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年,从2024年开始,应该实施新的3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本次是中国农机猜想之六:新3年农机补贴应该怎么变?
我们先看看前两个3年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改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以后3年农机补贴怎么变提一些建议和猜想。
过去的第一个3年:农机市场处于低谷转折期,最后的2020年补贴额暴增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起始于2004年,经过10年的发展,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最初的7800万元,到2014年达到238亿元的最高值,以后连续3年中央拨付的农机补贴资金都是238亿元。由于我国农机市场销售额2015年达到峰值,以后几年连续下滑,因此2015年以后,有省区农机补贴资金出现过剩现象,各省区使用的农机补贴资金也逐步降至2018年的180亿元。
2018-2020年,我国农机开始执行第一个3年补贴政策。这一时期正处于我国农机市场低谷转折期,特别是这3年最后的2020年,遭遇新冠疫情的冲击,粮食安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农机市场突然从2019年的低谷出现爆发性增长,加上开始纠正大马拉小车等问题,政策转换节点和拖拉机降补节点重合,使得农机销售特别是拖拉机销量,在2020年下半年暴增。
补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0亿元,拉动社会投入资金643亿元,二者都是自2010年以来最低的一年。2020年我国使用中央补贴资金299亿元,拉动社会投入资金9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44%,二者都是有农机补贴以来历史上最高的一年。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制定2018-2020年农机补贴政策时,基于农机补贴资金比较富裕的情况,按照鼓励大型农机发展的思路,加大了对大型拖拉机等大型农机的补贴额。在补贴政策执行中,由于农机购置补贴几年来出现资金过剩,办理购机补贴时尽量做到应补尽补,人们普遍认为补贴资金兑付越多,工作成绩和效果越好。
然而,2020年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办理农机补贴的管理人员沿用原来的原则,因此随着农机市场的暴涨而导致补贴资金使用量剧增。加上2020年12月份,临近3年补贴政策结束前,很多省区出台对拖拉机产品降补的政策,结果导致在降补日期结束前,用户大量购买大型拖拉机,进一步加大了补贴资金的使用量。
只一年时间,农机补贴从最低涨到最高,这一变化无疑会带来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寅吃卯粮。2020年,中央拨付的农机补贴资金170亿元,支出却高达299亿元,差额达到129亿元,这给2021-2023年的农机购置补贴留下了不小的资金缺口。
目前第二个3年:农机快速发展,补贴额不足,寅吃卯粮愈发严重
2021年3月12日,农财两部办公厅印发《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新的3年农机补贴政策出台。新的3年农机补贴政策,最大的特点是降低了轮式拖拉机的补贴额,同时为了解决拖拉机大马拉小车问题,提出对拖拉机K值的要求,K值即拖拉机比质量(公斤/千瓦),也就是拖拉机最小使用质量(公斤)与额定功率(千瓦)的比值。
第二轮3年农机补贴政策已经实施了两年,到2023年底这一轮农机补贴政策即将到期。从这两年实施情况看,初步达到了扼制和解决了拖拉机大马拉小车的问题,大型拖拉机回归理性发展。
为了弥补2020年留下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缺口,新的6年补贴政策调低了轮式拖拉机的补贴额。例如,200马力及以上的轮式拖拉机,经过几轮降补,由以前补贴10多万元,最终降低至6-7万元。同时,还取消了一批小型农机具的补贴。
在取消和降低一些农机品种补贴的同时,中央每年都增加农机补贴资金的数量:2021年中央农机补贴资金达到190亿元,比2020年增加20亿元;2022年中央农机补贴资金达到212亿元,比2021年又增加22亿元。
然而,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需求增加,农民购买农机的品种和数量快速增长;其次,农机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迭代加快,农机产品的机型不断加大,同时性能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得农机补贴额快速增长。而且这个增长快于中央农机补贴数量的增长,使得农机补贴资金的缺口有所扩大,寅吃卯粮愈发严重。老农预测,2022年全国农机补贴资金缺口可达170亿元左右,2023年可达200亿元(具体参见老农文章《2023年中国农机猜想之三:农机补贴资金缺口有多少?》)。
未来第三个3年:乡村振兴进入新时代,农机补贴怎么变?
明年,也就是2024年,农机购置补贴就要执行新的3年政策了。相信,新的3年补贴政策正在启动或者已经在制定,否则届时农机补贴政策将无法接续。
我国实现小康以后,已经进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也应顺应新时代要求,结合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好农业发展的装备支撑和保障作用。新的 “2024-2026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怎么变,老农给出以下建议和猜想。
1、首先要弥补农机补贴的资金缺口,彻底化解寅吃卯粮问题
农机补贴资金的缺口不解决,购机用户的补贴款及时兑付就是句空话。因此,在新的3年政策出台之际,最好在新政策出台之前,彻底将农机补贴资金缺口解决掉。可以中央负担一部分,地方负担一部分的办法,或者其他方式一次性解决,不留后遗症。
2、解决好省区之间农机补贴资金畸轻畸重问题
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各省区的补贴资金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是按需分配,农机化发展快的省区,需要的补贴资金量大,得到中央的补贴资金相对较多,反之亦然。这样分配的一个缺点,是使得省区之间农机化发展更加不平衡:发展快的得到激励更快,而发展慢的得不到更多激励,反而发展更慢,发展差距变得更大。
因此,各省区之间农机补贴资金的分配,应该考虑各省区耕地和农业土地面积、农业人口以及农产品产量等农业资源自然禀赋和农业生产条件等综合因素来分配,以使得各省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趋于平衡,以便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同时实现目标。
3、农机补贴要向农业机械化落后地区侧重和倾斜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基本上相对落后,属于农业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丘陵山区,或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这些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难度要更大一些,需要国家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如果这些地区的农机补贴比例大一些,鼓励农民购买农机,也鼓励农机生产企业,根据这些地区的需求开发适用农机产品,效果会更好,也会激励这些地区的农机化更快发展。
目前,经济发达地区,不但有中央农机补贴,省区甚至市县还有追加补贴,对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促进作用更加强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就没有这个能力,就需要中央农机补贴有所侧重和倾斜。
4、农机补贴要鼓励农机产品质量提升
目前的农机补贴,是按机具型号按台定量补贴的,只要农机产品的喂入量、作业幅宽或功率相同,则补贴额是一样的。不管你的农机产品质量好坏,也不管你的农机产品技术含量高低,更不管理你带驾驶室或其他附件还不不带。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机企业在销售中比差:谁的农机产品成本低,价格就低,获得的补贴比率就高;相反质量好的农机产品价格高,获得补贴的比率就低。最终的结果是农机产品质量越来越差,用户虽然在购买时花钱少,但使用起来接二连三地出毛病,甚至一干活就坏,反而增加了购机者的负担。俗话说,贪贱吃穷人,这种价格便宜的农机产品,不“知”吃了多少“穷人”。
因此,新的3年农机补贴政策,应该做到最起码的“优机优补”,以提升我国农机产品的质量,造福于农机用户。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