
殿顶上的砖瓦皆为青色,脊顶两端的鸱吻为张嘴龙,中间瑞兽下面镶嵌着这座建筑的建设年代为清“乾隆三年元月”,算来已有270多年的历史了,这个时间和陈家大宅院建设的高峰期相吻合。
在这座建筑东面墙上镶存的石碑我们可以看到,民国24年,尹庄人苦于教育落后,费尽周折在殿前修了6间房屋,连同这关王殿一起,整理成一座学校。由于这儿靠近村东,环境清新,卫生洁净,这个学堂成了一个教书育人的好地方。乡民在修建学堂的同时,对关王殿也进行了一次细致的修缮。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关王殿,就是因了那次的维修而保存得非常完好。只是由于时代的发展,这儿除了这座关王殿,其他的古迹没有一点踪影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